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的疗效,分析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宫颈上皮患者1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LEEP术。复发结果随访期间有19例复发。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术前CIN病理分级、手术切缘情况、病变范围、术前HPV感染等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LEEP治疗宫颈上皮的疗效确切,然而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前CIN病理分级较高的患者等应在术前做全面的评估,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LEEP 宫颈上皮内瘤变 疗效 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XIAP和XAF1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宫颈癌中表达,探讨XIAP和XAF1在宫颈发生和演进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宫颈组织,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上皮49例,宫颈上皮Ⅰ级53例,宫颈上皮Ⅱ级41例,宫颈上皮Ⅲ级44例,宫颈鳞癌5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XIAP和XAF1在以上组织中的表达;对宫颈鳞癌进行临床分期,分析XIAP和XAF1表达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IAP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鳞癌中分别为26.56%(13/49),28.3%(15/53),31.7%(13/41),68.18%(30/44),76.47%(39/51),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五个组间阳性率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CINⅢ级组与宫颈鳞癌组中XIAP表达率较宫颈正常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显著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AF1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鳞癌中分别为77.55%(38/49),69.81%(37/53),75.61%(31/41),22.22%(8/44),27.5%(11/51),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五个组间阳性率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宫颈正常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较CINⅢ级组与宫颈鳞癌组中XAF1表达率显著增高。进一步分析XIAP和XAF1表达相关性,显示两个指标之间表达有关联。XIAP和XAF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⑴XIAP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CINⅢ级与宫颈鳞癌的表达较其它组显著增高,提示该因子过表达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⑵XAF1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CINⅢ级与宫颈鳞癌的表达较其它组显著降低,提示该因子表达降低与宫颈鳞癌癌变相关。⑶XIAP和XAF1表达间存在相关性,这与以往研究报道它们功能上存在相关性是一致的。⑷本组数据不支持XIAP和XAF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X连锁凋亡蛋白抑制物,XIAP相关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对宫颈上皮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上皮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环切组和锥切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有生育要求。环切组患者行LEEP术进行治疗,锥切组患者行CKC术进行治疗。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就诊的有生育要求的4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结果环切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之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以及环切组患者比较,锥切组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KC术比较,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样病变对患者妊娠的影响较小,可以作为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宫颈环形电切术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热凝治疗对我国女性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样病变(CIN)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7—2018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内蒙古鄂托克县、山西省襄垣县和阳城县)和城市地区(深圳)建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符合标准的20~65岁女性为研究对象,对其中HPV阳性且接受热凝治疗(166例)或未接受任何治疗(2 716例)对象进行随访评估。针对热凝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在其治疗后6个月或更长时间进行随访;针对未接受治疗患者,采用HPV检测进行每年随访,对所有随访过程中HPV和(或)细胞学阳性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或)活检。比较评估接受热凝治疗组与未接受治疗组对象随访过程中的HPV清除率及热凝治疗对CIN病变的治愈率。结果分别有152例接受热凝治疗对象和2 539例未接受治疗对象接受了随访评估,年龄M(Q1,Q3)分别为42(36,48)和47(41,54)岁,中位随访时间M(Q1,Q3)分别为23.4(12.4,24.5)和23.5(12.4,24.0)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接受热凝治疗组的HPV清除率(73.0%,111例)高于未治疗组(46.1%,1 171例)(P<0.001)。与未治疗组相比,热凝治疗清除HPV16的OR(95%CI)值为2.8(1.3~6.1),HPV52为3.2(1.3~7.9),HPV58为5.8(2.1~15.6)。接受热凝治疗组中基线病理诊断为CIN者的治愈率为77.4%(72例),其中轻度宫颈上皮样病变(CIN1)和中度及以上宫颈上皮样病变(CIN2+)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81.0%(47例)和71.4%(25例)。结论热凝治疗是清除HPV感染和治疗CIN病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针对我国致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风险较高的HPV型别,清除率高于未治疗人群。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 热凝 治愈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在宫颈上皮病变Ⅲ级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宫颈上皮病变Ⅲ级患者240例,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行宫颈电圈环切术,B组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观察和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术后痊愈率低于对照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冷刀锥切术术疗与宫颈电圈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病变Ⅲ级均有显著疗效,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 宫颈冷刀锥切术 宫颈电圈环切术
  • 简介:摘要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EHE)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肝脏、肺、纵隔等部位,发生于胸膜的EHE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胸膜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

  • 标签: 肿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胸膜
  • 简介:摘要上皮样血管内皮(EHE)是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1个月余;影像学检查显示颈胸区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有钙化及脂肪成分,误诊为畸胎;术后病理为EHE。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影像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巨大的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侵犯空肠的病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1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巨大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成分及杂乱分隔,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误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手术、引流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术后随访8年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哇!”随着观众席上的一阵惊叹,川剧表演开始了。成都,蕴藏着悠久的巴渝文化,川剧变脸就是一大亮点。我们一家也慕名而来。一走进锦里古街的结义楼大戏院,迎面而来的便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大舞台。我们坐定,碗茶沏上,川剧便在茶香中开演了。大屏幕上绚丽多彩的灯光亮起,激动人心的音乐响起,每一位观众的脸上都写满了兴奋,瞪大眼、竖起耳、直起身,期待演员粉墨登场。

  • 标签: 巴渝文化 川剧 观众
  • 简介:今天,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来到了蒲公英精灵王国。这里到处充满了惊奇和小秘密,来到这里,我们要完成蒲公英精灵王国的探索之旅。蒲公英精灵王国里有许多项目,攀登、搭建房屋、毛毛虫比赛……我们尝试着各种不同的项目,从中锻炼和拓展我们各种不同的能力。我认为最有意思的是画草帽环节。

  • 标签: 草帽 蒲公英 王国 毛毛虫 房屋
  • 简介:白开水会?没开玩笑吧!大家都觉得白开水是自己最经常喝的一种液体,对它太熟悉啦,不就是平平淡淡,毫无滋味吗?哈哈,那你就错啦,越是熟悉的也就越是会令你感到意外。来我们的作文游乐场吧!在这里,连白开水都会发生变化呢!

  • 标签: 开水 游乐场 熟悉 滋味
  • 简介:说到白开水,!我不禁想到:在舞台上,一名外国男子手拿棍子,在空中一挥,刚才透明的水,转眼就变得五彩缤纷了。那是魔术。今天的“魔术师”就是我们的何老师了。他今天要让白开水“变味”。

  • 标签: 观察记录 笔记 味觉魔方 写作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夹打磨技术在颅动脉锁孔入路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颅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在手术中采用夹打磨技术进行个体化夹重塑。手术后1周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估夹的位置和动脉的夹闭情况。所有患者门诊随访,评估临床预后。结果27例患者共有30个颅动脉;其中破裂动脉23个,未破裂动脉7个。大脑中动脉9个,前交通动脉11个,后交通动脉9个,大脑前动脉1个。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9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经半球间锁孔入路1例。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均夹闭满意,无明显动脉残留。出院时恢复良好25例,轻度残疾2例。随访3~36个月,均无再出血和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夹打磨技术简单、有效,可弥补锁孔入路下手术自由度的限制,提高颅动脉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器械,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PECom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确诊为肝PEComa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资料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腔镜组27例,男5例,女22例,年龄(40.0±10.4)岁;开腹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44.5±12.6)岁;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39±156)min和(348±103.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4)d和(13.7±4.9)d,腔镜组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肿瘤良恶性、肿瘤部位、肿瘤直径、Ki67指数、术后并发症(如胆漏、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2~103个月,其中失访1例,腔镜组死亡2例,开腹组死亡1例。腔镜组5年总体生存率(OS)与无生存率(DFS)分别为80.8%与83.0%,开腹组则均为92.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肝PEComa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5年OS及DFS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 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