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测定盐酸不溶物后的溶液代替单独称样、溶样、过滤、洗涤、定容后的滤液测定铁和锰.本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测定铁、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 标签: 沉淀碳酸钙 快速测定 工业 酸不溶物
  • 简介:在汽车行业中.科技的未来是微观化的.也就是显微镜下的科学。福特公司位于美国及德国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利用纳米技术开发更好的油漆、更耐用的润滑制及更坚固的材料。

  • 标签: 纳米技术 投资 汽车行业 技术开发 研究中心 福特公司
  • 简介:前言聚乙烯、聚苯乙烯价格低廉,应用广泛,但是其性能尚有不足之处,如机械强度差、韧性差等。为改进其性能,可以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来改变其分子组成和结构,研制和生产各种改性的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塑料。利用红外光谱对这些改性聚乙烯和改性聚苯乙烯进行分析鉴别,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用价值。

  • 标签: 改性聚苯乙烯 红外光谱分析 改性聚乙烯 苯乙烯共聚物 聚苯乙烯塑料 交联聚乙烯
  • 简介:纳米材料干燥是液相法制备纳米材料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干燥特点,简要评述了目前纳米材料研究或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干燥方法,评价了纳米材料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 标签: 纳米材料 干燥技术 液相法 毛细管压力 接触角
  • 简介:纳米团簇因其独特的与尺寸相关的光、电、磁和催化性能,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我们团队一直专注于研究用基于DNA保护的银纳米团簇监测DNA、Hg2+和巯基化合物。发现发生在DNA/银纳米复合物与G-四链体/血红素之间光诱导电子转移(PET),伴随着DNA/银纳米荧光减弱。这一新的PET系统使目标生物分子,如DNA和敏感性高的ATP获得特异性和多样性的检测。首次提出一种以DNA单体作为支架的高产率银纳米簇的合成方法。在这项研究中,采用密度泛函计算理论解释了DNA保护的银纳米团簇的形成机理以及为什么富胞嘧啶DNA是荧光银纳米簇的良好支架。研究结果对DNA保护荧光银纳米簇进一步实验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指导思想,最终可能有助于程序化合成具有光致发光性能的DNA稳定银纳米团簇。

  • 标签: 脱氧核糖核酸 银纳米团簇 荧光性 光致发光 生物分析
  • 简介:本文采用原子吸收法对市售的2种高钙奶和4种纯牛奶种的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钙奶与纯牛奶种的含量差别不大,故本人认为普通奶中的足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补钙的需要。

  • 标签: 原子吸收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新型纳米材料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在制药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首先,本文介绍了纳米材料在药物传输和释放方面的应用,包括纳米粒子的药物载体、纳米材料的靶向传输以及纳米薄膜的控释技术。其次,本文探讨了纳米材料在药物疗效提升和副作用减少方面的应用,如纳米药物的增强效应和靶向治疗。最后,本文展望了纳米材料在制药领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多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纳米材料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纳米材料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新型纳米材料,制药领域,药物传输,药物释放,增强效应
  • 简介:本文综述了近三年来发表在美国分析化学杂志AnalyticalChemistry上有关纳米粒子研究和应用的文献.简要介绍了通过光谱法、电化学法、荧光标记等方法将纳米粒子应用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实例,引用参考文献58篇.

  • 标签: 纳米粒子 分析化学 综述 研究和应用 化学领域 参考文献
  • 简介:[目的]为了准确测定钙片中的含量。[方法]建立了高锰酸钾容量滴定法测定钙片中含量的方法。[结果]该法是样品经湿法消化后,在酸性溶液中,与草酸生成草酸沉淀。沉淀经洗涤后,加入硫酸溶解,把草酸游离出来,然后在70~80℃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与等当量结合的含量。测定结果的回收率(R)在98.40%~109.74%。[结论]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钙片中的含量,简单、快捷、准确、干扰小。

  • 标签: 高锰酸钾滴定法 钙含量 钙片 化学分析
  • 简介:尽管红外微光谱有广阔的用途,但是由于光学规则与实际设计的局限性,其基本的空间分辨率受到了限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空间分辨率局限于3倍的红外辐射波长。通过使用衰减全反射(ATR)的方式,可以将其空间分辨率接近于其辐射波长。纳米级红外光谱(NanoIR)技术可以解决分辨率的限制,提供一种在200nm及其之上可以测量样品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 标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纳米级 聚合物 空间分辨率 表征 辐射波长
  • 简介:首先对未来系统光子器件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并且对半导体纳米结构,特别是基于量子点材料的超快开关器件取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基于量子点的半导体光放大器,其在超过40Gb/s的速率下展现出偏振不敏感特性;新型基于量子点的垂直腔结构的光开关,其展现出超快、节能、全光开关的特性。概括和讨论了未来基于纳米结构的光子器件的应用。

  • 标签: 半导体 纳米结构 光开关 量子点
  • 简介:主要讨论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酸雨K、Na、Ca、Mg中主要阴离子AC^-、NO3^-、CIO4^-、C1^-、SO4^2-、PO4^3-F^-对测定的干扰和采用硝酸锶做为干扰抑制剂的最佳使用浓度。结果表明:AC^-〈10.0mg/L、CIO4^-〈10.0mg/L、C1^-〈15.0mg/L、F^-〈10.0mg/L对K、Na、Ca、Mg测定无干扰;酸雨中含有大于0.50mg/L的PO4^3-、NO3^-就可降低的吸光度,但含量达10.0mg/L也不影响K、Na、Mg的测定;含有大于0.50mg/L的SO4^2-对镁的测定都有抑制作用,且随着干扰物浓度的提高吸光值有变小的趋势,选择0.5%硝酸锶可消除以上干扰。

  • 标签: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酸雨
  • 简介:采用大涡模型和泰勒展开矩方法对三维水平圆管中水基铜纳米流体的运动和颗粒扩散及凝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了纳米流体中纳米颗粒在管内的演化过程.结果显示,随着颗粒凝并的进行,颗粒粒径增加,数密度减小;小颗粒的混合和颗粒凝并同时改变颗粒粒径,最终使粒径在径向呈现抛物线分布;流场雷诺数越大对凝并的抑制作用越强.

  • 标签: 纳米颗粒 布朗凝并 泰勒展开矩方法 数值模拟
  • 简介:孕多维胶囊是新近研制成功的,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铁、锌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的一种新药。药检部门正在制定该药品的质量检定标准。其中、铁和锌含量的测定,将采用ICP-AES法。实验证明,本法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4~1.04%,回收率为97.5~99.0%。方法具有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

  • 标签: ICP-AES CAPSULE CALCIUM ZINC IRON
  • 简介:本实验以流产胎儿骨骼为样品经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将试液定容至50毫升容量瓶中,试液中的、镁用火焰原子吸收测定;试液中的铜、锰用螯合树脂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测定.本方法的检测限Ca0.004mg/L、Mg0.001mg/L、Cu0.00014mg/L、Mn0.0003mg/L.

  • 标签: 试液 流产胎儿 骨骼 火焰原子吸收 检测限 测定方法
  • 简介:建立了在线基体消除离子色谱电导法测定碳酸锂中氯、硫酸根的方法。利用在线的样品中和制备模块(SPM)除去锂,将Li2CO3转化为H2CO3;然后利用CO2抑制模块(MCS),将H2CO3转化为CO2,消除CO32-对氯离子的干扰及对氯、硫酸根保留时间的影响。选用Supp5-150阴离子色谱柱,3.2mmol/L碳酸钠/1.0mmol/L碳酸氢钠作为洗脱液进行分离测定。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碳酸锂样品中氯和硫酸根的测定,氯和硫酸根含量的RSD(n=6)分别为为0.51%~0.83%和1.2%~1.3%。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

  • 标签: 在线基体消除 离子色谱 硫酸根
  • 简介:设计了一种阵列波导光栅解调集成系统中的8通道Si纳米线阵列波导光栅波分复用器。根据材料的折射率设计了单模波导截面尺寸,利用光束传播法对所设计阵列波导光栅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器件尺寸为200μm×219μm,远小于目前技术较成熟的硅基SiO2的尺寸,光功率分布符合高斯分布,信道间隔为1.8nm,串扰小于-21dB。对小尺寸AWG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光学器件 阵列波导光栅 Si纳米线波导 光束传播法 光纤光栅解调系统
  • 简介:受壁面作用和稀薄效应等的影响,微纳尺度通道内的气体流动有别于宏观流动现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纳米通道中气体的Poiseuille流动,主要对通道内气体黏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牛顿粘性定律,定义了气体的当地等效黏度.根据模拟结果,可将纳米通道内气体划分为中心区和近壁区两个部分,中心区气体当地黏度与宏观黏度一致,但是在近壁面区,气体受到壁面原子的作用,气体的当地黏度小于宏观黏度值.研究发现:1)不同的气体密度、流固作用势能以及温度下,通道中心区域的气体当地等效黏度均符合对应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的气体宏观实测黏度值;2)在纳米尺度气体流动中,气体密度越小,稀薄程度越高,气体偏离热力学平衡态越远,所以壁面对气体等效黏度的影响随密度的减少而增大,壁面影响厚度也随之增大;3)气体黏度的壁面影响厚度在10nm量级,该厚度不随温度和流固作用势能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密度越小,壁面影响厚度越大.

  • 标签: 纳米通道 等效黏度 分子动力学 POISEUILLE流
  • 简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AG:Ce3+黄色荧光粉,基于Stober法的包覆技术对YAG:Ce3+进行了SiO_2包覆实验,研究了表面包覆对荧光粉发光特性的影响;并系统探讨了YAG:Ce3+@SiO_2荧光粉的耐高温高湿性能.研究表明,通过改进包覆工艺实现了形貌均匀的YAG:Ce3+@SiO2核-壳荧光粉;当包覆粒径在100nm左右时,粉体表面缺陷改善,发光强度相对于YAG:Ce3+荧光粉提高了34%;设计并实现了高温高湿实验,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YAG:Ce3+荧光粉对比,YAG:Ce3+@SiO2荧光粉在180℃时的发光强度衰减减小了4%,同时在180℃对应的湿度条件下,发光光谱强度衰减减小了8%.这表明,表面改性技术有效地改善了荧光粉的热稳定性和耐湿性,将有效促进蓝光芯片激发黄光荧光粉的白光LED在室外大功率照明中的应用.

  • 标签: 白光LED YAG:Ce3+@SiO2荧光粉 表面改性 光衰 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