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辊式磨粉机在工作过程中长时间的研磨使磨辊产生的热量聚集在辊体内和磨粉机腔体,导致磨辊表面温度可达到60~80℃,极大降低了面粉的质量和口感。为探究辊体的升温机理,针对磨粉机中辊长1000mm,辊径250mm的磨辊,建立磨辊-单颗粒小麦-磨辊模型,运用经典力学研究方法对磨粉机1B磨辊摩擦生成热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辊式磨粉机 磨辊 物料粉碎 摩擦 热分析 表面温度
  • 简介:研究了聚氧乙烯双环氧基醚的鞣革性能,考察了影响其鞣制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环氧基在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碱性条件可以促进双环氧基与胶原侧链胺基发生交联反应而产生鞣性;其鞣制效果受鞣剂分子的链长、用量、pH值、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叔胺类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鞣制效果,加入六亚甲基四胺可以使皮革的收缩温度提高到80℃以上。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聚氧乙烯双环氧基醚鞣制可以得到收缩温度接近85℃、柔软洁白的皮革,且其整体的感官性能和戊二醛鞣革相近。

  • 标签: 鞣制 环氧化合物 聚氧乙烯双环氧基醚
  • 简介:测试了水刺非织造布的性能,通过对比几种水刺非织造布的测试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试样的纤网结构、厚度、面密度、透气性、透湿性、力学性能、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顶破强度、耐磨性、尺寸稳定性、拒水性、硬挺度等,实验发现非织造布材料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透气性、透湿性、尺寸稳定性、拒水性、硬挺度等均与面密度和厚度有一定关系,得出水刺非织造布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适合开发各类功能性产品,在医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水刺非织造布 工艺流程 生产特点 工艺原理 性能 测试
  • 简介:利用羊毛与调湿控温涤纶混纺纱织制3种不同规格的精纺毛织物,通过测试织物的厚度及透气性探讨织物结构参数对织物冷感的影响.采用AQUARESINSR-100T和AQUARESINSR-200Y两种吸湿排汗助剂同时对精纺毛织物进行整理,测试吸湿排汗整理后织物的芯吸高度、透湿率及蒸发速率等指标,对精纺毛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湿控温涤纶与吸湿排汗助剂的共同作用下,精纺毛织物具有了良好的吸湿排汗性能.

  • 标签: 精纺毛织物 调湿控温涤纶 接触冷感 吸湿排汗
  • 简介:为获得降解柠檬酸并应用于含酸量较高的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优良菌株,以实验室保藏的来自中国宁夏、新疆、陕西和甘肃地区,经26SrDNAD1/D2区序列分析法鉴定的84株非酿酒酵母为材料,分别采用柠檬酸培养基、YPD-柠檬酸培养基和TripleM模拟汁进行降酸能力和发酵性能筛选,并通过猕猴桃果酒发酵,对优良降酸菌株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有5株非酿酒酵母在前期筛选过程中表现出优良降酸能力和发酵性能,分别为东方伊萨酵母M100、M130、B6-1、B4-19和克鲁维毕赤酵母GS1-1。其中,菌株M130在猕猴桃发酵试验中综合评价最优,能够将猕猴桃13.12g/L的柠檬酸降到10.74g/L,降酸率达18.12%,显著高于其它菌株,且发酵结束后酒体澄清、透明,香气浓郁。本研究中所获菌株M130为果酒降酸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 标签: 柠檬酸 非酿酒酵母 筛选 发酵 猕猴桃
  • 简介:将基于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复合酶制剂DBR应用于獭兔皮的脱脂软化过程,并辅以表面活性剂,形成酶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体系。本文研究了DBR复合酶的同步脱脂软化工艺,通过对脱脂和软化效果的分析,确定了协同作用体系的最佳工艺条件。与传统酸性酶相比,新工艺省去了单独脱脂操作,缩短工艺流程,并节省盐用量,皮张脱脂率达70%,所鞣制后的獭兔皮皮板柔软且延伸性好。

  • 标签: 獭兔皮 DBR复合酶 脱脂 软化
  • 简介:首先考察了两种酸性蛋白酶E01、E02的酶学特性,包括温度、pH值、时间、铬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然后将两种酸性蛋白酶应用于山羊蓝湿革的软化处理。考察了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酶处理蓝湿革后蛋白的水解和铬的溶出情况,成革面积变化和物理力学性能,并采用组织学观察酸性酶处理过程中蓝湿革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形态结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而言,E02酶具有更宽的温度和pH值使用范围,对溶液中铬浓度也更为敏感。两种酶对山羊蓝湿革的处理,均能增加成革的面积和抗张强度,而对撕裂强度有所削弱,对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均呈现一定的分散效果。

  • 标签: 酸性蛋白酶 蓝湿革 山羊皮 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