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讨论了现代汉语中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的语用否定句。文章考察后认为,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这种现象在单句、复句中都存在。在单句中有状语后置式否定、主宾不容式否定、答非所问式否定三种类型,在复句中有附加条件式否定、先承后转式否定、因果推断式否定三种类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用肯定的形式来表达否定的意思。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语用效果,是因为说话人有意地偏离逻辑、超越逻辑甚至是违反逻辑。

  • 标签: 否定词 否定句 否定式 语用效果
  • 简介:文章对西昌方言使用程度副词和述补结构表达程度的方式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展示了常用程度副词“非、怪、很、之、不咋子”和述补结构“A/V惨”‘A得到住”“A/V得着不住”“A/V得没法”等表达程度的情况。

  • 标签: 西昌方言 程度表达方式 程度副词 述补结构
  • 简介:关于满文外音字,《满汉字清文启蒙》只列有其独立形及词尾形。现已出版的诸满文教材、辞书中,其词头、词中形式多为在下牙上接出长牙,从而书作、,甚至将其独立形与词尾形也书作、。从发生学角度看,其辅音当来源于,参照、而书为、乃顺理成章之举。《五体清文鉴》中藏文、维吾尔文的满文切音、对音拼写及满文诸佛经刻本,乃至御制碑文、殿本刻书等文献中之外族人地名、满人汉名连写,以及清代民间满语文学习范本《抄本初学满文指蒙歌》中,即分别书作、,而、写法从未一见。作为御制大型辞书,《五体清文鉴》满文注音拼写规范之权威性不容置疑;作为成熟的字母系统,其相应位形应当具有规范性。因此,有必要为满文不之词头、词中形式正形,确立、的书写规范。

  • 标签: 满文外音字■ 形态学 词头形 词中形 正形
  • 简介:拓展阅读文本的练习对教与学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以人教社《配套练习册》六年级下册Unit2中的拓展阅读文本为例,探讨了拓展阅读文本的不同设题角度与形式,并提出了拓展阅读文本设题的注意事项。

  • 标签: 拓展阅读文本 设题 角度 形式
  • 简介:由意义为“身”和“头”的名词发展为具有照应功能和强调功能的反身代词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颇具普遍性的语法化路径。文章认为,就汉语而言,上古汉语的“身”具有照应功能和强调功能,符合这一语法化共性。汉语的“白”本义为“鼻(子)”,是一个特殊的类型。“自己”是照应指代词。英语的反身代词是复合形式,应该对应于汉语反身代词的复合形式

  • 标签: 反身代词 自己
  • 简介:该研究以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为理论框架,汲取语用学中关于人称视点的选择至少受两条语用原则的支配:亲疏原则和地位原则,考察了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在《京华烟云》中说话者在给予信息时所使用的命题形式之间的关系,经分析表明,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正是命题形式强化言语角色分配及其相应的命题形式反映出具体交际情景中的人际关系的一种努力。

  • 标签: 语用原则 人称指示视点 人际功能 命题形式 言语角色分配
  • 简介:括号是书面语中作者常用的标点,属于标点元话语的范畴。本文选择了三部学术著作和两部长篇小说作为语料,从篇章的角度来考察括号元话语的形式表现和篇章功能。研究发现,括号元话语形式表现有以下特点:括号元话语的使用与文体有密切关系,学术篇章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叙述文篇章;句内括号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句外括号。在功能方面,括号元话语主要有五种篇章功能:详释、释疑、补说、补足和介入功能。研究结果还表明,句外括号突出的篇章功能是补说,句内括号的篇章功能则相对多样。此外,本文还对括号语是否可以读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括号元话语 句内括号 句外括号 补说 详释
  • 简介:歌德《浮士德·第二部》最后一场“山谷”是古希腊悲剧形式和德意志浪漫精神的完美结合。尽管浮士德全场缺席,然而他却无处不在,其中诸男性形象均为浮士德的本质性变形。他在向往神性的过程中走完此在的最后瞬间,不断向上意味着原先的无神论人本主义者浮士德的神性皈依,承认并敬仰在人之上的更高存在,最终成为崇拜圣母玛丽亚的博士。

  • 标签: 歌德 浮士德 变形 神性
  • 简介:文章主要从指称、指称意图与语言形式的选择角度讨论在“我人还在这儿”、“王鹏(的)人呢”这类表达中,先行的表人定指词与后行的“人”指称同一个对象的语言现象。文章认为这种现象是合作指称的结果,先行词限定了“人”的外延,“人”凸显了先行词的内涵。这种合作指称与二者的指称倾向性有关。说话人利用这种现象来实现凸显、比较以及暗示等指称意图,如果“人”不出现,会带来句法、语义或语用上的消极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然需要句法和语义上的条件,但主体上是一种语用现象。

  • 标签: 指称“人” 合作同指 指称意图 内涵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