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管制是我国刑罚主刑之一,即由人民法院判决,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然而笔者所在的邵武市法院自1982年至今十三年,无一案例适用管制;向福建省和南平市不少基层法院的同行了解,亦极少听说自我国《刑法》1980年1月1日生效以来有适用管制刑种的。由此,笔者思索:管

  • 标签: 管制刑 刑罚方法 公安机关 刑罚体系 刑法 犯罪分子
  • 简介:<正>一、前言今日与会的诸位,大家都关注死刑的问题,但是对于死刑之存废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既然是专为出席此次公听会而来,我估计死刑废止论者会多一些。当然,反对方一定也有前来听讲的。至于对死刑存废一事尚存疑虑而难以决断者,那也势必不在少数。这样的话,我就打算针对这样的状况来进行今天的发言。

  • 标签: 死刑案件 死刑存废 最高裁判所 死刑执行 事实认定 反对方
  • 简介: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是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劳教废止后,原适用于劳动教养的对象如何处置,与劳动教养制度相类似的其它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如何改革,是值得中国法律人备加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大现实课题。回顾劳教的历史不难发现,劳教适用对象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不断添加的过程,涉及行为种类十分庞杂。

  • 标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劳教 改革 劳动教养制度 后续 行政强制措施
  • 简介:嫖宿幼女罪就其性质来看,实为强奸罪中的奸淫幼女情形,其侵害的法益主要还是包括性自由权在内的幼女身心健康。由于嫖宿幼女罪与强奸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其法定刑的设置也不符刑罚目的,更有违平等保护的刑法价值观,因而刑法应当废除嫖宿幼女罪,将嫖宿幼女行为回归到强奸罪中去。

  • 标签: 嫖宿幼女 同意能力 并和主义 刑法价值 平等保护
  • 简介:刑讯,在历史上也称“拷问”、“拷掠”、“肆掠”等,是指在审判时对受审讯人施以强制手段,使其遭受肉体或精神痛苦从而逼取口供作为定罪量刑证据的一种野蛮、落后的审讯方式。现代文明法治国家,一律禁止刑讯,认为其是妨害司法公正及侵犯人权的大害。“严禁刑讯逼供”是我国一贯的刑事政策,但众所周知,在现实中,我国的刑讯现象还十分突出。这几年,我国学术界、司法界对刑讯的研究也较为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认为,刑讯制度的废止是首先由资产阶级来完成的,本世纪初,“西学东渐”,刑讯制度废止才在我国提上议程,从历史的角度对中西刑讯制度废止进行比较,对如何完善刑讯防范措施会有一些启示。刑讯在我国起源于西周,作为一项制

  • 标签: 刑讯制度 法律意识 资产阶级革命 刑事诉讼目的 被告人 封建专制
  • 简介:迄今为止,我国对法律制度废止时的制度善后并没有确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流程。废止一项法律制度犹如从制度灌木丛中连根拔除其中的一株灌木,涉及的基本问题有三个:为什么要拔除,这可称为制度供给;如何干净彻底地拔除,这可称为制度实施;是否需要以及如何填补拔除后出现的空白,这可称为制度创新。制度供给的理性建构主要包括确定制度供给的主体、说明制度废止的理由、阐明制度废止的法律依据、明确制度废止的形式等;制度实施包括正向度的制度配套和反向度的制度清理两个部分;法律制度废止后并不必然引发制度创新,如果需要创新,则创新后的制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制度善后 制度供给 制度实施 制度创新 法治 劳教
  • 简介:罗马法上未发展出意思具有拘束力的规则。在形式主义背景下,要式口约居于一般合同地位,任何无不法、不道德、不能等缺陷的约定均可借助要式口约获得可执行性。消费借贷等要物合同产生的原因在于无偿性决定了当事人不宜做要式口约,而嗣后的法律干预以受领人返还已受领的物为核心。鉴于无偿性是仅有的对要物合同具有一定证成作用的理由,并且不为交付合意即不发生法律效力亦非妥当的制度安排,有偿的消费借贷等合同应被定性为合意合同,无偿的消费借贷等合同应被改造为要式合同,物的交付可补正形式瑕疵。

  • 标签: 要物合同 无偿性 废止 改造
  • 简介:法的废止,是立法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对现行法实施变动使其失去法的效力的专门活动。其发生根源在于法律绩效状况低劣,法的存在失去意义。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专项清理”与“集中清理”的立法活动形式。在主体、程序与方式上与其他形式的立法活动有着较大区别。我国宜进一步完善法的废止制度。

  • 标签: 法的废止 法律效力 立法议程 运作机制
  • 简介:死刑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所共同关注的刑法问题之一,而其受到诘难的重要理由在于其反人道性。本文以“人道主义”为基线和评判标准,从刑罚人道主义、死刑的一般预防目的、刑罚的人道关怀三个方面对死刑进行逐一考察并得出基本结论:死刑是残酷的、不人道的以及蔑视人权的首要刑罚手段,是违背刑罚人道主义的;死刑的适用超过了罪与刑的相当性,一般预防不应成为我国刑罚的目的,更不应成为我国适用死刑的理由;减少乃至废止死刑的适用是刑罚人道关怀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死刑有逐出刑罚体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标签: 人道主义 刑罚人道主义 一般预防 人道关怀
  • 简介:从2007年12月1日起,航空意外伤害险将彻底结束“全国统一售价20元、保额40万元”的暴利保护历史。保监会《关于加强航空意外保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于12月3日起执行,该通知要求,从保护消费者利益出发,废止设定价格和保额的行业指导性条款,将航意险产品开发权和定价权交给保险公司。11月2日,保监会主席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力介绍,在航意险新政策实施之际,目前已有7家保险公司向监管部门报备了15个有关新产品。其中,纯航空意外伤害险4个,包含航空意外伤害责任在内的交通工具意外伤害险是11个。

  • 标签: 意外伤害险 航空 行业指导性条 保险公司 消费者利益 新闻发言人
  • 简介:由没收财产刑的体系地位与适用对象可以看出,没收财产刑是我国刑罚体系中最重的附加刑。但如果从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来看,没收财产刑如果作为一种剥夺部分财产的刑罚,在已经有罚金刑规定的情况,没有存在的必要;作为对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犯罪适用的判处没收财产,难于看出其特殊的性质;作为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附加刑,违反刑法的基本目的,其存在具有一定的超刑事责任范围的任意处置的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基本精神的倾向。因此,笔者认为,一般的没收财产刑应予废止

  • 标签: 没收财产刑 判处 附加刑 罪刑法定原则 废止 危害国家安全罪
  • 简介: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曾经最能体现刑罚实质的刑罚方法,但是在当代许多国家刑法中其已走到了尽头(当然不能排除特定时期还可能卷土重来)。由此,中国刑法中的死刑也如歧路亡羊,是继续强调所谓中国的具体现实抑或重新放眼世界,还是一个问题。

  • 标签: 死刑 悖论 中国刑法 刑罚方法 人类历史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