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了微米级颗粒物在静止流体中运动的物理模型和几何模型,通过分析颗粒物的受力情况,得到其运动速度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微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运动速度是微粒物理属性(密度、粒径)和流体物理属性(密度、黏度)的函数,其运动包括加速段和匀速段,固液密度比大,其输运速度更快。根据该结果,结合菲克定律的经典表达式得出了净输运颗粒通量进而得出颗粒物的输运系数表达式,结果表明:微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输运系数是浓度、速度的函数。小颗粒物的输运现象较大颗粒更强烈。通过全息光学实验系统建立实验模型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良好。

  • 标签: 微尺度 粒子 沉降 输运过程 输运系数 全息光学实验系统
  • 简介:数值研究了不同重力场下液池内耦合热-溶质毛细对流流动特性,模型中考虑了热毛细效应和溶质毛细效应相当这一特殊情况。计算结果显示,当重力加速度较大时液池内存在周期性迁移的对流涡,而当重力加速度较小时,液池内的对流涡迁移消失,因而重力加速度能够促使热-溶质毛细对流失稳。随着重力加速的减小,监测点的温度和浓度振荡幅度减小。常重力条件下自由表面速度分布受浮力对流控制;微重力条件下,自由表面的速度分布基本一致,随着重力加速度减小自由表面速度略微减小。

  • 标签: 热毛细对流 溶质毛细对流 重力 双扩散 水平温度梯度
  • 简介:储能技术是实现能源可再生化和高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和实现能源的实时补充。着重论述地下蓄能技术发展状况和面临的研究问题,并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对蓄能的传热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蓄能改变地下蓄能体的能位,并表现为蓄能体温度和分布的变化,这种变化随时间而改变。建议进一步开展完善地下蓄能理论研究,推动中国地下蓄能技术的发展。

  • 标签: 蓄能 地下传热 实验研究 模拟计算
  • 简介:针对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电动汽车能量的关键控制问题,从能量管理优化、电池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估计两大关键问题入手,在最优化控制策略、基于规则的控制策略、评价指标、模型预测等方面和卡尔曼滤波法、最小二乘估计等方面对能量管理优化、电池荷电状态估计进行研究和对比,论述电动汽车能量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当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炼本质科学问题与共性技术体系,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电动汽车 能量优化控制 能量管理 SOC估计
  • 简介:从中部地区生态果园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分室模型出发,提出了对该类系统能量流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的数学模型,并以孟州中部地区生态果园示范工程为实例完成了能量流动过程的模拟计算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是一个渐进稳定的良性循环系统,输出能量趋于常数,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接近,误差小于0.65%,可直接应用于该类系统能流规律的预测研究.

  • 标签: 生态果园 能量流动 数学模拟 分室模型
  • 简介:本文从内燃机热平衡入手,应用内燃机能量贬值原理,分析了现用内燃机热量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气缸最高燃烧压力与曲柄连杆机构最大力臂系数远离,致使堋不能及时地、尽早尽快尽多地转化为机械功,从而退化为妩失去了做功能力,造成了排气温度的上升,增加了冷却水带走的热量。为改变内燃机这一结构原理上的缺陷,介绍了一种新型内燃机的结构原理,并分析了其气缸工作容积变化的规律。

  • 标签: 内燃机 能量贬值原理
  • 简介:有机朗肯循环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余热驱动,是回收余热、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途径。有机朗肯循环可与喷射制冷循环结合,可同时提供电能和冷量。喷射器内部流体的不可逆混合引起的能量损失,是该系统最大部分的能量损失。着眼喷射器内部流场分布和机理,分析工作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以优化喷射器设计,减小系统能量损失,提高带有喷射器的有机朗肯循环复合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潜力。结果显示,提高引射压力和出口压力会导致喷射器内部更多能量损失,制约整体系统的性能;在给定工况下,可通过钝化喷嘴内壁面、喷嘴处于最佳位置使喷射器达到最大喷射系数、最优性能,和最小的能量损失。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制冷 冷电联产 喷射器
  • 简介:为摸清引进的采用斗巴(DoosanBabcock)技术制造的超临界机组W型火焰锅炉炉内空气动力特性,在1∶20冷态模化试验台上对一台近期投产的600MWe超临界机组W型火焰锅炉进行了三次风率为0%、6%和12%的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三个风率下炉内流场均出现偏斜现象,表现为后墙侧下行气流折转上行明显早于前墙侧,横截面上竖直速度分量、下行气流衰减及气流无量纲穿透深度在前、后墙侧均呈不对称分布。随三次风率加大,流场偏斜程度增强,前后墙侧下行气流无量纲穿透深度均减少,但后墙侧下行气流速度衰减明显快于前墙侧。

  • 标签: 超临界机组w型火焰锅炉 三次风率 流场偏斜
  • 简介:给出了变质量体系能量转换及储存技术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在变质量体系能量转换及储存技术充能过程中因质量变化所产生的内部扰动的系统充能过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当充能始、终溶液储罐内溴化锂质量分数差为0.11时,蓄能系统中仅用了一个0.6m3的溶液储罐和一个0.17m3的水储罐可储存109kWh的制冷潜能,转移电网负荷23.3kWh,蓄能系统运行的COP值可达到4.67.

  • 标签: 变质量 能量转换 扰动 溶液 内部 蓄能
  • 简介:针对自行研制的一台二冲程压缩空气发动机,采用热力学理论分析和(火用)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在该基础上构建SIMULINK模块和GUIDE模块混合编程,进行仿真计算。经过试验验证后,分别探究了储气罐压力、进气提前角及进气持续角对能量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持续角保持在80℃A时,能量利用率最佳的进气提前角为15℃A;在进气压力为3MPa时,能量利用率最佳的进气持续角为70~90℃A。

  • 标签: 压缩空气发动机 (火用)分析 SIMULINK 仿真 能量利用率
  • 简介:利用能量解耦法对北汽福田BJ1049轻卡动力总成悬置进行优化,在不改变悬置安装位置及安装角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悬置软垫三方向刚度值,使动力总成空间六自由度运动方向能量相互解耦,减小动力总成振动向外界传递。

  • 标签: 发动机悬置系统 解耦设计
  • 简介:6月7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牵头,三大动力集团等制造单位、电力设计院、高等院校、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及行业学会共23个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十五”高科技计划(863计划)项目“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同日下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专家对该项目的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 标签: 发电技术 超超临界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项目 通过验收 燃煤
  • 简介:提出了后回热式布雷顿一两平行逆布雷顿联合循环模型。对该联合循环进行了能量分析,导出了联合循环热效率和比功的表达式,以热效率和比功为目标对该联合循环的性能进行了优化,分析了回热器有效度和其他参数对最优热效率和最优比功的影响。分析表明,以热效率为优化目标时,该联合循环的最优热效率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应比功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减小;以比功为优化目标时,回热度对该联合循环的最优比功的影响很小,其相应热效率随着回热度的增加而增加。

  • 标签: 能量分析 回热式布雷顿循环 逆布雷顿循环 热效率 比功 优化
  • 简介:建立了考虑线性热漏的不可逆双谐振通道能量选择性电子(energyselectiveelection,ESE)制冷机模型,导出了制冷机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表达式,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研究了系统制冷率与制冷系数最优性能,通过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热漏、能量宽度、能量间距等设计参数对ESE制冷机最优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系统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都会随热漏的增加而减小;给定能量间距时,制冷率和制冷系数都会随能量宽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的能量宽度使制冷率或制冷系数达到最大值;给定能量宽度时,制冷率和制冷系数会随能量间距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存在最优的能量间距使制冷率或制冷系数达到最大值。合理地选取能量宽度、能量间距等参数,可以使不可逆的双谐振ESE制冷机设计于最大制冷率或最大制冷系数的状态。

  • 标签: 双谐振通道 能量选择性电子制冷机 有限时间热力学 性能优化
  • 简介:对驱动液膜形成的润湿力进行分析,建立含对流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模型对水平刻槽管壁面液体升膜非线性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此对比级数解与拟线性解的计算结果。忽略一个或两个方向上的对流进行逐级求解,在相同的船下分析各个方向上的对流对速度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线性解的计算结果与级数解的一级近似解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n方向上的对流对速度解的影响较大。

  • 标签: 水平刻槽管 升膜 对流项 级数解
  • 简介:2月24目,由无锡佳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2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在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奠基开工。宜兴市领导张伯宏、王华良、庄建明出席奠基仪式。无锡佳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是经济开发区今年开工奠基的第8个光电产业项目,也是宜兴市首个年产达到12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3亿元,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预计可于今年7月底投产,年内有望实现应税销售12亿元,2009年则可实现应税销售20亿元。据了解,

  • 标签: 太阳能电池组件 宜兴市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 经济开发区 项目总投资 光电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