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乙酉年岁末,因挂职学习的机会,有幸在苏州停留了一个多月。未去苏州之前,只闻苏州地灵水秀,人文荟萃,园林胜迹闻名天下。踏上苏州这块土地,扑面而来的粉墙黛瓦,亭台阁榭,小桥流水,吴侬软语……让人顿时感到吴地文化厚重深邃的底蕴和丰富博大的内涵。无论是行走在宽阔的大街

  • 标签: 吴侬软语 粉墙黛瓦 文化厚重 人文荟萃 闻名天下 梦如
  • 简介:秋光正好,紫藤架下,和画家章致中在他十梓街望星桥堍的老宅里品茶,谈着他和老师张辛稼的往事。章先生说起他的老师,一脸的敬意,你知道吗?张老不但是书画高手,也是昆曲名家,他还给苏州大学昆曲本科班上过课呢。我微微一笑,我正是那个昆曲班的学子。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

  • 标签: 昆曲艺术 章致中 张辛稼 望星 章先生 本科班
  • 简介:似乎唯有在苏州这样的地方,在烟雨江南、私家园林、才子佳人的风雅之地,才能绽放出如昆曲这样唯美的舞台艺术。它的发祥地就在今天的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的绰墩村一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村头一座小山的消失成了绰墩村民心头永远抹之不去的一个伤痛。

  • 标签: 昆曲 八十年代 村民 玉山草堂 阳澄湖 玉山雅集
  • 简介:<正>很难有一种艺术像昆曲这样曲高和寡却绵延百年而不衰。也很难有一种艺术像昆曲这样,荣列世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却无狂喜过望,照旧以简单的形式平淡地生活。有人说,这就是真正的艺术;也有人说,这才是所谓的道行。

  • 标签: 民间戏曲 人说 物质类 牡丹亭 弋阳 曲社
  • 简介:1993年9月,我到德清县城关中心学校分校——城东中学任教。这所学校与俞平伯有很深的渊缘,一是中心学校的校牌是由俞平伯先生题写的,二是城东中学就坐落在他的祖居地城关南埭圩。南埭圩的鹊喜楼是他曾祖父俞樾的诞生地,俞樾的自述诗曾写道:"乌巾山下旧居家,鹊喜楼头静不哗",乌巾山就是现在的乌牛山。教学之余,我常

  • 标签: 俞平伯 昆曲艺术 叶圣陶 牡丹亭 北京昆曲 知识分子
  • 简介:<正>二十九年前,苏昆剧团整理、改编并演出的《十五贯》,在如何继承祖国优秀的戏曲遗产,推陈出新,古为今用,适应当代观众的思想水平,使广大观众在高度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思想教育和启发方面,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艺术实践。它不仅在演出的当时,形成了全国各地争看《十五贯》的热浪,成为我国艺坛上一桩罕见的盛事,而且在后来的长久年月中,每逢演出,它仍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和深刻的思想力量,吸引着广大观众。可以断言,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它无疑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况钟 昆曲 观众 新议 周忱 冤狱
  • 简介:苏州市中国昆曲博物馆的藏品里,有一部吴梅剧作《霜压三剧》朱印本,卷首题有"藕初道兄先生惠存霜压持赠"的识语。这是该书1933年初出版时作者赠与穆藕初的样书,由穆氏后人捐赠中国昆曲博物馆前身苏州戏曲博物馆的。古老的昆曲艺术把一位著名实业家与一位近代"曲学泰斗"紧紧联系在一起。穆、吴二人的交往可追溯到1920年。穆藕初(1876-1943),名湘玥,上海川沙

  • 标签: 穆藕初 博物馆 昆曲艺术 曲学 戏曲 苏州市
  • 简介:新中国昆剧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中国昆曲史上有其特定含义、属性、价值和地位。新编昆曲更多适用于新中国昆剧时代。它有一个时代规定性。对于特定历史阶段,新编昆曲于学理上有合理性、指向性、规定性。这种提法由它自身条件决定和规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同新中国昆剧。

  • 标签: 新中国昆剧 新编昆曲
  • 简介:本文以昆曲水墨动画《双下山》为例,阐述了昆曲与水墨动画的结合产生了全新的传播效果,对于昆曲艺术的传承和非遗项目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提出了非遗背景下昆曲艺术与水墨动画结合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并进一步探究昆曲水墨动画视听语言的构建方式。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艺术 水墨动画 《双下山》
  • 简介:在想像中,作为传统戏曲乃至中国传统艺术最高典范之一的昆曲艺术是以清雅足韵之美静处一隅的,似乎难以与现实生活发生直接的对话,而近来几部传统改编戏或新编戏的上演却提供了许多可资讨论的话题。无论是《十五贯》在建国后五十年间的持续被关注,还是“青春版”《牡丹亭》带动的昆曲新热潮,又或是《琵琶记》对“人民性”理论内涵的充实,和《宦门子弟错立身》

  • 标签: 上演几部 中的戏曲 几部昆曲
  • 简介:昆曲《红楼梦》在国内外隆重上演,其中的《好了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上、下本结尾两次在重要节点上使用《好了歌》,不仅具有表层的结构意义,也具有深层的思想内涵。

  • 标签: 昆曲 红楼梦 好了歌 结构意义 思想内涵
  • 简介:昆曲《血手记》改编自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麦克白》,是以中国传统戏曲形式处理并表现外国经典戏剧题材的成功案例之一。其主题并非传统昆曲擅长的题材,但它对人物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传统的韵味和艺术特征。本文以《麦克白》和《血手记》的舞台视频资料为基本依据,结合古典戏曲美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血手记》在人物塑造上所体现的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 标签: 《血手记》 《麦克白》 人物塑造
  • 简介:本文试将戏剧形态分为观念形态、剧本形态、表演形态和艺术属性四个方面,将能乐与昆曲剧本,舞台,服饰设计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从而得出能乐对于“神”的追求和昆曲对于“人”的追求,试图得出中日古典戏剧形态的一个内蕴区别就是:中国古典戏剧更多的是对于“人”,也就是对“现世”的描摹,对世俗生活的情有独钟,而日本古典戏剧更偏向对于“神”,即“神性”的更加形而上的追求。从而让我们体会出中日古典戏剧文化的区别,以体会中日民族文化的异同。

  • 标签: 能乐 昆曲 戏剧 神性 世俗
  • 简介:昆曲的兴衰和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进行比较,想说明的是:不论任何时代,任何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有其社会原因,任何艺术形式的兴起和发展都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

  • 标签: 艺术形式 社会因素 流行音乐 昆曲 简论 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