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国民队政工部门的隶属体系经历了四次大型变动。每变动一次,政工机构的职权、事务范畴就更动一次,而且呈现政工权力逐步递减的趋势。其中,"济南惨案"的副作用极大地动摇了政工制度的根基,最终使得其政工制度因功能衰竭而告终。

  • 标签: 济南惨案 国民党军队 政工制度
  • 简介:军政关系是政治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一是文官统治的程度,二是军人干政的程度,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体之两面。台湾地区的军政关系之演变,基本上表现为从威权统治时期的党军关系(甚至是党内关系)到民主化以来的政府军队关系。本文关注国民中党部的变化,初步描述了台湾地区军政关系的演变及其路径。

  • 标签: 威权体制 党部 党军关系
  • 简介:打造一支"有主义的兵"是国民建军所致力达到的目标。通过总结国民革命军中的党务状况,分析其党务发展的三个阶段,党组织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发展、衰落以及再次兴起,梳理军队中的党义宣传,我们可以发现,国民革命军在初建之时效法苏联红军,从军费与党代表这两个制度入手,初步实现了党对军队的控制,这是政党组织与军队组织融合较好的时期。但是,随着党权的衰落,党对军队的控制也逐渐减弱,军队组织逐渐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

  • 标签: 国民革命军 军队党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05
  • 简介:所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集团决定退守台湾,国民在中国大陆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台湾人民很自然就会接受国民的领导

  • 标签: 台湾原因 国民党退守 浅析国民党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24
  • 简介:所以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集团决定退守台湾,国民在中国大陆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台湾人民很自然就会接受国民的领导

  • 标签: 台湾原因 国民党退守 浅析国民党
  • 简介:国民敌后游击战场,是指国民队脱离大后方,深入敌后,以根据地为依托,进行游击战争的战场。研究这个问题,不仅是对于国民在抗战后期军队溃败原因的探讨,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试图依据史料,对国民敌后游击战场的发生、发展和消亡作一探讨,以求教于行家。

  • 标签: 国民党军 深入敌后 抗战后期 抗日武装 游击战争 司令长官
  • 简介:国民的抗日军事战略,是中国反法西斯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史学界尚未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许多问题至今仍模糊不清。本文力图从国民抗日战略的形成和实施上,进行粗浅的探讨和评析,以期对抗日战争有一个更为全面、透彻的了解。

  • 标签: 国民党 军事战略 蒋介石 抗日战争 “持久消耗战略” 抗日战略
  • 简介:1938年,国民在武汉召开"临全大会",通过了设立总裁制、组织非常时期国民参政会和抗战建国纲领等议案,逐步建立了以蒋介石为党政军最高领袖、以国防最高委员会为决策和执行机关、以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民意机关"的战时党政体制。这一战时体制的建构,既造成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与个人独裁,又使各党派获得了建言议政的机会。两者互为矛盾,却又共存发展。

  • 标签: 抗日战争 蒋介石 “临全大会” 战时体制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04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05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推进军事现代化的过程虽然抛弃了北洋时期纯粹武力统一的落后观念,但缺乏对军政关系互动的正确认知,从而利用中央权力资源,进行一些既不彻底也不根本的表面建设。从单纯军事角度看,这为日后南京国民政府的最终垮台埋下了一颗失败的种子。

  • 标签: 国民党 中央军队 现代化 政治动因
  • 简介:1927~1934年间,经过艰难努力,共产党建立了一支自己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并在组织制度层面基本实现了对这支军队的领导和控制。在以党领军的同时,党及其革命事业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军队的护持。这样,党军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共生关系。不过,这种共生关系,特别是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控制的稳定与巩固,并使其按党的意志行动,达到提高军队战斗力的目的,还有赖具体的军队政治工作实践。但相关档案资料透露出来的信息告诉我们,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内中共军队政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使党对军队的领导在实践层面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存在区域性的差别,党对不同武装力量形态的领导和控制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问题和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党军关系的基本制度设计与具体实践过程也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体制机制保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军队 政治工作 共生关系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军关系体制的形成有它自身的逻辑:军队的政治性与革命时期党军关系的特殊性是体制形成的历史逻辑;传统社会绅治的衰落、军治的缺陷与党治的成熟是体制形成的社会逻辑;长期执政与党对政府的绝对领导是体制形成的现实政治逻辑。

  • 标签: 党军关系体制 历史 社会
  • 简介:抗日战争全新的战争环境和战争实践推动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军事理论创新.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军事战略转变理论,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构建了人民战争理论大厦,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深化了人民军队建设理论,并初步提出了国防建设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 标签: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 军事理论 创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06
  • 简介:而西方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话语,说明西方的殖民主义话语确实对中国的,话语的批判对象是中国人的

  • 标签: 国民性批判 批判论争 论争重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3-18
  • 简介:刘师培与陈独秀的近代人格思想可谓当时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国民人格    近代理想人格乃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使中国近代理想人格具有

  • 标签: 人格国民 民初革命 革命人格
  • 简介:"七七事变"后,各民主党派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民主的主张,积极发挥自身特殊优势,以各种形式参加对日斗争;民主党派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在"七七"事变后的主张和行动,为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七七 事变 中国民主党派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24
  • 简介:    三    中国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对全体公民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制和纪律观念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但由国民劣根性而产生的种种文化心理和现代化的要求存在着冲突

  • 标签: 国民性改造 改造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