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信阳市位于大别山尾脉山下、淮河中、上游,信阳市淮河流域面积为179.52万hm~2,占信阳总面积的98.14%,全长363.5km。淮干一级支流贯穿信阳南北的有19条。河流特点是流域面积大、河道弯曲、断面狭窄、坡度陡、流程短、汇流快、洪峰大,防洪标准低。信阳沿淮两岸受洪水影响的有息县、潢川、淮滨、固始4县40个乡(镇),362个自然村,4586个村民组,74.29万人,总面积1437km~2,耕地8

  • 标签: 淮河沿岸 治理工作 信阳市 防洪标准
  • 简介:范县位于黄河下游,属黄河背河浸润区。全县背河洼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已发展水稻种植面积25万亩。充足的黄河水利资源,优质的黄河水,温暖适宜的气候,使该地区背河洼地成为泥鳅天然的生长繁殖场所。据调查,范县有泥鳅品种十多种,年捕获量上百万公斤,且泥鳅品质优良、无污染,所以80%以上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价格高,成为范县出口创汇主要水产品之一。然而由于近几年过度捕捞,尤其是电捕,泥鳅数量锐减,

  • 标签: 泥鳅 稻田养殖 饲养管理 田间设施 苗种投放
  • 简介:排涝标准的确定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政策性强,不仅与暴雨重现期、暴雨历时、排出时间、排除程度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防护对象的治涝要求及投资、效益等因素有关。本文通过对沿淮焦岗湖洼地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排涝标准涝区经济效益指标,提出沿淮湖洼地区近期治理适宜的排涝标准。

  • 标签: 淮河 湖洼地区 排涝标准 探讨
  • 简介:是全断面岩石掘进机的关键部件,通过螺栓联接到刀大轴承并成为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螺栓和刀都属弹性材料,刀与其轴承间的支撑联接关系在掘进过程中对刀形变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论文通过对刀弹性变形理论模型的构建,分别给出了刀盘在简支和夹支支撑条件下的中面弯曲弹性变形方程并通过刀外载荷确定给出了两种支撑条件下刀变形曲线;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刀的实际支撑应介于简支和夹支之间,其中简支约占12%~16%,夹支约占84%~88%,而刀弹性变形最大处位于其中心r=0.28m的圆域内。此结论为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施工过程中刀形变分析提供了借鉴。

  • 标签: 刀盘系统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 载荷 弹性变形
  • 简介:黄河中游洪水传播时间的研究多侧重于统计洪水资料来获得龙门站洪水传播至潼关的时间,而忽略了洪水传播时间的沿程分布。以吴堡一潼关河段2010年地形资料为基础,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河段内洪水至潼关的时间及其与洪水量级的关系。分析发现,由于龙门一潼关河段的游荡型河道特点,吴堡一潼关区间的洪水传播时间沿程分布存在一个下包络线。若以潼关站洪水30h预见期作为实践需求,无定河以下的各主要支流都需要一定的洪水预见期。分析得到吴堡一龙门段及龙门一潼关段洪水传播时间与距潼关距离及洪水流量的关系式,可为潼关站洪水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洪水传播时间 吴堡-潼关河段 流量级 沿程分布规律
  • 简介:现利用Erdas软件,以大汶河流域雪野水库近年的TM影像为基础资料,结合图像处理和遥感应用原理进行了水库库区水面体栅格影像的最小距离监督分类提取,提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水库水域面积提取分析方法,结合水文统计观测数据,得到水库水位面积曲线。相比传统的水库面积测量方法,具有快速,精准,效率高的优势,大大简化了测量过程。

  • 标签: 水库 遥感 RS TM 水位-面积曲线
  • 简介:本文论述了土工膜在水库库防渗中配置上下层的作用、膜厚的计算选择、铺设膜后水库放空时防渗透压力分析、设置入库引水渠的目的,施工注意事项等问题,并以阜康市上游水库为例,说明土工膜全库防渗技术的实践应用。

  • 标签: 库盘防渗 土工膜 防渗结构 上游水库
  • 简介:针对传统人工车精度差、耗时长、缺乏精确调整方法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能够自动连续测量、智能生成车调整方案的水电机组智能车系统。随后论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原理以及其数据处理平台的功能。在白云山水电站以国家标准进行了车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具有通用性好、方便灵活、智能化高的特点,适合在水电站及检修公司推广应用。

  • 标签: 盘车系统 水电机组 检修
  • 简介:常规的研究发现,高拱坝高坝大库所产生的库变形影响是必然存在的,由于其变形规律的不明确性,有必要对高坝大库的库变形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仅考虑库变形的弹性部分,利用线弹性有限元方法,建立高拱坝大范围直线型河道库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直线型河道库变形规律,并确定合理的库建模范围,在此后实际工程的坝体变形分析中,为全面考虑库变形对坝体变形性态的影响奠定了基础,确保能够有效地监控大坝的安全运行。

  • 标签: 高拱坝 库盘 直线型河道 变形规律
  • 简介:8月19日,潘口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2号机组完成车,各项数据符合工艺规范要求。业主、监理、厂家到场见证全部车过程。

  • 标签: 机组盘车 水电站 2号机组
  • 简介:大屯水库采用库底水平铺膜防渗技术,铺膜面积超过5.0km2。场区地下水位较高的条件下,膜体铺设时须人工降低地下水位,膜体铺设结束后,地下水位将恢复,非饱和土体中的气体将被强制性封存。当集结的气体压力超过膜体强度时,将导致膜体气胀破坏。土工膜在生产、运输、铺设焊接环节等出现损伤是必然的。防渗体系一旦破坏基本不能修补,给工程维护、运行带来困难。为此进行铺膜关键技术试验研究,提供对膜下气场问题发生机理及相关规律的认识,为设计施工提供分析方法和提出相关处理措施和解决方案的建议。

  • 标签: 大屯 库底铺膜 气胀破坏 设计施工 处理措施 建议
  • 简介:桩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具有较高承载力的新型桩,造型上类似于变截面桩或扩径桩,但在成桩机理及施工工艺上均有不同。本次研究中利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分析支桩的受力机理,模拟了在不同沉积土层中支桩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支桩的受力主要靠支承受荷载,支桩的承载力是由上部的支到下部桩的端承作用逐步发挥的。在模量值相对较高的不同沉积土层中,均可采用支桩,天然土层强度越高,支桩的效益越明显,软土层中采用支桩的效果越不好。

  • 标签: 支盘灌注桩 受力机理 沉积土层 FLAC3D
  • 简介:目前我国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法多样且不成熟,现有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中缺乏相关的条款。本文以水总环移E20103248号、环评函[2006]4号和环办函[2006]11号为依据,采用Tennant法、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法、近十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法、最小月平均径流法和7Q10法对六山引水工程取水点生态基流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比较,并结合取水河段水资源量小、开发利用程度低而调入区又处于极度缺水干旱地区的特点,推荐了适应于本工程的计算方法——Tennant法,可为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六盘山引水工程 生态基流 计算方法 研究
  • 简介:11月30日11时,水电三局制造安装分局TBM项目刀翻身、挂装一次性成功。整个吊装过程一气呵成,受到国内一流专家、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杜立杰的高度评价,他说:“中国水电三局的刀吊装是我见过的这么多刀吊装中最为平稳的,没有一点晃动。”

  • 标签: TBM 刀盘 水电 专家 挂装 石家庄铁道学院
  • 简介:为开发利用北江干流水能资源,在北江干流上已建成光照和董箐水电站,马马崖一级、二级水电站正进行前期工作。研究认为这些电站在为北江干流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会对北江流域的水环境尤其是鱼类资源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北江干流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保护措施,供类似梯级水电开发参考。

  • 标签: 水产学 鱼类资源 影响分析 保护措施 北盘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
  • 简介:灌溉面积及其分布的准确信息对于灌区的现代化管理非常重要,传统获取灌溉面积的方式并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卫星遥感技术则为获取灌溉面积和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构建了基于干旱指数差异阈值的灌溉面积遥感监测模型,并以宁夏地区秦汉灌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模型的应用研究.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了环境减灾卫星(HJ1A/1BCCD)数据,计算和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的垂直干旱指数(PDI)的分布和变化,通过实地考察当地情况确定了差异阈值为0.082,计算出灌区春灌第一次灌水时期各阶段的灌溉面积.经与地面监测和统计数据校验,计算结果准确率可以达到75%以上,说明了遥感干旱指数用于灌溉监测的可行性.

  • 标签: 遥感 灌溉面积 干旱指数 PDI 干旱指数差异阈值
  • 简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北江上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势在必行,梯级水电开发使北江原有的生态环境片段化或破碎化,生态影响叠加,导致北江水系鱼类资源受到破坏。通过建立鱼类资源保护区、修建鱼类增殖放流站(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建设必要的人工辅助设施、合理进行水位调度以及结合其他综合防治措施,以尽量缓解水电梯级开发造成的不良影响,是目前应该做到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 标签: 水产学 鱼类资源 增殖放流 北盘江水电梯级开发
  • 简介:固原市作为宁夏的半壁河山,地处黄河流域干旱片带,水资源量少质差、南多北少是当地水资源突出的特点.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限的地表、地下水资源均依赖天然降水补给,地下水埋藏深,地表水调节能力差,特别是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发展环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固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在此针对固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与措施.

  • 标签: 水资源 开发利用 途径 措施
  • 简介:以Terra/MODIS8d合成的250m地表反射率数据产品MOD09Q1(MODISTerraSurfaceReflectance8-DayL3Global250m)为主要数据源,采用多源信息水面提取的方法对2000年3月—2008年12月间洞庭湖区水面面积的变化特征和趋势进行了监测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洞庭湖区水面变化的季节性特征显著,其中枯水期11月—次年4月份间的湖区水面相对较小,基本在500km^2左右,而洪水期5—10月份的水面则相对较大,尤其每年的7—9月份最大,维持在2000km^2左右,两者几乎相差了4倍;(2)受气候变化与三峡工程初期运行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洞庭湖区水域面积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3)通过流域年降水量变化分析和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前后松滋、太平和藕池三口年径流量变化对比,发现流域内降水带来的入湖水量偏少是近年来洞庭湖区水面面积减小的主要驱动因子;(4)近年来9、10月份洞庭湖流域降水减少与三峡水库汛末蓄水同期,将共同造就最终入湖水量锐减,加重湖区夏秋连旱程度,进而诱发系列生态安全问题。

  • 标签: Terra/MODIS MOD09Q1数据 时间序列 水面变化 洞庭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