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煤质特性对煤和制粉系统防爆设计的影响。建议在进行设计之前应该完整地收集和分析煤质特性资料,特别是那些表征煤和煤粉爆炸特性而又不包括在常规煤质资料中的特性资料。

  • 标签: 煤质特性 制粉系统 防爆设计 煤粉爆炸
  • 简介:针对气体-颗粒微尺度流动传热过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所构建模型中气体处理为可压缩、变物性流体,并在颗粒表面采用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边界条件以考虑气体稀薄效应。在数值模拟基础上,研究分析稀薄效应对颗粒与其周围气体流动换热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提出新的阻力系数传热努谢尔特数关联式。研究结果表明,气体稀薄效应将减小颗粒阻力系数,同时抑制颗粒与其周围气体的传热过程。

  • 标签: 微尺度流动与传热 气-粒两相流 数值模拟
  • 简介:为研究多孔介质材料的表面特性即亲水性和疏水性对其含水状态下的扩散特性的影响,基于材料的气孔分布特性,利用材料表面特性不同其液态水充填方式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接触角对多孔材料在含水状态下扩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表面性质的多孔材料其扩散特性差异很大,疏水性多孔介质的渗透性能和扩散性能均低于亲水性多孔介质。

  • 标签: 多孔介质 表面特性 饱和度 相对扩散率
  • 简介:采用CFD模拟方法对空调室外机风道系统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室外机风道系统的流场,比较了不同声源下的噪声频谱,从而得出不同声源对噪声的影响。同时,根据流场的分布,分析了中隔板上的噪声,并提出了降低噪声的方法。

  • 标签: 室外机 CFD模拟 气动特性 噪声
  • 简介:开缝翅片管换热器是在平直翅片管换热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强化传热管型,在空调、电站间接空冷系统等的传热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获得运行工况变化对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传热阻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模化试验研究,获得了在进口水温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试件进口风温的升高,传热系数和空气侧流动阻力均减小的规律;在进口风温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进口水温的升高,对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空气侧流动阻力随之增大。

  • 标签: 运行工况 双向开缝翅片 进口风温 进口水温 传热系数 空气侧流动阻力
  • 简介:以大空间中圆形陶瓷微管形成的液体乙醇扩散火焰为研究对象。用实验和数值解析的方法研究了微尺度液体乙醇扩散火焰的火焰结构和温度分布。实验证明,在喷管尺寸相同条件下液体乙醇流量增大,火焰温度随之升高,火焰体积增大。通过数值解析观察了火焰和微管内温度场分布以及微管内热质传递现象。数值解析结果与实验一致。

  • 标签: 微尺度燃烧 扩散火焰 液体乙醇 燃烧特性
  • 简介: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在低雷诺数下波壁管波形变化对流体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相同功耗下波壁管的综合传热性能。结果表明:波幅和波长变化对波壁管传热均有影响,强化效果与波幅成正比,波长成反比;当功耗相同时,小波幅的波壁管有较好的综合换热效果,大波幅的波壁管强化传热以较大能量消耗作为代价;雷诺数大于2000时,增大波长能达到较好的综合换热效果。

  • 标签: 波壁管 波长 波幅 强化传热
  • 简介:使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研究了功能热流体中单个相变微胶囊颗粒在湍流场中的运动和融化特性,获得了相变颗粒在湍流场中运动轨迹以及温度沿轴线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相变颗粒的粒径、密度以及入口位置对其运动和融化特性有较大影响。颗粒较小时跟随性好,但吸收能量能力较小,相变段较短;颗粒较大时跟随性差,但吸收能量能力较大,相变段增长;靠近圆管中心处颗粒温度较低,相变段较长且靠后,靠近壁面处颗粒温度高,相变段较短且靠前。

  • 标签: 潜热型功能热流体 相变微胶囊 跟随性 湍流
  • 简介:设计出以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元件的开关阀,并对其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开关阀可替代电磁阀应用于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以实现定时、精确喷射燃油。

  • 标签: 压电陶瓷 开关阀 响应特性
  • 简介:选取PZT热释电陶瓷和TeBi半导体作为实验材料,对二者的热电转换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恒热流和调频热流两种加热方式对热释电陶瓷和半导体发电片进行加热,使其进行热电直接转换。实验结果表明,PZT热释电陶瓷在调频热流作用下热电转换效果较好,其最优转换频率在0.1Hz左右,热释电陶瓷所发出的电能为交流电,且表现出大电压、小电流的特点;TeBi半导体在恒热流作用下热电转换效果较好,其所发出的电能为直流电,表现出小电压、大电流的特点。

  • 标签: 热释电效应 温差电效应 热电转换 对比分析
  • 简介:针对直流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建立二维稳态的数学模型研究流道和电极内的流动和传质特性.模型采用通用Darcy定律来描述多孔介质非多孔介质区域的流体流动,可以模拟沿流动方向上的物质变化情况,并探讨进口速度、进口氢气质量分数和催化层厚度对质量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进口速度、增加进口氢气质量分数、降低催化层厚度有利于氢气的质量传递.

  • 标签: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传质 速度分布
  • 简介:涟漪纹管是一种新型三维内外表面强化传热管,内径11.5000mm、外径12.7000mm,管壁表面有直径为3.5000mm的半球凹坑高度为0.1778mm的涟漪花纹。工质R22在涟漪纹管内的质量流量设定为40~90kg/h,实验结果表明,涟漪纹管内对流传热努赛尔数(Nu)是相同雷诺数(Re)下光管的2.48倍。同时,对具有不同表面参数(凹坑直径0.0000到4.0000mm,花纹高度0.0000到0.2778mm)的涟漪纹管内湍流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范围内,管壁表面凹坑直径越大,Nu越大;花纹虽有助于提高传热效果,但花纹高度越大,Nu越小;而摩擦阻力随着凹坑直径花纹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如果以基于相同泵功的强化因子η’评价其综合强化传热性能,则当凹坑直径为1.0000mm且无花纹存在时,管内的强化传热效果最好。

  • 标签: 湍流 传热 实验研究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强化因子
  • 简介:概述了各种柴油机喷雾特性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喷雾特性的现代测试技术,特别是激光全息技术,比较了几种测试技术的优越性、局限性以及适用性,并讨论了喷雾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柴油机喷雾特性的测试提供参考思路。

  • 标签: 柴油机 喷雾特性 测试技术
  • 简介:针对重卡等车辆上使用的高位进气管功能简单,下游空滤器负担重的问题,开发了一种新型高位进气管,改进了进气结构,强化了除尘、分水功能。基于Fluent对此高位进气管进行了流动特性分析,研究了其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此进气管流场分布合理,压降在要求的范围之内。试验表明,该新型高位进气管有效提高了空滤器的使用寿命。

  • 标签: 高位进气管 流场 压降
  • 简介:为实现节能降耗,开发了多种强化沸腾传热的高效换热管。以水为工质,在0.1MPa下对垂直光管、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进行了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并分析了沿管子轴向的温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烧结多孔管T槽管能显著降低起始沸腾过热度、强化沸腾传热: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的起始沸腾过热度比光管的低1.5K左右;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的核态沸腾传热系数分别为光管的2.4~3.2倍和1.6~2.0倍。此外,烧结多孔管和T槽管能降低相同热流密度下的壁面温度,且有利于降低管子轴向的温差。

  • 标签: 烧结多孔管 T槽管 沸腾 强化传热 轴向温差
  • 简介:利用KIVA3数值模拟研究柴油以及三种生物柴油(大豆油甲酯、棕榈油甲酯、麻疯油甲酯)对压燃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生物柴油在燃烧初始阶段柴油燃烧特性基本一致,燃烧中后期,生物柴油的平均缸温低于柴油,其中麻疯油甲酯最为明显;生物柴油碳烟和CO生成量明显低于柴油.生物柴油虽然缸内氧含量比柴油高,但由于受缸温的影响,NOx排放比柴油低,而麻疯油甲酯在三种生物柴油中NOx排放最低.

  • 标签: 压燃发动机 生物柴油 KIVA3 燃烧性能 排放性能
  • 简介:在DL190-12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生物柴油纯柴油的经济性排放特性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有效燃油消耗率升高约11%~15%,当量燃油消耗率中小负荷时略高于纯柴油水平,大负荷时趋近于纯柴油水平;NOx排放量在中小负荷时趋于纯柴油水平,而大负荷时的排放量较纯柴油升高约14%~20%;CO排放量低于纯柴油水平,最高下降幅度约为11%;THC排放量低于纯柴油水平,下降幅度约18%~47%,燃用生物柴油的炭烟排放较纯柴油大幅度下降,最高下降幅度约50%。

  • 标签: 生物柴油 柴油机 经济性 排放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