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2017年是民进党当局极力维护执政地位的一年。在对外上,民进党当局延续上台以来的既有政策,在国际社会推行“台独”分裂图谋,企图加强与美日的勾联,挟洋自重,并通过所谓“踏实外交”谋求“外交”突破,拓展“国际活动空间”。

  • 标签: 对外交往 综述 台湾地区 国际社会 执政地位 “台独”
  • 简介:对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国际化警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得警察院校开展与国外同类院校交流互访成为常态。学分转换的交流形式要求学生适应全英文教学模式、具备较强的英语沟通交际能力。而申请对外流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成绩表明,英语听说能力距离对外流语言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了适应出国交流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必要针对警务专业交流学生开展英语听说专项培训。文章分析了申请交流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及主要问题,调研了在国外攻读学位的中国留学生突破听说障碍的有效方法并结合交流学习专业的特殊性对听说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方面提出了建议。

  • 标签: 警务英语 听说培训 语块 多媒体
  • 简介:城市外交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手段,而建立国际友好城市是开展城市外交的重要载体。1973年6月,天津市与日本神户市结成了中国第一对国际友好城市,开创了中日地方城市对外结好的先河。此后,天津市基于良好的对日友好城市发展基础,相继于1980年与四日市、1986年与千叶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本文通过介绍天津市与千叶市的友好城市交往现状及发展历程,阐明友好城市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今中日关系的不断回暖,天津应该发挥与日本友好交往的传统优势,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添砖加瓦。

  • 标签: 交往例 交往城市 作用天津市
  • 简介: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一年多来,美国主流媒体及传统盟友始终"唱衰"他,不断发出美国外交陷入"空白""迷茫""危机""灾难"等惊言;前任总统小布什打破沉默,不点名批评他制造孤立主义;前任总统奥巴马高调发声,影射他破坏战后国际体系;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担忧美国从世界撤退;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斯蒂芬斯哀叹美国外交走向没落……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宣传阵地和核心选民依旧力挺。

  • 标签: 美国外交 没落 美国总统 《金融时报》 主流媒体 孤立主义
  • 简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资本、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国家间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交融,各国外交战略的利益重合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从本国现实利益出发,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务实外交方兴未艾。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执政后,在坚持自苏西洛总统以来印尼“全方位外交”的基础上,推行务实外交,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务实外交以经济外交为中心,夯实以东盟为中心的中等强国多边外交舞台,着力推行人文外交和海洋外交,努力将印尼打造成为地区领袖国家,有效提高印尼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深化印尼同域内、域外各国的外交关系,推动了印尼外交的转型升级。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佐科 全方位外交 务实外交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周边外交在顶层设计、机制建设、策略运筹、资源投入等方面实现较大进展,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大提出未来数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发展目标,并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中心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中国周边外交、促进周边命运共同体发展,成为亟待谋划的战略性课题。

  • 标签: 周边外交 命运共同体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科学实验室成为没有硝烟的国家核心利益角逐场,同时也是解决全球性挑战的诺亚方舟。科技外交兴起于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与合作,架起了知识与权力之间的桥梁,本文通过北极实践探讨中国科技外交的有效路径。中国北极科技外交以长期的国际科技合作为基础,融入和影响已有的国际机制,并自主发起科学合作机制,在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塑造公共政策和推动议程设置等方面扮演积极角色。借鉴北极经验,未来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家网络培养信任、参与和建设机制嵌入偏好以及增强科学家的国内政策影响力等方式发挥中国科技外交的积极作用。

  • 标签: 科技外交 信任 嵌入偏好 政策影响力
  • 简介:2017年是中国国家政治生活的'大年',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揭示了未来数十年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营造和维护和平有利的周边环境至关重要,周边外交也将继续在中国外交总体格局中占据重中之重的地位。

  • 标签: 周边外交
  • 简介: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步,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共外交为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新时代的中国公共外交面临新的使命和任务。2018年7月20日,察哈尔学会和《公共外交季刊》编辑部共同举办了“改革开放与公共外交研讨会”。本文整理了与会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 标签: 改革开放外交
  • 简介:近年来,基于全球发展失衡、国际关系困局、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等事关人类共同利益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的外交伦理思想,代表着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对人类现实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对国际公平正义的维护、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以及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担当.

  • 标签: 习近平外交思想 义利观 新型国际关系 命运共同体
  • 简介:9月5日至7日,国际公证联盟亚洲事务委员会第八次工作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国际公证联盟成员国、部分观察员国代表,法国、德国公证界同仁以及中国公证协会全体常务理事共约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后,中国公证协会又召!开了八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对2018年年初以来工作进行总结,安排部署接下来的工作。

  • 标签: 公证事业 对外交流合作 中国 联盟 国际 协会
  • 简介: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从而更好地运用习近平外交思想引领新时代对外工作,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标签: 习近平总书记 习近平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提到巴拿马,我们率先想到的大多是那条连接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牢记着地理书上重要知识点的人大部分并不会意识到直到2017年的6月12日,巴拿马总统巴雷拉才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与中国建交。

  • 标签: 巴拿马运河 外交 艺术 太平洋 大西洋 分界线
  • 简介:科技外交是科技创新战略的对外延伸,也是外交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科技外交,经历了恢复正常交往与合作、在复杂局势中曲折发展、全面融入全球他进程等阶段,进入中国特色科技外交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的指导下,科技外交工作必须加快从大国思维向强国思维转变,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全方位推进开放创新,构建人粪命运共同体,打造增长新动能,推进全球科技治理体系变革,保持稳定的大国科技合作,应对抵御重大风险,发展科技人文交流,为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改革开放 科技外交 科技创新战略
  • 简介:《中国周边外交学刊》是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主办的中国周边外交研究专业性学术书刊。宗旨是:瞄准中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重大问题,努力推进对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经济、外交、文化关系的理论研究、战略研究、个案研究和综合研究。《中国周边外交学刊》设有'特稿''‘中国周边学’笔谈''周边外交综论''‘一带一路’研究''周边次区域研究''亚洲新安全观''亚洲命运共同体''中国边海事务''周边看中国''周边国情研究''周边文化交流''青年论坛''学术动态''书评'等栏目。

  • 标签: 周边外交 复旦大学 领土主权 邯郸路 注释规范
  • 简介:中日关系,向来是中国所面对的重要而复杂的双边关系与周边关系之一,在中国总体外交中居于重要位置。面对中日关系的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同志从中国总体外交战略的高度不断进行新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对日外交的新理念、新路径,从而形成了习近平对日外交战略。它既是中国对日外交的总体安排,也是指导方针。

  • 标签: 中日关系 习近平 外交战略
  • 简介: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战略考量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军事交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安全共识逐步接近,军事互信逐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同时,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

  • 标签: 军事外交 东盟 安全共同体 “一带一路”
  • 简介:日本首相是否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一直是困扰战后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次当选日本首相。翌年12月,安倍突然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韩乃至美国的谴责和抗议。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安倍再也没有参拜靖国神社。为什么安倍在2013年参拜靖国神社,但在2014年和2015年却停止参拜了呢?导致安倍这一对华政策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本文通过追溯2012年至2015年期间中日两国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外交互动,试图从'政治生存'的理论分析途径来解读日本在靖国问题上应对中国压力的不同反应。本文认为,日本首相的国内政治正当性,是影响安倍在靖国问题上面对中国外压时决定让步与否的较为重要的因素。

  • 标签: 政治生存 安倍内阁 靖国神社 对华外交
  • 简介: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面临日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加之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喜欢与中国在亚太事务上做交易,因此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利益交换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中国周边外交中的利益交换,指的是中国与邻国(含美国这一特殊邻国)就经贸纠纷、周边安全局势、争议海域划界等非核心利益进行"比率适当"的利益交换。美国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对象。中美利益交换的核心内容是在守成大国(美国)与崛起大国(中国)之间建立积极而稳定的双边关系,经贸领域将是中美利益交换的关键领域。朝鲜半岛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区域。中国迫切需要与相关利益攸关国在朝核问题上达成系统性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一揽子解决方案中,有关国家需要并行推进务实的利益交换。海域划界是中国周边外交开展利益交换的重点议题。中国在与海上邻国进行海域划界谈判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利益交换举措。

  • 标签: 中国 周边外交 利益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