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最近,北京人艺演出原创话剧《大讼师》,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注意,编剧是人们熟悉的、77岁高龄的郭启宏,导演是著名表演艺术家、90岁高龄的蓝天野先生,他们的合作自然具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自创作的消息在报上披露,人们便开始期待着。该剧正式公演后,不仅引起观众的观看兴趣,也引出了很多谈论的话题——有关于这个戏的创作、演出的,也有关于演员表演的,还有关于剧院剧目建设的等诸多方面。对此,也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与思考。

  • 标签: 话剧 讼师 民族化 表演艺术家 北京人艺 演员表演
  • 简介:花城广场在广州新中轴线的核心节点,数十万平方米的面积,数百棵参天大树,数十幢现代摩天高楼,悠长的木栈道和广阔的浮岛湖,构成充满现代意识的“城市客厅”。这些年客居广州,节假日与家人出行,或每有广州以外的朋友来访,我首选的游览地,总是花城广场。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广州大剧院一次观看演出的经历。广州大剧院,一座世界性的现代建筑杰作,一座有着魔幻色彩的恢弘的艺术殿堂。

  • 标签: 广州大剧院观 演追记 观演
  • 简介:小品的篇幅小,但并不意味着其中的技术含量低、创作手法简单。相反,必须精心结构、合理安排、认真塑造人物。否则,小品的瑕疵是藏不住的。哪一个地方精彩,哪一个地方不足,大家会一目了然。那么,什么样的小品是上乘之作呢?如果用比较普遍或者大家比较认可的审美标准来评判的话,那就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结合得比较好的作品。

  • 标签: 话剧小品 上乘之作 审美标准 人物形象 人物刻画 双性人
  • 简介:津味话剧的故事情节主要来自于津味小说,在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过程中,整合与重构了故事情节,增强了人物的戏剧冲突性,加强了舞台的戏剧节奏感,活化出舞台人物的立体感,并且津味话剧升华了津味小说的主题,扩大了津味艺术的受众范围。但津味话剧对津味小说的依赖,也限制了津味话剧的发展。

  • 标签: 津味话剧 文学渊源 津味小说 戏剧冲突 舞台节奏
  • 简介:9月2至3日,广州粤剧院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粤剧艺术中国行"华东地区巡演的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演出在上海市艺海剧院成功上演。除上海市民外,还有香港、广州、新加坡远道而来的戏迷,逾两千人次观众一同观看了两天的演出。

  • 标签: 粤剧艺术 艺术基金 上海站 热烈鼓掌 庄妃 传播交流
  • 简介:作为一个长期从事话剧演出创作的中国导演,我成长并服务于这片具有悠久戏曲演出和欣赏传统的土地。我探寻着近百种地方戏曲的丰富性,无数次赞叹中国本土的多样戏曲文化和久远的戏曲历史,以及深厚的戏曲美学。我对戏曲的丰富表达手段心向往之,却常常不得其门而入。

  • 标签: 中国戏曲 话剧演出 导演 得失 排演 戏曲演出
  • 简介:话剧《蔡文姬》借鉴传统戏曲美学精神与外在表现形式,完美的融入到话剧舞台上,是话剧民族化的代表之作。该剧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情和焦菊隐话剧民族化的导演构思融于一炉,创造出了一台具有中国气派的舞台精品。然而从剧本创作到剧目排演历经坎坷,多次修改。本文通过对郭沫若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往来信件及相关艺术档案的梳理,力图将该剧剧本创作过程中一个阶段的历史与文化面貌呈现出来,并进一步探讨焦菊隐与郭沫若在戏剧创作中多次合作的原因。

  • 标签: 郭沫若 虎符 蔡文姬 焦菊隐 话剧民族化
  • 简介:摘要:白桦的话剧《曙光》是新时期初具有代表性的话剧作品之一,在韵律上作者虽然运用了偶韵、随韵、排韵、交韵、抱韵等音乐性手段;但是比起现代时期的话剧作品的音乐性元素还是逊色了一些。大致说来,越是临近当下,话剧作品中的音乐性越是少见。

  • 标签: 《曙光》韵律美 话剧 衰微
  • 简介:2016年,我观看的话剧演出有几十部,主要集中在第二届中国原创话剧展,中国艺术节(参赛话剧部分),此外,在北京和京外也观看了一些国内原创话剧和外国剧团来华演出剧目。其中也包括少量儿童剧和大学生戏剧。对2016年的话剧进行全面深入的盘点,只有看大量的戏,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才有资格。我看戏不全,思考不深,只能对2016部分话剧说说我个人的观感与印象。

  • 标签: 中国话剧 中国艺术节 话剧演出 演出剧目 大学生 儿童剧
  • 简介:中国戏曲与西方话剧的美学思想不同。西方话剧追求的是表现生活的真实,认为真实就是美;中国戏曲是要表现生活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西方话剧要表现生活的真实,把舞台当成故事的发生地,大幕一拉开,舞台上的时间、地点就已经固定了;中国戏曲把舞台当成是表演场地,演员可以通过连续的上下场改变舞台的时间、环境,景物也要演员表演。西方话剧多是截取生活的几个横断面组合在一起表现一个思想,其中有的段落是采取回述的方式向观众交代;中国戏曲则多是采取从头至尾讲故事的方法描写人物,表现主题。中国戏曲是一种歌舞相结合的艺术,其中穿插有虚拟表演、程式动作、技艺表演,演员需要经过系统训练方能登台演出;西方话剧的表演多是模拟生活动作,追求的是表现生活的真实。

  • 标签: 中国戏曲 西方话剧 比较研究
  • 简介:一部好剧足以震撼人的心灵。一条小路足以让全中国人民铭记。话剧《小平小道》是一部反映邓小平同志在江西新建拖拉机修配厂劳动生活的话剧。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邓小平从住地到工厂之间循环往复,在荒坡上走出一条新路,被后人称为“小平小道”。

  • 标签: 话剧 心灵 邓小平同志 剧本 中国人民 劳动生活
  • 简介:3月2日,由中国国家话剧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国家话剧剧场《北京法源寺》的演出中拉开帷幕。3月到6月期间,本届邀请展将为北京观众献上名家名团荟萃、主题内涵深厚、艺术表演精湛的31部优秀原创话剧作品,以此隆重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

  • 标签: 中国国家话剧院 原创 北京市西城区 《北京法源寺》 人民政府 主题内涵
  • 简介:这是世界上人数最少、编制最小的特种部队,只有90人左右,专门从事反恐活动。队员们精通各种枪械,擅长徒手格斗,狙击技术尤其精湛。在执行任务时,他们总是一身黑衣,佩戴黑色面罩,非常神秘。1队员们奉命消灭小镇上的敌人,解救人质。他们必须沿途消灭2、3、3、5、6的岗哨,最后到7地下工事中集合。

  • 标签: 国家宪兵 宪兵干预 干预队
  • 简介:摘要本文从词汇句法入手,分析了西语国家的文化对西语的影响,强调了在语言学习中,培养跨文化思维,学习西语国家文化的重要性。

  • 标签: 语言 文化
  • 简介:性爱,可以追溯到古老的伊甸园;也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人类以性爱为公开话题的历史并不长,或许,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的著作《性学三论》(1905年出版)是个坐标,标志着“性学”成为一门科学被智能生命所看重并加以研究。美国剧作家劳伦斯·兰纳,即任鸣导演、人艺小剧场上演的话剧《结婚进行曲》(又名《另一条出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上演)的作者,大约与弗洛伊德是同时代人,他从戏剧舞台的角度探讨两性之爱,却与心理学家的“精神分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小剧场话剧 性爱 结婚 四重奏 试验场 弗洛伊德
  • 简介:自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涌现出风靡全国的巅峰之作《刘三姐》之后,经历了十年“文革”的创作停滞期。“文革”结束后,广西戏剧重焕生机,其中1978年周民震创作的三幕喜剧《甜蜜的事业》和1979年谢民创作的独幕话剧《我为什么死了》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标签: 独幕话剧 小人物 《甜蜜的事业》 彩调 痕迹 “文革”
  • 简介:俗民家族是指具有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和家族的基本功能的家族。(1)俗民即普通民众的意思。俗民家族包括底层的平民的家族和具有传统生活方式的上层的富裕家族。它的家族关系治理模式与国家关系具有同一性。家是国的微缩,国是家的放大。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成就之道,就是由家到国的扩展关系。

  • 标签: 母题 国家关系 形象描绘 家与国 传统生活方式 文学叙事
  • 简介: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物,是国际语境下我国“软实力”的重要表征之一,在国家形象的建构和对外传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影影像建构中,“国家形象”是一个非具象化的模糊概念,由于狭义内涵的厘定与介入内涵的单向性而形成理论认知上的差异性理解,是自身的评估期望与他者认同上的互动对话,是将抽象严肃的政治理念群架构于电影的叙事策略,用鲜活的“人”和“事”完成“国家形象”在电影影像建构中的解构与重建。

  • 标签: 国产电影 国家形象 影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