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鄂北奇遇记说是奇遇,也不算很奇。无非是一,1937年12月下旬,我被中共湖北省委派赴鄂北筹备恢复鄂北特委党组织,旅途中得到蒋政府反共军队公秉藩师部的保护。二,在襄阳停留时,得到蒋家"军统"派去鄂北一带主持特务工作的老同学谢善之的殷勤接待,迎入他家住了几天,还在他家遇见几个曾经熟识的鄂北大叛徒。三,回到老河口过

  • 标签: 延安 国民党 鄂北 武汉 周恩来 政治部
  • 简介:<正>延安,在我们心里,是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从1935年到1948年,经过1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一群革命者杀出日本侵略者,蒋介石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和阎锡山、马鸿逵、马步芳、邓宝珊等军阀的重重包围,走出了山沟,奔向成功。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创造了富有中国革命特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 标签: 延安精神 重重包围 日本侵略者 阎锡山 马鸿逵 邓宝珊
  • 简介:记得从十一、二岁参加抗日儿童团,学唱《延安颂》时开始,革命圣地延安便深深地嵌在我的心中。四十多年来,魂牵梦绕,心向往之。直到今天,才有幸乘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工作会议之便,一睹延安风采。几天来,随马烽、李若冰等老一辈鲁艺战士,遍谒革命遗址,饱览古城名胜,抚今思昔,激动万端,成小诗数首,聊以志感。

  • 标签: 心向往之 天来 抚今思昔 中国作家协会 革命遗址 文朋诗友
  • 简介:“山上/一列又一列的窑洞呵/一层又一层的窑洞呵/抬起头来/全都像摩天楼呢。”这几行诗出自七月派诗人阿垅赞美延安窑洞的《窑洞》。但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望延安窑洞,这赞美总让人忆起另一位七月派诗人胡征咏赞延安《五月的城》的诗句:“我爱得发烧/爱得醉迷迷的。”噢,对了,正是这种

  • 标签: 文艺整风运动 延安 窑洞 赵树理方向 解放区 新世纪
  • 简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8周年之际,安徽延安文艺研究会在合肥成立。安徽省高教、新闻、出版、党政群单位20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著名作家魏巍、黄铜、陈明专程来肥祝贺。陈明同志代表中国延安文艺学会致贺词。陕西省延安文艺研究会等也发来贺电贺信。安徽延安文艺研究会作为安徽省文艺研究者、文艺业余作者、文艺爱好

  • 标签: 延安文艺研究 业余作者 延安精神 魏巍 致贺词 社会主人
  • 简介:民族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主流文学的发展中是一种富有统摄力的意识形态,其向阶级一民族主义的转换是把延安文学观念推向'党的文学'观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党的文学'是文艺整风后延安文学观念或后期延安文学观念的核心部分,也是其至为关键的存在样态.至此,延安文学观念的现代性也就由'民族形式'论争时期的民族-现代性转换为阶级-民族-现代性,进而言之为党的-民族-现代性,这是'党的文学'观的内在呈现,是文艺整风后延安文学观念的独特现代性表征.在毛泽东的理论建构中,'党的文学'观的提出有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性.因而此前学界根据把后期延安文学定性为'工农兵文学'是不准确的.

  • 标签: “党的文学” 民族主义 中国 价值观念 意识形态
  • 简介:我在延安的生活有一大半是在抗大度过的。因为直到1942年6月成立独立的俄文学校,俄文队仍属抗大三分校和由三分校改编的军事学院。凑巧的是,正是这个时候,延安的普遍整风开始了,并且很快转为肃反和抢救运动。这就使延安各机关学校的生活分成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我在这里谈的是前一段,至于后一段整风抢救,下面还得专门谈。而且不管哪一段,各单位除业务工作和专业学习不同以外,各方面都是差不太多的。

  • 标签: 延安 生活方式 整风运动 抢救运动 军事学院 专业学习
  • 简介:在《国际友人丛书》第三辑中有一本不太引人注意的小书:《延安精神……战时中美友好篇章》,作者是战时驻延安的美军“迪克西使团”的成员约翰·高林。这既不是一部理论著作,也没有提供太多不为人所知的新材料,但却有一个特色:作者是使团的正式摄影师,因此,他在书中以大量的照片代替叙述,让我们在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一部分当年的延安生活,看到了当时在中共领袖和美国人之间如此密切、友好的联系和交往。掩卷而思,应该说,这种关系的中断确实是中美关系和中国历史的太大的遗憾。美国在二战后期派遣“迪克西使团”(即美军观察组)赴延安与共产党人合作,是与其对日作战的初步战略构想有关的。当时美国人计划在山东

  • 标签: 散文 随笔 思想随笔 当代
  • 简介:引言据说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同时创造了明朗的天空,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肥沃的土地。因为造物主知道,只有这样,才会有春种秋收,鸟语花香,才会有生命的生生不息,生活的欣欣向荣。上帝肯定也清楚,只有拥有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才能称之为家园。

  • 标签: 环保工作 延安市宝塔区 环保局 延安市区 大气污染治理 环境问题
  • 简介:  当我写下"困难时期"这四个字的文章标题时,涌上我心头的第一感觉仿佛是在回忆一部电影灾难片.这种灾难不是抗洪救火那么激烈悲壮,它更像是一场瘟疫,一场悄无声息迅速漫延并严重威胁人的生存的瘟疫.老辈子人说的困难时期,习惯上指1959、1960、1961年,也称"三年困难时期".……

  • 标签: 困难时期
  • 简介:<正>(一)前言西北文艺工作团从成立到现在的“陕西省歌舞剧院”已经历了五十个春秋。这五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十年。西工团这支文艺队伍一成立就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投入了建设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投入了抗日战争、自卫战争和解放大西北的斗争。在烽火弥漫的硝烟中,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全国解放后,又紧张地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近十年来又投入了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开放。在这些斗争中,她始终坚持毛主席、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文艺方针,为人民服

  • 标签: 工团 延安 文艺工作 陕公 五十年 剧团
  • 简介:延安时期文艺上'民族形式'问题的提出,在相当程度上因应了民族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故而是民族主义话语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上的一种显明表达或呈现.'民族形式'这种有待创造的新形式是一种既有民族性又含现代性的现代形式,民族-现代性乃是其特有的现代性内涵.置身于'民族形式'论争中的周扬、何其芳等人,在文艺实践上坚持了一种艺术形态的二元论观念,但在最终的价值取向上又分明指向了文学的民族-现代性.无论是地方形式、民间形式,还是传统的民族形式,只有在民族-现代性的统摄下才能显示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并且只有如此,才能转化为新的'民族形式'并成为其内在构成的有机部分.

  • 标签: 民族形式 现代性 文学观念 呈现 论争 民族主义
  • 简介:云南文艺界的同志们今天会聚一堂,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4周年,探讨云南文学艺术繁荣之路,很及时,很有意义。经过50多年社会风浪和人民生活的考验,我们今天完全可以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之作,是繁荣社会主义民族文化的指路明灯。这样一部具有普遍意义和强大生命力的科学著作产生于中华大地,出于中国共产党人之手,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今天学习《讲话》,是要坚持它、发展它,迎来社会主义文化百花齐放的春天。我想就此讲三个问题:

  • 标签: 社会主义文化 延安文艺座谈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华民族
  • 简介:一九四二年五月,一个指导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叫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诞生了。毛泽东同志的这篇划时代的光辉著作,指引着我国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创作,使之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的景象。各解放区对《讲话》的出版、宣传和在其指导下出现的文艺创作的光辉业绩,无可辩驳地显示了《讲话》的无穷威力。在国民党统治区,虽然

  • 标签: 文艺运动 《讲话》 文艺创作 国民党统治区 文艺工作 革命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