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如我们在报纸话语的讨论中所见,新闻是事件的中介,通过运用语言符码和视觉符码界定、建构和表现现实。电视新闻话语由语言和视觉形象构成,由观众必须理解和识别以便建构意义的符码和规约所决定。观众解码新闻的能力则部分来自观众对新闻从整个社会借鉴的话语的掌握。比如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会接受正式服装符码,男士穿着西装,

  • 标签: 电视新闻节目 符号学 新闻话语 运用语言 视觉形象 建构意义
  • 简介: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揭示了语篇意图在语篇宏观连贯以及语篇理解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新闻报道的语篇意图,即新闻报道的观点倾向性,和帮助识解语篇意图的三种指示手段。目的是为读者,特别是外语学习者,提供识解新闻报道语篇意图的方法。

  • 标签: 新闻报道 语篇意图 宏观连贯 语篇理解 倾向性 指示手段
  • 简介:几经波折,《传媒符号学》的译本终于得以面世,其问虽有自己的诸多艰辛,也要感谢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的赵毅衡教授的积极支持。有赵老师的支持,这部译作才能以今日之风貌面对读者。所以赵老师嘱我为译本作一篇介绍的短文时,我非常乐意地接受了。

  • 标签: 符号学 电视新闻 四川大学 赵毅衡 研究所 译本
  • 简介:本文分上下两篇,拟在有限语料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中文报纸新闻标题中转述言语的形式和功能,以期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使读者对汉语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复杂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本篇中主要关注的是间接引语和思想转述在中文报纸新闻标题中的形式和功能,并最后就转述言语作为修辞手段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我们的分析表明,各种引语之间并没有清楚的边界,虽各自的核心地带足够清晰,但其边缘却十分模糊。各种形式上的转述言语在履行不同的修辞功能时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而报道者在转述他人话语时也会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将其作为修辞手段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 标签: 中文报纸 新闻标题 转述言语
  • 简介: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媒体的要求以及媒体自身的完善,我国新闻媒体在新闻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汉语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主要使用语言,现代汉语的发展演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闻本身的变化。我们打算通过几组现代汉语同音词(同一组同音词的出现都存在先后之别)来管窥新闻观念的演进。同时,现今人们进行电脑操作的时候多用拼音输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同音词是在所难免的,

  • 标签: 新闻观念 同音词 写作观念 演进 新闻媒体 现代汉语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运用西方新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KennethBurke的修辞情境理论,从传播效果出发,讨论我国对外报道软新闻编译稿的修辞情境观,以探索此类编译稿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缺乏读者意识、软新闻不"软"、可信度低。本文认为,适合我国对外报道类软新闻编译稿的修辞情境应包括受众、新闻价值、修辞权威三大要素,只有这三大要素在以它们为核心的修辞情境中相互作用、取得平衡才能使编译稿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 标签: 软新闻 编译 修辞情境
  • 简介:该研究分析了摇滚新闻业中关于假想唱片的评论。假想唱片因其特有的爆发性和似是而非的性质,成为具有启发作用的小众音乐批评。文稿还论及整个乐评写作领域的主要特征。作者选取了来自美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有代表性的(即有历史意义的、有几分名气的、特别有趣的)九个评论文本作为个案研究(从六七十年代摇滚新闻业的黄金时代直至今天;相关作者包括:格雷尔·马库斯、莱斯特·邦斯、里卡尔多·贝尔通切利、毛里齐奥·比安基尼、马西莫·库托、维托雷·巴罗尼、迪奥尼西奥·卡普阿诺、西蒙·雷诺兹和保罗·莫利、理查德·梅尔策),由此建立了一种类型,强调它们的异同点。这些评论表面上是同源物,但在意图、语境、风格和接受上却有所区别:大体上可以区分出确有其人艺术家的假想唱片与假想艺术家的假想唱片;假想唱片评论可分为意在施行传媒恶作剧的评论,以及几乎明确地旨在成为与读者共谋的游戏的评论。后一种分类以卡普阿诺的专栏《使命:它是可能的》(从2005年至2012年在《爆破》月刊上发表)作为显著例证,成为最有趣且最复杂的个案。这些评论酷似游戏且具有互文性(他们建构了一个需要专业领域知识的参照网络),反映出音乐批评(他们通过假想唱片谈论现有音乐),尤其是元批评(他们的理想读者首先本身就是音乐评论家)的规范形式;同时这些评论因强调音乐批评实践的主观、叙事及变形特征而超越了规范的音乐新闻报道。

  • 标签: 音乐批评 摇滚新闻业 评论流行音乐研究 情境主义 潜在文学 音乐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