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4 个结果
  • 简介:<正>市镇作为社会的、经济的及地理的实体,是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涌现于江南农村的。随着江南市镇社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其内部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宋元明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市镇政权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帮行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镇社会经济的影响略加探讨。

  • 标签: 江南市镇 宋元明清时期 宗族组织 社会组织 基层政权组织 述论
  • 简介:元明时代的审计,系指从1271年成吉思汗定国号为“元”到1644年明朝灭亡,历时370多年间的审计。一、元代审计。从1271年至1368年,历经98年的元朝实行财审合一制度。(一)财审合一制度。元朝的户部掌理财政经济,并兼有审计职权,主要负责审计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官府的会计报告。户部设置金科、外度科、粮草科和审计科等机构。审计科负责户部的审计事宜,行使勾覆财赋簿籍的职权。元代的财政不统一,不仅户部执掌财权,而且各部门也分掌财权,处于政出多门、一国三公的分散混乱状态。在中央的有些部门也设有审计性质的机构和职官,比如,中书省设有左右两司掌管户杂房籍,而下设七科中的第四科称为“置计”,是专司审计的机构

  • 标签: 行御史台 六科给事中 审计监督 审计职权 审计机构设置 审计工作
  • 简介:明清之际士商关系转变与社会转型的研究较受学界关注,然而文学生态中所反映的明清之际的士商互动却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分析明清之际短篇小说等文学体裁创作的文人化倾向的探讨入手,结合明清文学生态中的商人化题材,可为透视明清之际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提供某些可能性信息,从中窥见儒学民间化的某些迹象。

  • 标签: 文人化 通俗文学 明清儒学转向
  • 简介:平遥明清街就是南大街,在古城的中心,自古以来也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店铺几乎全是明清时期商业街的真实遗存,因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风貌,“明清街”的叫法便传开了。街道并不宽,但每个体面门庭的花岗岩门坎上都有两道很深的车辙印痕,可以想像当年街道上是如何车水马龙的热闹。

  • 标签: 平遥明清街 古城 商业中心 明清时期 店铺
  • 简介:明清时期是我国儒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在这个时期,中国商人经过长期压抑后进而奋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涌现出了'微商'、'晋商'等儒商'良贾',形成了足以警示后人的儒商伦理规范.他们以儒家思想和文化为行为标准,在经营上讲求'仁、义、礼、智、信',取财有道.

  • 标签: 明清 儒商 伦理 道德
  • 简介:塾师是在传统的家塾、义塾和私塾中从事启蒙教学的老师。塾师通过教学课徒获得的收入,主要有束修、膳食和节敬三项。其中柬修是指致送给塾师的酬金,是塾师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决定塾师收入水平和经济地位的主要要素。塾师的供膳情形颇为复杂,直接反映出塾师的生活质量。节敬是在特定的节令致送给塾师的银钱和礼物,是塾师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塾师 束修 节敬 膳食 塾师收入
  • 简介:<正>明清时代,陕西地区曾遭受了各种灾害,摧残非常严重,致使该地变成了一个有名的贫穷落后地区。今天,我们要加速改变陕北的现状,就需要研究一下明清时期该地的农业经济,从历史上寻找贫穷的根源。这种作法,无疑会对当今的工作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陕北地区 明清时期 河套 税粮 延安 陕北农业
  • 简介:<正>明清时期,江右商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商界占居重要地位。他们凭着目己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渗透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遍走于通都大邑和穷山恶水之间,为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文拟对明清西南川黔、滇三省江西商人的活动情况作一粗略的探讨,以深入对明清江右商及商品经济的研究。

  • 标签: 江西商人 江右 明清时期 西南地区 乾隆 抚州
  • 简介:<正>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史学界掀起了讨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热潮,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特别是有关历史发展五个阶段论的响下,人们对于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国内市场、货币地租等问题尤为重视,认为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最基本的前提要素。换言之,当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商品经济、国内市场、货币地租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便因此产生出来。

  • 标签: 货币地租 明清福建 佃农 地租形态 乡族 氏族
  • 简介:<正>一福建民间各家族重视血缘嗣系,严格地讲,是重视男子的血缘嗣系,男子作为家族传宗接代的中心,不能不对家族的人口结构和变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女子虽是其兄弟的同胞骨肉,但她们不能享受同兄弟们一样的经济、教育、社交等权利。在婚姻关系上,家族为了保证血缘嗣系的沿继,严格规定男子后裔不得为他姓子,男子长大后,娶取他姓女子组成家庭,为家族传宗接代。而女子在原则上是要出嫁给外姓人,故在福建民间常戏称女儿为“外姓人”、“别家人”。父母对于女儿的责任主要在于养育,养育成人后,便将成为名符其实的“外姓媳妇”。

  • 标签: 家族 螟蛉 人口变迁 明清福建 外植 诏安县
  • 作者: 凤凰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0-01-11
  • 出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年第1期
  • 机构:明初,对周边邻国采取友好政策,建立邦交,互派使节,尤其与东南亚各国关系最密切,双方实施“朝贡贸易”,禁止私人贸易。明政府为管理对外贸易,特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广东广州设立市舶司。当时东南亚各国输华商品多属奢侈品和药品如犀角、象牙、玳瑁、玛瑙、香料等,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樟树镇位于江西中部阁皂山下清江县境内,又名清江镇,地当袁水、赣江交汇处,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独到的经济文化环境,在明清时期即成为远近闻名的药业都市,它历史悠久,幅射力强,其经营特色值得研究。一、南国药材加工贸易的专业市镇(一)、樟树药业的初兴:由药墟到药市。阁皂山离樟树约三十华里,此地“土良水清”,风景幽雅。东汉末年著名的仙道人物葛玄,隐身此处,“修炼九转金丹”。从此阁皂山名声大振,道书推为“三十六福地”,成为“神仙之游馆”,入山从学炼丹者甚

  • 标签: 樟树 药业 道地药材 县志 发展初探 明清时代
  • 简介:<正>明清时期,以江南丝绸为主体的中国丝绸畅销于世界各国。日本一直是中国的较大买主,可自清中期起,随着本国蚕丝丝绸生产的迅速兴起,日本由丝原料输入国逐渐变为输出国,并最终超过中国而一跃成为最大的生丝出口国。中国丝绸对日贸易的兴衰消长,实质上体现了中日生丝及丝货生产格局的前后根本变化。今就这种贸易的经营者、过程、数量、利润率及其兴衰原因等问题略作探讨,以期行家指正。一明代前期,中日两国实行官方勘合贸易。自永乐十七年到嘉靖二十六年,日本派遣勘合船共17次。这些勘合船每次载来日本特产,载回国的则以丝绸、书籍等为主。明朝使者也多带丝绸。如永乐二年明使带有紵丝50匹,纱20匹,永乐四年带有织金及诸色彩币200匹,绮绣衣60件;次年又带有锦10匹,紵丝50匹,罗30匹,纱20匹,彩绢300匹;宣德八年明廷回赠日本国王、王妃的有各色丝织品102匹。这种官方勘合贸易到嘉靖二年发生争贡之役后,虽然表面上维持,但实际上已经大体结束。官方勘合贸易之外,明廷严禁民间与日本等国发生贸易往来。明律规定,“凡将牛、马、军需、铁货、铜钱、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买卖及下海者杖一百”,丝绸贸易在禁止之列。隆庆元年部分开海,准贩东西二洋,但仍然禁止与日本贸易。民间开展对日丝绸贸易,就只能以走私的

  • 标签: 唐船 丝绸贸易 长崎 日本 对日贸易 明清时期
  • 简介:<正>明清之际,随着世界航路的全面贯通,西方势力的东渐,全球性广泛联系的建立,世界贸易格局为之大变。在此历史大背景下,中外交流的历史古道“海上丝绸之路”亦发生重要变化。不仅仅是欧亚之间建立直接的交往关系,而且伴随着澳门港在珠江三角州的兴起和世界市场对中国丝货的追求,海上丝路规模和影响均有所发展和扩大,且形成以澳门为中心,以广州乃至整个大陆,特别是沿海地区为腹地,向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发展的海上丝路国际性贸易大循环。在这一段时间中,中国丝货作为最重要和最大宗的货物被运送到世界各地,这种贸易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乃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中国丝货和欧美之白银,通过澳门架起富有特色的国际性贸易大循环。本文试分析这一海上国际丝路贸易的构成,特点及影响,从而希望能反映该时代变局中的一些情形。一、以澳门为中心的海上丝路贸易国际大循环路线之构成1513年欧洲最早崛起的殖民国家葡萄牙船只首航中国沿海,1553年以岁输发税二万刃,得广东香山地方官员允许在澳门码头停泊商船,进行贸易;1557年葡萄牙人年纳地租五百两,终获在澳门居住和贸易之权利。自此时起,澳门港渐兴,中国的丝货,瓷器等由此源源不断地运向世界各地。大约自1580——1640年的六十年间,是以澳门为中心的海上丝路国?

  • 标签: 澳门 海上丝路 国际贸易 中国丝 明清之际 航线
  • 简介:西厢故事,最早产生于唐中叶元稹之《莺莺传》,历唐宋金元朝代更迭,几经改编,至元而一变成千古绝唱《西厢记》。而情之真切、词之优美自是其精髓所在。随着明清时候戏曲创作与舞台演出的逐渐繁荣,以及理学权威的日益不可侵犯,更多的文人墨客开始从不同角度对西厢进行再创造,从而产生了大量的西厢改编、续作作品。本文拟就对这些作品加以介绍分析,以探寻其特点及原因。

  • 标签: 西厢记 情辞 高台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