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脑电图是在头皮表面引导记录到的大脑皮层自发脑电的波形图。分析脑电图的波形、波幅、节律等变化,有助于了解大脑皮层的活动和病变情况,脑电图被广泛应用于癫痫、精神病、心理疾病、脑部病患等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对脑电原理的反向应用——跨颅磁刺激/头皮电刺激有了长足的发展,俄罗斯科学家运用头皮直接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症,美国科学家运用头皮直接电刺激观察了语言功能的改善。本文介绍了脑电图的应用进展,尤其是反向运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脑电图 跨颅磁刺激 头皮电刺激
  • 简介:首次发热其EEG异常率为12%,Kuturec等EEG检查的177例再发发热患儿及99例EEG异常的发热患儿进行比较,EEG异常45例(60%)

  • 标签: 例热性 儿童脑电图 惊厥儿童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是一种癫痫术前的微创评估手段,通过立体定向技术置入颅内电极,记录颅内脑电活动和直接电刺激来确定局灶性癫痫患者致痫区,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逐渐普及。为了规范SEEG适应证、禁忌证、电极置入方案设计思路、操作流程、直接电刺激、结果解读等相关问题,共识编写组邀请了国内这一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讨论并形成了中国的专家共识。共识认为,SEEG主要用于经无创评估后仍无法明确致痫区但又高度怀疑局灶起始、或致痫区可能累及功能区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前评估。根据SEEG结果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致痫区和规划手术,或直接使用SEEG引导射频热凝毁损(SEEG RF-TC)作为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 标签: 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图 直接电刺激 射频热凝毁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脑电图诊断标准与临床关系的探讨,以达到指导临床预防与治疗的目的。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2年5月脑科门诊患者80例,并且为首次发病的患者进行脑电图,CT,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同时研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结论脑电图对于脑缺血敏感,脑电图病理波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脑卒中进行早期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以及一个预防性的判断。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脑电波 脑电图 急性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电图(EEG)分级与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模式分级分别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心肺复苏(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CPR后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NSE、EEG分级和aEEG模式分级。根据CPR后3个月脑功能量表评分(CPC)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CPC 3~5分)和预后良好组(CPC 1~2分),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EG模式分级联合血清NSE和aEEG分级联合血清NSE对CPR后脑功能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65±19)岁;EEG Young分级中,1级16例(28.1%),2~5级24例(42.1%),6级17例(29.8%);aEEG模式分级中,Ⅰ级11例(19.3%),Ⅱ级25例(43.9%),Ⅲ级21例(36.8%)。发病后3个月预后不良33例,预后良好24例。不同预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预后两组患者EEG分级、aEEG分级、GCS分级和NS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SE、EEG和aEEG分级预测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82和0.85(均P<0.01),EEG分级联合血清NSE和aEEG分级联合血清NSE预测CPR后患者脑功能预后的AUC分别为0.90和0.92(均P<0.01)。EEG分级联合血清NSE最佳截断值为3.6时,敏感度为92.1%,特异度为77.0%;aEEG模式分级联合血清NSE最佳截断值为4.5时,敏感度为95.8%,特异度为79.0%。结论aEEG模式分级联合血清NSE较EEG分级联合血清NSE能够更准确地预测CPR后患者的脑功能,操作简单,适宜临床应用。

  • 标签: 心肺复苏 振幅整合脑电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脑功能预后
  • 简介:急性疲劳后,通过针刺“足三里,内关、百会、三阴交”,对脑电图、心率、血乳酸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可使大脑皮质稳定性加强,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使心率、血乳酸恢复加快,对急性疲劳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急性疲劳 受试者 消除疲劳 脑电图 针刺疗法 血乳酸
  • 简介:本文报导70例运动员脑外伤的脑电图变化,包括脑挫伤、脑震荡、脑部轻度摔伤。脑电图的改变主要是慢波增多和α波减少。60.3%的人慢波指数超出5%,慢波的改变在过度换气停止30秒以后,仍为显著。异常图形与受伤程度及作图时间有关。脑外伤后脑电图恢复慢,77%的人有较长时间的头痛,对运动能力有影响。以自行车运动员(43例)为例,有53.5%的人因脑外伤退出运动生涯。

  • 标签: 脑电图 脑外伤后 非运动员 脑震荡后 图形分析 慢波
  • 简介:摘要同步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EEG-fMRI)技术结合脑电图(EEG)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优点,在脑功能尤其是癫痫研究中发挥重要价值:不但可以检出癫痫活动,用于辅助癫痫灶定位及评价癫痫药物疗效,还能够对癫痫活动的传播及癫痫网络进行分析。本文对EEG-fMRI的原理、技术以及目前在癫痫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脑电图 功能磁共振 同步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计算门诊视频脑电图不同检查时长的癫痫样放电检出率,确定最优检查时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就诊、检查时长为4 h、有癫痫样放电的患者,计算不同检查时长(0~0.5 h、0~1 h、0~2 h、0~3 h和0~4 h,分别记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癫痫样放电检出率;计数每例患者0~4 h每1小时内(记为H1组、H2组、H3组、H4组)的癫痫样放电量,计算每小时标化癫痫样放电量;计数每例患者清醒期、思睡期、睡眠Ⅰ期、Ⅱ期和Ⅲ期的癫痫样放电量,计算各期标化癫痫样放电量;计数每例患者0~4 h每小时内睡眠时长,分别记为H1′组、H2′组、H3′组、H4′组。采用配对资料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两比较H1、H2、H3和H4组每小时标化癫痫样放电量,清醒期、思睡期、睡眠Ⅰ期、Ⅱ期和Ⅲ期的醒睡各期标化癫痫样放电量,以及H1′组、H2′组、H3′组和H4′组的睡眠时长的差异,以确定最优检查时长。结果共入组80例患者,年龄[M(Q1,Q3)]31(21,39)(范围5~68)岁;其中男38例,女42例。A组癫痫样放电检出率42.5%(34/180),B组81.3%(65/80),C、D和E组均为100%(80/80)。H1组标化癫痫样放电量[M(Q1,Q3)]为24.8%(7.8%,44.2%),H2组41.5%(25.9%,63.3%),H3组15.1%(1.3%,27.8%),H4组1.3%(0,14.5%);H2组标化癫痫样放电量高于H1组、H3组和H4组(均P<0.05)。清醒期标化癫痫样放电量[M(Q1,Q3)]为9.6%(0,28.2%),思睡期3.6%(0,16.9%),睡眠Ⅰ期3.3%(0,11.8%),睡眠Ⅱ期47.3%(21.9%,72.5%),睡眠Ⅲ期0(0,11.5%);睡眠Ⅱ期标化癫痫样放电量高于清醒期、思睡期、睡眠Ⅰ期和Ⅲ期(均P<0.05)。H1′组睡眠时长[M(Q1,Q3)]13.6(2.5,23.6)min,H2′组睡眠时长35.8(16.5,54.2)min,H3′组睡眠时长14.5(0,34.7)min,H4′组睡眠时长0(0,14.6)min,H2′组睡眠时长高于H1′组、H3′组和H4′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推荐门诊2 h视频脑电图,既保证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又有利于患者配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标签: 脑电图 检出率 癫痫样放电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临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国产16导脑电图仪描记80例足月HIE患儿生后1周内的EEG变化,并探讨其与患儿病情之间的关系。结果80例HIE患儿4例EEG正常(5%),76例EEG异常(95%),其中,轻度异常56例(70%),重度异常20例(25%),变化程度与HIE临床分型具有相关性。结论EEG可做为HIE急性期观察脑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结节性硬化(TSC)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并了解TSC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头皮脑电图之间的关系。方法2015年12月至2019年8月,对就诊于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的43例临床表现为癫痫的TSC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周围血液的提取,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TSC基因进行检测,明确基因突变;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头皮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和磁共振检查,确定其发作起始区域、发作形式及致痫结节部位。结果43例中39例有TSC基因突变,4例未检测出基因突变。其中11例为TSC1型,28例为TSC2型。22个基因突变为新生突变。TSC2型患者比TSC1型患者起病年龄早,结节数量更多,但是两者在智力方面和痉挛病史方面并未见明显差异。发作期头皮脑电图局灶性起始患者28例,其中TSC2型患者中头皮脑电图局灶性起源的比例较高,为24例,占85.7%。结论TSC2型患者往往起病年龄早,虽然磁共振表现为多个结节但是发作期脑电图起始往往为局灶性起源。

  • 标签: 结节性硬化 癫痫 TSC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射频热凝毁损(SEEG RF-TC)是一种针对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微创治疗手段,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步开展。为了进一步规范该临床治疗的应用,邀请了该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进行讨论,就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方案、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形成了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认为,SEEG RF-TC适应证应分为两类,其中一类以治疗为目的,另一类主要以定位致痫灶为目的兼顾治疗,其电极设计方案也要依据手术目的而具体设计。其安全性较好,对致痫灶局限的如下丘脑错构瘤、脑室旁灰质异位结节等效果较好,对其他类型的局灶性癫痫如海马硬化、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等亦有一定疗效,或起到预测手术切除疗效的目的。

  • 标签: 药物难治性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图 射频热凝毁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提供一套方便癫痫患者进行院外长期监测的便携式脑电图设备,从而建立一个用于癫痫数据监测与联合诊疗的医联体平台。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级医院)和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下级医院)癫痫中心门诊的29例患者,其中确诊癫痫28例,痫样发作1例。使用便携式脑电图仪采集脑电图,每周采集一次,随访3个月。记录发作次数、发作形式、用药种类、脑电图导联数及阳性率。患者病历资料及脑电数据通过网络上传存储至云端数据库,构建医联体平台,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生可基于该平台实现对癫痫患者数据的分级诊断和资源共享。结果便携式脑电图仪采集的脑电数据伪迹较少,可以监测到完整的睡眠周期,且能记录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29例患者在3个月随访期间共进行148次脑电图监测,监测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85例,脑电图阳性率为57.4%。全面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阳性率(84.9%)较局灶性发作者更高(42.1%)(P<0.01);使用2~3种抗癫痫药物的患者,及3个月内发作次数频繁的患者,脑电图阳性率也更高(P<0.05)。医联体平台中的上级医院医生根据发作情况和脑电数据作出诊疗建议:11例无发作患者及4例发作与脑电图均改善的患者,分流至下级医院继续随访;14例发作控制不佳和(或)脑电图持续痫样放电的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调整用药。下级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医联体平台查看诊疗建议,加强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及随访。结论结合便携式脑电图仪,本研究建立了一个针对癫痫患者的医联体平台,从而达到长期监测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

  • 标签: 癫痫 便携式脑电图仪 医联体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对功能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病灶进行适形热凝治疗的癫痫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8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热凝毁损的癫痫患者资料。对影像学和脑电等术前评估手段证实为功能区FCD且病灶范围局限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SEEG电极植入。在设计电极植入方案时,使用软件重建三维MRI影像和病灶三维形态,使电极触点尽可能充分覆盖病灶。SEEG监测确定毁损靶点和脑皮质电刺激预判安全性。刺激参数采用预毁损和永久毁损参数相结合,毁损模式采用单根电极相邻触点间直接毁损和多根电极邻近触点间交叉互毁相结合进行逐点毁损。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年龄2~30(15±9)岁。MRI显示FCD病灶累及中央前回19例,累及中央后回3例,累及左侧额盖3例,同时累及中央前后回1例,同时累及左侧额盖和中央前回2例。病灶长径长1.2~4.0(2.2±0.7)cm。置入SEEG电极7~12(9±2)根;其中穿过病灶内的电极数2~8(5±2)根。治疗时热凝总靶点数6~83(29±18)个,电刺激出功能的靶点有0~21[M(Q1,Q3)][3.5(0,5)]个;其中直接毁损靶点数为6~58(23±13)个,交叉互毁靶点数为0~30[3(0,6)]个;分做2~5次完成热凝。热凝过程中有11例(50%)立即出现肌力下降;1例(4.5%)出现语速减慢;3例(13.6%)热凝结束后出现肌力下降;但只有1例(4.5%)遗留长期轻偏瘫后遗症。随访6~42(20±10)个月,Engel Ⅰ级17例(77.3%),Engel Ⅱ级3例(13.6%),Engel Ⅲ级2例(9.1%)。结论SEEG引导下的适形热凝治疗范围局限的功能区FCD癫痫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癫痫 立体定向脑电图 适形射频热凝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 药物难治性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多电极立体交叉射频热凝毁损(RF-TC)治疗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采用SEEG引导下立体交叉RF-TC治疗的7例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患者。依据症状学、头皮脑电图及影像学资料等术前评估考虑致痫灶位于岛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岛叶电极行立体交叉RF-TC治疗。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Engel分级进行预后评估,并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7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进行随访,截止至末次随访,4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消失(Engel ⅠA级),2例患者术后稀少简单部分发作(Engel ⅠB级),1例患者术后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Engel ⅢA级)。术后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右侧下肢感觉减退,右侧上肢肌力减退、言语不清及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无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结论SEEG引导的立体交叉RF-TC治疗是对药物难治性岛叶癫痫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技术可作为开放性致痫区切除手术的一种补充治疗方法。

  • 标签: 癫痫 岛叶 立体定向脑电图 三维 射频热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