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轨道靠近恒星的太阳系外大行星的发现导致对星盘与行星相互作用和行星迁移形式的广泛研究。行星迁移发生在行星与气体或星子的星盘之间进行潮汐相互作用时,这造成行星轨道参数,特别是半主轴的变更。早期研究建立了I型和II型行星迁移方式,分别对应于小质量行星和形成能隙的大质量行星。另外,讨论了新的能够快速迁移的III型迁移方式,它可以使大质量星盘中的行星直接向内或向外迁移

  • 标签: 行星 迁移 热木星 半主轴 KUIPER带
  • 简介:尝试用泊松模拟方法建立人口迁移模型,并且与传统人口迁移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泊松人口迁移模型的优点.本研究使用一种新的人口迁移因素分解方法,在人口迁移模型的基础上,估计空间因素、迁入地和迁出地因素的空间结构、迁入地迁出地因素本身对人口迁移规模的贡献.本研究使用的实例数据是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1995—2000年省间人口迁移数据.

  • 标签: 人口迁移 泊松模型 因素分解
  • 简介:企业迁移研究对区域经济统筹发展、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企业迁移的类型、三大基础理论学派的对比和国内外在实证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等3个方面对企业迁移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指出企业迁移的内部因素、企业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企业迁移的绩效研究等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 标签: 企业迁移 三大学派 影响因素 迁移绩效 决策过程
  • 简介:通过对钨羰基络合物及钨合金氢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组成、钨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生伴生矿物组合的研讨,结合钨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环境,认为钨羰基络合物及钨合金氢化物是钨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形成于地球深部高压、富氢、富CO的强还原环境,随着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下降,氧逸度大增,H2、CO逃逸、氧化,钨羰基络合物、钨合金氢化物分解,氧化形成钨矿物,沉淀富集形成钨矿床。

  • 标签: 钨羰基络合物 钨合金氢化物 成矿机理 钨矿床
  • 简介:通过对钴有关化合物的形成条件和理化性质,钴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代表性钴矿物的化学成分、共、伴生矿物组合的探究,结合钴成矿地质背景和环境研究认为,钴的氢化物、合金氢化物、羰基化合物、羰基氢化物是内生钴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形成于地球深部高压、高温、富氢、富CO的强还原环境,通过断裂、裂隙随岩浆、热液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骤降,氧逸度渐增、H2和CO逃逸、氧化,上述钴的化合物分解、氧化、硫化、砷化,沉淀富集形成内生钴矿床,并在以后地质事件中进一步叠加富集,形成更富更大的钴矿床。

  • 标签: 钴矿床 迁移形式 成矿机理
  • 简介:前言在所有城市和近郊辖区,均设有用于储集城市污水沉淀物(OCB)的过滤场。城市污水沉淀物是地下水的污染源,其主要污染物是:尿素分解时产生的铵以及腐殖族的有机物。当地下水水位高出城市污水沉淀物的底面时,在大面积过滤场下形成厌氧条件。

  • 标签: 污染源 过滤 污水沉淀物 地下水水位 迁移 厌氧条件
  • 简介:为解决企业应用系统平稳安全迁移到云环境下的问题,分析了胜利油田近千套应用系统,选取了100多套系统进行研究,制定了3种云迁移方案,提出了企业应用云迁移的建议。不同企业应用系统可以分别采用基于整机环境的迁移、基于应用环境自动化部署迁移和基于Docker技术迁移

  • 标签: 企业应用系统 云环境 迁移方案 自动部署
  • 简介:概述了多环芳烃的来源,就近年来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土壤、植被和水体沉积物中分布与迁移规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PAHs研究方向。

  • 标签: PAHS 来源 分布 迁移规律 研究方向
  • 简介:本研究探讨地上、地下植物氮循环周期的改变如何影响地上植物的氮含量.用2个模拟实验分别探讨模拟地上植物氮库与地上、地下植物氮库循环周期的关系以及地上植物氮库与地上、地下植物氮交换的关系,是对Dijkstra模型的延伸和补充.模拟实验说明在植物与微生物存在氮竞争的情况下,会促使地上植物氮库短期迅速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仍保持不变.实验还说明地上、地下植物氮之间的再吸收、再转移的极端情形对地上植物中氮含量的长期影响非常小,但这些效果在短期是可观的.

  • 标签: Dijkstra模型 (15)~N 地上植物氮库 OTC实验
  • 简介:本文利用室内模拟实验对垃圾渗滤液在垃圾填埋场周边地区土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研完,分析了渗滤液与介质作用机理,进一步计算了污染质在土层中阻滞因子和水化学迁移率,为评价和预测垃圾填埋场对地质环境影响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和计算参数.

  • 标签: 垃圾渗滤液 土层 水化学迁移率 转化规律 实验研究 MIGRATION
  • 简介:为了认知三江平原稻田磷的输出机制,通过不同尺度田间原位实验,研究了稻田磷在侧渗输出过程中的含量、侧渗速率以及田埂截留率的变化规律,量化输出磷负荷量;并进一步通过采样分析,揭示磷在各级排水系统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近沟渠田埂对侧渗液中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的截留率都较高,平均达到50%~60%左右,且随田埂宽度增加,截留能力增强。现有耕作模式下,TP和DTP的年输出总量分别为0.19t/(km2.a)和0.02t/(km2.a),分别占当年施肥总量的9.85%和1.12%。稻田水排出后,其磷含量在水渠—排干—沼泽性河流—江河系统中逐级递减,说明各级排水系统不但起到疏通河道的作用,还具有较好的磷净化功能。

  • 标签: 侧渗 负荷 非点源污染 稻田 三江平原
  • 简介:对汶川地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中ML≥5.0级的强余震活动空间上存在明显空段,强余震围绕该空段有反复迁移发生特征。基于上述现象,作者从地震地质和经纬方向余震迁移的角度上做了一些研究,较为定量地为震区预测发震地点提供了简单依据。

  • 标签: 汶川地震序列 地震空段 强余震迁移
  • 简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的活跃领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污染来源、存在状态、治理方法等方面,其中尤以研究治理方法、重金属污染上壤修复技术居多。只有调查清楚土壤重金属的污染途径、空间分异特征、迁移规律,才能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和预测,进而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对未被污染或污染较轻的土壤采取保护措施,从而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改善土壤生态系统。

  • 标签: 土壤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异特征 迁移规律 土壤生态系统 修复技术 污染来源
  • 简介:对甘肃合水气象站2013年站址迁移前后对比观测资料中的气温、降水、风、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利用差值、风向相符率、显著性检验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合水新站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低于旧站;新站4—6月降水量小于旧站,7—10月降水量大于旧站;新站平均风速大于旧站,全年风向相符率为30.5%,两站风向差异明显;新站1、2、12月相对湿度小于旧站,其它各月大于旧站,而新站最小相对湿度小于旧站。新、旧站温度、相对湿度在均值和方差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可用新站观测数据替代旧站使用。

  • 标签: 气象观测 数据差异 对比分析 合水站
  • 简介:在地壳深部,铀呈铀氢化物及抽合金氢化物形式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下降,氧逸度、Eh值和酸度增加及氢的逃逸、氧化,上述氢化物被氧化分解成矿。

  • 标签: 铀氢化物 铀合金氢化物 迁移形式 成矿机理
  • 简介:自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发生7.6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已有3年半未发生Ms≥7.0级地震。另外,自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发生6.5地震以来,上述地区已有15个月未发生Ms≥6.0级地震。多数学者认为,6级地震长时间的缺失,意味着我国大陆地区7级地震的迫近。在这一活跃期内。下一个7级强震究竟发生在何处?

  • 标签: LATITUDE migrating SEISMICITY Aerjin FAULT zone
  • 简介:为了消除城市化进程对旧站地温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康乐县新旧地面气象观测站2012年1-12月同期0-20cm地温平均值、方差及相关性进行F、T、t检验,对新旧2站数据差异显著的地温,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最佳线性拟合,建立2站地温订正方程。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新站与旧站0-20cm地温均存在负温差,旧站地温较新站的偏高,大多数月份差值较小,资料连续性较好,但2站地温差值变幅较大。地温差异显著的1月和10月2站地温资料呈显著线性相关,经订正后的新旧站资料基本重合。

  • 标签: 迁站 地温 对比分析 订正
  • 简介:运用等厚图、井眼或横剖面资料推导出的深度和时代数据,可重建沉积盆地的时空沉积历史。根据井眼和横剖面可以确定局部的沉积史,而根据等厚图则可确定沉积物的空间分布。设定一些简单的假设条件,如地层的相似性以及局部分析结果的区域适用性等,便可重建固相(或颗粒)体积的平衡图,进而确定古近纪以来若干时间段沉积的沉积物质量。将这种方法用于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中国西北),我们估算出了整个新生代两者的固相体积和蓄积的沉积物质量分别为1358±520×10^3km^3(36.7±14×10^17kg)和172±56×10^3km^3(4.6±1.5×10^17kg)。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沉积作用的两大脉冲期。第一个出现在17Ma左右,只影响天山脚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亦称库车坳陷),从而证实了该山脉现今仍活跃的缩短作用当时已开始的现点。第二个发生于5~6Ma期间,影响了该地区大多数沉积区域,而且其地理分布可能更广泛。假定当地处于地壳均衡状态,我们估计由于塔里木地块相对于西伯利亚旋转而产生,且在该山脉和近邻盆地中积蓄的缩短量介于1.15×10^6和4.23×10^6km^3之间。这相当于顺时针旋转了2.5°~8.7°。在与东天山情况大致符合的二个简单的金字塔状地形自相似的生长模型中,我们运用了这些结果。

  • 标签: 东天山 盆地 区域构造 地形 塔里木 沉积物
  • 简介:为了了解香溪河库湾春季水华期间浮游轮虫的昼夜垂直分布和迁移情况及其影响因子,在春季甲藻(Peridiniopsissp.)水华暴发期间,于2007年2月26日08:00至27日06:00对浮游轮虫的昼夜垂直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轮虫虽在各个水层中均有分布,但是呈聚集分布形式。轮虫密度的垂直分布因种类和时间而异,优势种类广布多肢轮虫(Polyarthravulgaris)、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quadrata)和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valga)白天都存在一定的垂直迁移运动,且都是先向下、再向上的迁移过程,夜晚则不存在垂直迁移现象,且聚集程度明显低于白天。光照强度的变化是轮虫垂直迁移运动的重要影响因子。由于溶解氧和叶绿素a的浓度都很高,二者对轮虫的昼夜垂直变化影响不显著。

  • 标签: 轮虫 密度分布 垂直迁移 香溪河库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