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简称《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协定》确立了一种全缔约方参与,以“自主贡献+审评”为中心,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其支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式。这一模式在继承《公约》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充分动员所有缔约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定》还鼓励除缔约方外的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鼓励市场和非市场机制的加入,动员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在制度安排上,《协定》体现了激励、透明、非对抗、非惩罚性的特点。《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递出全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信号。然而由于《协定》全面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在未来的遵约细节和实施落实方面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发展中大国。

  • 标签: 巴黎协定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 简介:现有研究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将会在2025年导致其国内排放增加约1.2GtCO2-eq,然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不仅限于此,还包括资金效应、政治效应,以及惯性效应等对全球排放的间接和长期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体现不同效应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分析了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可能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自身效应、资金效应、对伞形国家的政治效应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效应,将分别导致全球2030年的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扣除碳汇吸收量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上升2.0、1.0、1.0和1.9GtCO2-eq,并导致全球2015-2100年的累计排放量分别上升246.9、145.3、102.0和270.2GtCO2-eq。为防止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扩大,中国应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发展,与各国紧密合作全面平衡地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和实施。

  • 标签: 美国 《巴黎协定》 温室气体排放 政治效应 资金效应 惯性效应
  • 简介:各国目前的国家自主贡献与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各国进一步强化其自主贡献力度亟需公平的碳减排贡献分担作为目标参考。本文系统梳理了碳减排分配涉及的公平原则及其4个主要维度,即排放责任、经济能力、人均主义和国家主义,评述了依据不同维度或维度组合制定的分配方案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将该领域错综复杂的分歧矛盾分为3个层次,即公平原则维度的选择、分配机制的设计以及具体参数设置。研究发现,目前旨在指导各国提高自主贡献力度的公平分配研究在全面性、一致性和客观性方面仍有缺陷,特别是基于多元文献分析以及综合分配模型的综合分配研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发展中国家对公平的关切。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碳减排贡献分担综合研究的需求和方向,即需要系统阐述发展中国家视角的公平分配方案并构建一个全面、平衡、客观的综合碳减排贡献分担模型,以提升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话语权,在公平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

  • 标签: 减排贡献分担 国家自主贡献 公平原则 《巴黎协定》
  • 简介: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外部性属性,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必须体现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权,考虑参与主体广泛性、减缓行动的范围和行动力度三大要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其"多哈修正案""坎昆协议"等方案,对中央集权程度和三大要素各有取舍,构建了不同的国际减缓气候变化合作模式,但从实践看都未能解决国际减缓合作的问题。《巴黎协定》构建了"承诺+审评"的新模式,有望实现参与主体和行动范围的全覆盖,并通过透明度、遵约和全球盘点机制鼓励各参与方提高行动力度。然而要实现公约目标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巴黎协定》下的国际减缓合作必须通过强化资金、技术、能力建设机制来保障,并通过进一步明确中长期量化目标来促进各方提高行动力度。

  • 标签: 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 国际合作 减缓 制度变迁
  • 简介:在对使投资环境朝其规范化方向(对俄罗斯来说,则朝其自由化方向)变化有明显影响的许多国际性质因素中,双边国际投资协定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认为属于这类国际投资协定的有:鼓励与互相保护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条约。

  • 标签: 国际投资 双边 投资环境 俄罗斯 规范化 自由化
  • 简介:国际气候制度的谈判错综复杂.然而,2012年以后国际气候承诺的基础,仍将取决于各国的政治意愿、经济利益和科学认知.谈判的平台不仅限于缔约方会议,也可能是缔约方会议体制外的双边、多边乃至单边形式,而且,协议内容将涉及减排、适应、技术、低碳发展等,最终将可能形成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综合性一揽子协议.中国在未来20a或更长时间仍将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对协议内容的选择只能是弱化各种风险,规避刚性约束,需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制的制定,保障并强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后京都协议 气候谈判 对策思考
  • 简介:巴黎气候会议(COP21)达成了包括《巴黎协定》在内的重要成果,丰富和深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长期目标。1.5℃温升控制目标意味着全球管控气候风险的政治意愿得到强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路径得到初步勾勒。在未来的科学评估和政治谈判中,全球各区域甚至是各个排放大国的排放空间、排放路径和减缓需求将会进一步清晰化和定量化,还会丰富和深化自上而下的国际气候合作规则,结合当前以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为特征的、主要以自下而上方式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模式,将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排放大国的排放配额与发展空间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各国制定其国家贡献目标与行动的自主性。

  • 标签: 巴黎气候会议(COP21) 巴黎协定 长期目标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雄心壮志联盟(HAC)
  • 简介:法国外交和国际发展部部长沃朗·法比尤斯2015年5月15—17日来华访问,并于5月16日在法国驻华使馆召开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发布会,会议由法国驻华大使主持,作为主办国外长和会议主席法比尤斯介绍了将于2015年11月30日到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1次会议(简称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1-CMP11)的有关情况。法比尤斯说,本次气候大会力求达成4个目标。

  • 标签: 法比尤斯 法国驻华大使 气候异常 缔约方 京都议定书 全球升温
  • 简介:俄联邦能源部部长И.Х.Юсуφов出席了在巴黎召开的国际能源机构大会并在会上讲话。他说,发展与国际能源机构的关系是俄罗斯能源领域国际关系的主要优先方向。俄罗斯从1994年开始与国际能源机构合作,参与了观察,分析和研究俄罗斯能源发展的问题。

  • 标签: 俄罗斯能源部部长 国际能源机构会议 燃料能源综合体 能源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