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江苏地区在二叠糸、三叠糸裂缝发育的灰岩和侏罗糸砂岩夹泥岩的松、脆、软地层中测试的问题;总结了数千口测试的经验,得出了一套适合于该地区地层特性的技术措施,使测试成功率达到了95%左右。

  • 标签: (*江苏地区) *松散地层 *裸眼+地层测试 技术进步 措施
  • 简介:由于水平井井深、水平段长、井眼条件差、通井管柱设计不合理等原因,通井管柱与完井管柱匹配度低、通井时效过长、通井管柱下入困难,增加了井控风险和作业成本。针对通井困难这一突出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分析了通井扶正器、通井管柱底部扶正器组合(BHA)和送入管柱对完井管柱安全入井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考虑井眼情况和完井管柱配置的个性化通井优化方案,即加长单扶通井,双扶通井BHA优化和增加送入管柱加重钻杆数等优化措施,为超深超长水平井完井管柱的顺利入井提供了技术支撑。

  • 标签: 超深超长裸眼水平井 通井 完井管柱 影响因素 优化技术
  • 简介:水平井压裂工艺技术作为提高低渗气层的技术措施,在苏里格地区逐步应用,以S20-17-15H井为例,针对苏里格储层特点,分析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的技术难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从裂缝分段优化、压裂液体系及支撑剂的选型、压裂规模等详细阐述了应用情况,为下步苏里格地区水平井压裂改造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水平井 低渗气藏 裸眼分段压裂 超级瓜胶
  • 简介:超深裸眼井中途测试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现场施工时对工作经验的依赖性强.本文以塔里木盆地的亚肯3井为例,对超深井眼中途测试施工的工艺设计、影响施工成败的主要因素以及容易发生的故障和解决办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 标签: 超深井 裸眼井 钻柱地层测试 工艺设计 故障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港口和航道管理是港口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爆作业是一种新兴的爆破技术,可以用于港口和航道的建设和维护。本文通过对爆作业的原理和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了在港口和航道管理中应用爆作业的可行性和优势。钻爆船定位是爆作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还对钻爆船定位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本文提出了在港口和航道管理中推广和应用爆作业的建议和措施。

  • 标签: 裸爆 钻爆船定位
  • 简介:摘要:首次在富满II区块使用欠饱和盐水体系钻进盐层,保证盐层井眼的规整性,并使用扩器对盐层进行扩,实现富满II区块二开中完下厚壁套管封盐层,克服盐层蠕变造成的套管变形风险。

  • 标签: 大壁厚 套管 长裸眼 新思路 新办法
  • 简介:去年以来,磁县站在安全和稳定的高度,把充填废弃矿井工作当成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全县由国土资源局牵头,六个涉煤乡镇和安监、公安、煤办、电力等部门组织300余名充填骨干队伍,对全县所有废弃井筒实施了大力度充填和严格管理。

  • 标签: 废弃矿井 充填 井筒 磁县 国土资源局
  • 简介:摘要通过工程技术人员讨论、分析,提出溜煤加固后达到的强度,一是溜煤加固后要不怕工作面生产出的大碴块砸;二要对溜煤眼内壁支护进行防护,不让大碴块直接砸在支护上。通过采取套棚、喷浆、水泥砂浆充填空间,在溜煤上口挂防护链子,确保了溜煤加固强度,保证了工作面正常出煤。

  • 标签: 溜煤眼 套棚 喷浆 充填空间 防护链子 加固强度
  • 简介: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试验”的数据,估算了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均匀土下垫面条件下的空气热储存和垂直平流输送,并分析了空气热储存项和垂直平流输送项对干旱区地表能量不闭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干旱区温度梯度大,热力抬升作用较强,即使在均匀下垫面条件下也存在可观的垂直平流输送。在地表能量平衡方程中引入空气热储存项和垂直平流输送项之后,二者对能量不闭合的平均补偿分别达到1.0W/m2和7.1W/m2,闭合度分别提高2%和14%,地表能量不平衡残差平均值由26.4W/m2减小到18.2W/m2,地表能量闭合度由82%提升到98%,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有明显改善。

  • 标签: 干旱区 均匀下垫面 空气热储存 垂直平流输送 地表能量平衡
  • 简介: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试验”的观测资料,对6种地表土壤热通量计算方法(PlateCal法、TDEC法、谐波法、热传导对流法、振幅法和相位法)进行比较,检验了6种方法在不同干湿地表状况下的适用性,并研究了6种方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异以及对地表能量闭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PlateCal法计算的2cm土壤热通量与观测值最接近,计算结果的均方差为6.9W/m2。在不同干湿地表状况下,干燥和降水条件下适合使用PlateCal法,计算结果的均方差分别为14.0W/m2和30.1W/m2;湿润条件下适合使用谐波法,计算结果的均方差为21.4W/m2。6种方法计算的地表土壤热通量存在明显差别,最大相差178.6W/m2,不同方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最大差值超过25W/m2的时次占样本的96.3%。不同方法计算地表土壤热通量的差异对地表能量闭合度的大小有明显影响,但不影响近地层能量闭合度随湍流混合增强而增大的规律。

  • 标签: 土壤热通量 地表能量平衡 相对垂直湍流强度
  • 简介:磁县共有废弃井筒500余。废弃矿井的存在,在给广大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并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对全县生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已构成极大威胁。为从根本上消除隐患,配合国家煤矿安全整治和市“千矿万亩”工程的实施,全县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从8月26日起,对全县废弃矿井实施大力度充填,共充填废弃井筒421,其余的正采取措施严格监管,从而有力确保了全县生产安全。

  • 标签: 废弃矿井 消除隐患 井筒 充填 磁县 生产安全
  • 简介:摘要:为了解决综采工作面切因跨度大、顶板的不稳定性等造成的扩帮支护困难的难题,以贵州某矿127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近距离煤层下切边扩边安施工技术,应用实践表明,通过扩帮及安装工艺优化,减少了支护材料投用,节约材料费用25.6 万元; 实现了支架的安装与切扩帮平行作业 ,缩短了安装工期为15~20d,节约人工费用20万元,避免了顶板下沉, 漏顶、跨帮造成的二次掘巷,护巷,减少维护费用13.6万元,直接经济效益59.2万元。同时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工作面快速接替,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系数。

  • 标签: 近距离煤层 综采工作面 边扩边安施工技术 开切眼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动追踪技术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通过分析动追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案例,阐述了该技术如何帮助设计师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游客的视觉行为和偏好。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当前动追踪技术在风景园林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眼动追踪技术 风景园林 视觉行为 设计优化 游客体验
  • 简介:摘要:在小断面大坡率硬岩斜井掘进过程当中,掏槽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斜井每炮掘进进尺。CZ铁路多吉隧道3号斜井为提高大坡率小断面(7.82*8.02)m硬岩斜井的爆破效率、降低炸药单耗,进行了多种掏槽方案的现场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发现大直径空孔直掏槽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验证大直径空孔掏槽爆破效果的稳定性,进行了多次全断面斜井掘进工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大直径空孔直掏槽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开挖工效、斜井循环进尺并降低炸药单耗。

  • 标签: 大坡率 硬岩 斜井 直眼掏槽 爆破
  • 简介:摘 要:为了明确综采、综放工作面切刷大期间顶板支护管理,采用“1+2”切扩安一体化工法,并使用两架垛式支架在顺山支架由顺山调为走向的过程中,对顶板进行补强支护,达到安全高效刷大、安装的目的。本文对信湖煤矿818综放工作面切刷大、设备安装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创新、实践达到工作面切在刷大期间顶板的有效支护、设备的快速安装,总结并提出关于工作面切刷大期间顶板支护的建议及措施。从而为工作面设备的安全、高效安装提供参考。

  • 标签: “1+2”切眼扩安一体化 垛式支架 切眼刷大 顶板管理
  • 简介:摘 要:为解决大垂高回风巷道施工时间长、工程量大、作业人员多、安全风险高的问题,以龙滩煤电公司 +310m运输大巷向 +450m运输石门施工回风联络巷为工程背景,提出由 LM-120型反井钻机施工两个回风代替巷道爆破施工工艺,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两个直径 1400mm钻孔从安设到退场总工期为 35天,导孔最高日进尺 45m,扩孔最高日进尺 15m,导孔贯穿误差为 1.2m,施工人员为每班 2人,大幅降低了系统形成工期,减少用工,提高了安全可靠性,为类似条件施工提供参考。

  • 标签: LM-120型 反井钻机 大垂深 坚硬岩层 快速施工
  • 简介:采用静态暗箱采样一气相色谱/化学发光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晋南地区盐碱地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地土壤夏、秋季(2008年6-10月)的甲烷(CH4)、二氧化碳(C02)、氧化亚氮(N20)和一氧化氮(NO)交换通量进行了原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秸秆全还田(Fs)、秸秆一半还田(Hs)和秸秆不还田(Ns)处理土壤一大气间CH4、C02、N2O和NO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8±2.7、-1.4±2-3、-6.5±1.8ug(C)·m^2·h^-1(CH4),267.1±23.1、212.0±17.8、188.5±13.6mg(C)·m^2·h^-1(CO2),20.7±3.0、16.3±2.3、14.7±1.7μg(N)·m^2·h^-1(N2O),3.9±0.5、3.4±0.5、3.0±0.4μg(N)·m^2·h^-1(NO)。交换通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灌溉、降雨和温度变化是影响该趋势的主要因素。相对于NS处理,FS和HS处理降低了累积CH4吸收量(66%和59%),增加了累积CO,(42%和12%)、N,O(41%和9%)和NO(30%和13%)排放量,因此,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土壤总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得到FS和HS处理小麦秸秆的CO2、N2O、NO排放系数分别为73.4%士1.6%和43.3%士1.0%(CO2)、0.37%士0.01%和0.17%士0.00%(N2O)、0.06%士0.00%和0.05%±0.00%(NO),FS处理的排放系数显著高于HS处理,且均低于同一实验地种植玉米、施肥农田的小麦秸秆排放系数(N20和NO排放系数分别为2.32%和0.42%)。可见,在采用排放因子方法估算还田秸秆CO2、N20和NO排放量时,应考虑秸秆还田量、农作物种植和施肥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秸秆 裸地 温室气体 累积排放量 排放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