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青藏兵站部是一支常年在4000里青藏线上执行进藏物资运输、管线输油、国防通信等战略支援保障任务的全勤部队,万余名官兵常年工作和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地带。近年来,他们立足青藏线部队实际,持续推进"文化兴部"战略,倾力打造以雪线讯息、雪线博客、雪线荧屏、雪线讲坛、雪线高歌、雪线感动为主要内容的雪线系列文化品牌,在世界屋脊上构筑起了一个巨大的"精神磁场"。

  • 标签: 军事文化 国防通信 支援保障 高寒缺氧 青藏线 物资运输
  • 简介:四千里天路,在巍巍昆仑逶迤蜿蜒,一头连着兵城格尔木。一头连着世界屋脊的首府拉萨。在这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在这“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的高原腹地,有一群可敬的汽车兵常年不停穿梭。强烈的紫外线将他们的脸晒成酱紫色,并烙上鲜明的印记“高原红”,长时间的维生素缺乏,又使他们指甲凹陷。可他们从不叫苦喊累,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用青春和热血搏击严寒、抗争风雪,在四千里天路上书写着自己无悔的军旅人生。冯建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 标签: 汽车兵 高原 青藏 维生素缺乏 生命禁区 格尔木
  • 简介: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千里青藏线服役,"世界屋脊"上的军旅生活艰苦而神秘。在人类的"生命禁区",传统的训练、管理方式正在与新时代产生着激烈而频繁的碰撞。如何在举世瞩目的岗位坚守本色、维护好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呢?作者有着自己的思考。

  • 标签: 青藏线 军旅生活 管理方式 政治工作 生命线
  • 简介:筑路战士奉命回家找媳妇,花季女兵巡线红消香断,小茶花五岁上山寻父魂归高原;开心岭的来历,幸福院的笑声,以及背包带治头痛,擀面杖祛胃疼;过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青藏线故事就像昆仑雪花,以翩然之姿,赋予高原史诗般灵动,一遍遍敲打年轻战士的心。

  • 标签: 风雪飘红 飘红青藏线
  • 简介:西藏,作为与南极、北极相并列的地球第三极,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向世人展示着神秘的魅力和诱惑,是摄影爱好者向往的地方。它不仅仅有"塞北",也有"江南";既有北欧风情的鲁朗林海,又有南国风光的波密然乌湖;既有景色独特的雅鲁

  • 标签: 高原印象
  • 简介:海潮仿佛刚刚消退,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诸海域相连的“特提斯海”以戈壁、荒漠、雪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这群激动的捕捉者面前。青藏高原矜持地和凡人保持着距离。它蕴含的美丽与痛苦磁石般吸引着大批在内陆享受着充裕氧气的人,从祁连山穿过柴达木盆地,走上昆仑山,翻越唐古拉山,涉过沱沱河,再翻越念青唐古拉山,车轮带着我们丈量了青藏公路的每一寸柏油,但我们只是观光者及探秘者。它那带着历史的海蚌壳的土地,那远古天空飘来的妩媚纯洁的云彩永远都只属于将生命的欢欣与艰难、将岁月的呼吸与起伏都和它系在一起的土地的坚守者。想像如同鸟类的翅膀,而真实如同鸟类的眼睛,我们揣着无数想像,却被眼见的真实所震撼。——青藏高原,亘古冰天的历史如今已经尘封!莽莽戈壁皑皑雪域上绽放的新绿如同坚守在这里的军人一样,已顽强地把根扎进了千年永冻层。

  • 标签: 兵站 青藏线 青藏高原 军人 海域 北非
  • 简介:近年来,火箭军某部官兵精心打造独具高原火箭兵特色的军营文化。一道道精致、大方、质朴、厚重的文化风景线为高原导弹军营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带来了生机活力。

  • 标签: 高原 军营文化 科学发展 火箭兵 风景线 官兵
  • 简介:新疆军区某汽车部队,着眼未来战争后勤保障需要,以运代训,把雪域高原恶劣的气候和复杂多变的路况条件当做锤炼精兵的天然考场,夜间驾驶、冰河穿越、自救互救,车勤人员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安全驾驶技能大大加强。

  • 标签: 互救 未来战争 天然 军区 后勤保障 自救
  • 简介:小时候,时常梦见那与天相伴的昆仑山脉,积雪的覆盖,给它巍峨雄壮、庄严又平静的身躯增添了几分雅致。洁白的雪峰,岩石陡峭展示着它的美丽与严峻。战友们常说,那是高原汽车兵的化身。它那博大的胸怀吸吮着千年积雪的哺育,经受着大漠风沙的洗礼。当此之时,我便被这神奇而又神秘的雪山牵去了我的魂魄,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久久不能收回我这颗浮华的心……什么时候能走进雪山,亲身体会它的美呢?

  • 标签: 青藏线 昆仑山脉 汽车兵 积雪 雪山
  • 简介:作为一名汽车兵,去年我有幸到高原边防某团代职,亲身感受了雪域高原汽车兵的情感、工作和生活,他们用赤诚卫国之心,展现了当代汽车兵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我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 标签: 雪域高原 汽车兵 精神风貌
  • 简介:十二世纪后期,在蒙古高原上出现了一位震惊世界的天才军事家,他就是元太祖,名铁木真。1162年生于斡难河上游德里衮布勒塔克营地。他不仅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而且也是中华民族英雄,又是举世闻名的英雄。统一蒙古帝国的创始人。是我国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之一。

  • 标签: 札木合 王罕 塔塔儿部 蒙古帝国 斡难河 乃蛮
  • 简介:在彩云之南,在月光下风尾竹的故乡,有一位武警警官,被当地各族人民称之为"金孔雀"。他,就是武警云南总队瑞丽市中队指导员张云波。一认识张云波纯属偶然。那还是去年夏天,他被武警部队评为"十大忠诚卫士",来北京参加群英会时。交谈中,知道他是云南人,因为是同乡,话题自然从云南说起。他的话滔滔不绝,谈到瑞丽,他更是情有独

  • 标签: 云岭高原 高原金孔雀
  • 简介:海拔5374米的空军甘巴拉雷达站,纯净、圣洁、高远。年轻的大学生士兵刘洋和张建,跨越干山万水,怀揣着绿色的梦想来到了这里。经历灵魂的洗礼,身体的磨砺,乃至生命的考验,他们真真切切地懂得了家国的含义,懂得了肩头的责任,也让我们听到了生命在极地拔节的声音。2014年的夏天,对于甘巴拉雷站休整点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伴随着各种蔬菜瓜果的成熟,年轻的雷达技师刘洋和标图员张建同样感到了内心满满的相盈和充实。

  • 标签: 生命 高原 大学生士兵 雷达站 张建 刘洋
  • 简介:高原寒区处置突发事件,复杂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战场环境,给军械技术保障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因此,针对高原寒区地理环境特点,研究和探讨克服不利因素,立足现有技术保障条件,组织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对于提高武器装备的再生率,保障部队完成“处突”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在实施技术保障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武器装备 军械技术保障 突发事件 高原寒区
  • 简介:新闻背景:2006年,全军海拔最高的新兵中转基地暨那曲军分区新兵训练基地在拉萨建立。之后每年,那曲军分区的新兵在这里度过3个月新训生活,待身心充分适应高原,再出发前往海拔更高的那曲服役。2016年,该基地建成10周年之际,150余名新兵,从这里"再上高原",开始他们的高原戍边之旅。

  • 标签: 高原 海拔 新闻背景 训练基地 中转基地 军分区
  • 简介:总后青藏兵站部某教导大队实行基层干部对换、机关与基层干部之间交流、专业教员与指挥干部轮换的制度,并对即将上岗的所有干部进行针对性培训,以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大队70%的干部通过岗位交叉任职,较好地掌握了军事训练、专业教学实施程序和方法,按纲兴训、科学组训的能力明显提高,部队的全面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 标签: 青藏兵站 基层干部对换 人才培养 岗位交叉任职 军事训练 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