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六偏磷酸钠协同超声水热法分散提纯凹,并研究超微分散的凹悬浮液的稳定性及其在醋酸体系中的分散团聚行为,探索凹在酸性亲水介质中的应用可行性。XRD、AFM、Zeta电位和粒径测试研究表明:六偏磷酸钠协同超声水热法能够有效分散提纯凹,并且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离心有助于制备均匀稳定的凹悬浮液,该悬浮液应用在pH≤3.5的醋酸体系中呈现团聚趋势,而在pH≥4.0的醋酸溶液中仍然呈单棒晶分散。

  • 标签: 凹土 凹凸棒土 六偏磷酸钠 分散团聚
  • 简介:分别研究了植物多酚、戊二醛和环氧化合物对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改性性能,对改性后的材料进行收缩温度、力学性能、自由氨基等方面的表征。结果表明:植物多酚对细胞真皮基质的抗撕裂能力和硬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并且有一定的增厚性;戊二醛改性后细胞真皮基质的收缩温度大大提高,但是抗撕裂能力减弱;环氧化合物改性后细胞真皮基质的拉伸强度大幅度提高,收缩温度也相应提高。

  • 标签: 脱细胞真皮基质 环氧化合物 植物多酚 改性剂
  • 简介:采用硫酸铵、少氨灰剂(硫酸铵25%)、硼酸、含硼灰剂(硼酸50%)和己二酸对浸灰牛皮进行灰。结果表明:因为硫酸铵和硼酸的pKa=9.2,所以硫酸铵、少氨灰剂、硼酸和含硼灰剂能与灰皮中的灰碱作用后形成pH8~9的缓冲系统,并快速渗透灰皮,得到柔软的灰裸皮;而己二酸因pKa=4.4,在灰过程中无法形成pH8~9的缓冲系统,渗透性较差,制得的灰裸皮柔软度也欠佳。由此可见,全部或部分选用pKa9左右的酸性物质作为灰材料对开发性能更优的无氨无硼灰剂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制革 脱灰 铵盐 硼酸 pH缓冲性
  • 简介:综述了制革含铬废物的铬方法,逐一介绍了国内外采用酸法、碱法、酶法以及氧化配合法等对制革含铬废物(主要是废革屑)铬的研究进展,并对制革含铬废物的提取回收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在制革含铬废物的再利用方面获得较高效率。

  • 标签: 制革 革屑 脱铬
  • 简介:11月5日,内蒙古辛集皮革城项目在右旗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约230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皮革贸易中心、商业步行街、商务快捷酒店、高档住宅小区以及相应配套设施。

  • 标签: 皮革 商业步行街 建筑面积 贸易中心 配套设施 住宅小区
  • 简介:铬泥的清洁化处理,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实现铬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的铬效果,发现碱法处理样品脱铬效果较好,其最佳处理条件:用10%的氢氧化钠和200%的水在50℃下处理样品50min,然后按照比例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搅拌30min后,利用离心机使固液分离,达到铬的目的。此方法的铬率达到54%,对实现铬污泥的清洁化处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铬污泥 清洁化 处理 碱法
  • 简介:在传统的生产工艺中,灰软化一般都分开进行,只有在极少数低中档革生产中才采用灰软化同时进行的工艺。那么,在高档猪软鞋面革生产中能否采用灰软化同浴进行的工艺呢?在实际操作中,某些操作者对生产工艺的要求是越简单越好。在降低能耗物耗上,显然灰软化同浴进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一年的大生产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在猪软鞋面

  • 标签: 猪革 软鞋面革 脱灰 软化 准备工艺
  • 简介:总结了灰剂和浸酸助剂的功能和种类,并对灰剂和浸酸助剂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介绍了一些典型的灰剂和浸酸助剂产品的组成和性能.

  • 标签: 脱灰剂 浸酸助剂 制革 皮革 作用机理 种类
  • 简介:借助于下游塑料、大量单体和通用高分子,巴斯夫旨在维持高速发展。通过创立性能材料部门,将所有的特种聚合物捆绑在一起,巴斯夫更进一步加强了对客户需要的关注。

  • 标签: 巴斯夫 聚合物 市场 生物 投资
  • 简介:以明胶作为皮胶原模拟物,以甲醇、二碳酸二叔丁酯((Boc)2O)作为封端剂分别封闭明胶的羧基、氨基,并用FT-IR、等电点(PI)和总碳含量(TOC)等对未改性明胶、羧基封闭明胶、氨基封闭明胶分别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显示,甲醇、(Boc)2O与明胶反应后分别有酯键、酰胺键生成;羧基封闭的明胶等电点由未改性明胶的4.8上升到6.2,而氨基封闭的明胶等电点则下降到3.6;未改性明胶、羧基封闭明胶、氨基封闭明胶单位体积的总C含量分别是41.48、46.46、48.96mg/L,羧基封闭明胶和氨基封闭明胶总有机碳含量都高于未改性明胶,表明明胶的羧基、氨基分别被封闭。

  • 标签: 蛋白质 封端剂 侧基封闭 结构表征
  • 简介:随着胶原蛋白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胶原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本文综合论述国内外从铬革屑中提取胶原蛋白脱铬的研究方法,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高值转化皮革废料,为胶原蛋白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胶原蛋白 铬革屑 提取 脱铬革屑
  • 简介:用0.2%~0.6%硫酸铵辅助乙酸-乙酸钠(HAc-NaAc)或柠檬酸-柠檬酸钠(CA-SC)复配物对浸灰牛皮进行灰,考察了少氨灰的实用性。结果表明,仅用0.2%硫酸铵辅助灰,就能显著提高HAc-NaAc和CA-SC在裸皮内的渗透速度,将灰时间从2h以上缩短至40min。少量硫酸铵与HAc-NaAc或CA-SC配合使用,可以改善灰液的pH缓冲性和裸皮的钙效果。此外,即使添加0.6%硫酸铵辅助无氨灰材料灰,灰废水的总氮浓度也能比3.5%硫酸铵灰降低75%以上。因此,合适的少氨灰技术,既能保持与传统铵盐灰法一致的灰效果及易操作性,又可以大幅度降低总氮排放量。

  • 标签: 制革 脱灰 无氨脱灰剂 铵盐 氨氮
  • 简介:主要考察了不同温度,浓度及交联剂用量与明胶/PVA,明胶/粘胶以及明胶/粘胶/PVA共混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明胶共混纺丝液的黏度主要受温度,共混液浓度和各组成成分间比例影响,通过调节溶液浓度、配比以及温度可以控制共混纺丝液的流变性能。明胶共混液的黏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呈现"剪切变稀"现象,符合非牛顿流体"剪切变稀型流体"的黏度变化规律。

  • 标签: 明胶 共混液 流变性
  • 简介:采用含羧基的芳香族合成鞣剂(SCS)与硫酸铝结合鞣制黄牛皮,考察了水杨酸钠、酒石酸钠、柠檬酸钠等3种囿剂在等物质的量用量下对该结合鞣法鞣制效应的影响。发现囿作用较温和的水杨酸钠和酒石酸钠可提高结合鞣革中Al(Ⅲ)的结合量及其分布均匀性,使坯革的综合性能得以提高;而囿作用最强的柠檬酸钠虽然可以使革的湿热稳定性显著提高,但革中Al(Ⅲ)的结合量及其分布均匀性最差,坯革的综合性能也最差。通过改变囿剂的用量,也可以调控其对Al(Ⅲ)的囿作用。研究发现,当酒石酸钠用量为1%时,坯革的收缩温度和物理机械性能均达到最佳值,而增加和降低酒石酸钠用量均导致鞣制效应的降低。综上所述,适当选择囿剂及其用量,既可以改善Al(Ⅲ)的渗透性,又能保持Al(Ⅲ)与皮胶原和合成鞣剂间良好的反应活性,从而显著提高这类结合鞣法的鞣制效果。

  • 标签: 制革 结合鞣法 合成鞣剂 硫酸铝 蒙囿剂
  • 简介:在使用草酸处理制革含铬废弃物铬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酶处理制革含铬废弃物的最佳用酶以及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酸-酶结合法铬的酶处理阶段,最佳用酶为工业胰酶,且酶处理阶段的最佳条件为:工业胰酶用量1.0%、反应时间15min,在此条件下的酸-酶结合法总铬率可达90.68%。

  • 标签: 制革含铬废弃物 脱铬 酸-酶结合法
  • 简介:以丙烯酸高碳醇酯、聚甲基氢硅氧烷为单体,在H2PtCl6催化作用下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长链烃改性硅油,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相关因素对硅氢加成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利用IR和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单体之间的硅氢加成反应得到预期设想的聚合物,获得β-1,2-加成产物。

  • 标签: 聚甲基氢硅氧烷 丙烯酸高碳醇酯 硅氢加成反应 长链烃基改性硅油
  • 简介:采用过氧化氢—抗坏血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羊毛纤维上进行接枝共聚,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对接枝改性羊毛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考察。结果显示,两种单体均成功被接枝到羊毛纤维上。反应在pH5,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0.42%,单体用量15%,温度50℃时反应2h,接枝率可达70%。季铵盐的引入可以提高羊毛纤维的抗菌性。

  • 标签: 羊毛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季铵盐 抗菌性
  • 简介:本文以羽毛梗为原料,用氢氧化钠水解而制成羽毛角蛋白,通过氧化-还原引发系统,用三种乙烯类单体与羽毛角蛋白接枝共聚,得到四个产物,将接枝共聚物、羽毛蛋白和乙烯类单体聚合物的混合物分别进行甲酸和溶剂萃取,酶水解,最后将水解分离物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证明乙烯单体与羽毛蛋白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TGA和DSC分析揭示了改性产品具有热稳定性的原因,应用改性产品作为皮革顶层涂饰剂,测定了它们的耐湿擦

  • 标签: 羽毛角蛋白 改性 接枝共聚 蛋白涂饰剂 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