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讨论了以水为溶剂、分散介质的整体连续相中鲜奶、奶粉蛋白质的表面性质及其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综合研究了蛋白质的湿润性、悬浮性、乳化性和起泡性。

  • 标签: 蛋白质 表面活性 湿润性 悬浮性 乳化性 起泡性
  • 简介:对纯化高粱淀粉过程中所得到的淀粉共生天然色素进行了树脂分离纯化研究。得到了树脂分离高粱淀粉共生色素的吸附动力学结果,3种大孔吸附树脂HPD-600、AB-8、H103对高粱红的吸附为慢速平衡型。通过对树脂分离所得色素成分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分析得出,高粱籽粒淀粉共生色素与高粱壳中的高粱红主要成分是同样的物质,鉴定出所分离的主要成分之一为5,7,4′-三羟基黄酮。

  • 标签: 高粱淀粉 色素 树脂
  • 简介:为探讨Hygicult裁片培养法快速检测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和餐饮单位环节表面大肠菌群的效果,对代表3种不同清洁程度的保健品生产单位、裱花蛋糕生产单位和餐饮单位的636件环节样品,以及实验室人工污染标准大肠杆菌的样品分别用栽片培养法和常规发酵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在现场样品中,两种检测方法的总体符合率为97.6%,其中,按食品行业分类,保健品生产单位、裱花蛋糕生产单位和餐饮单位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8.0%。96.2%和93.8%;按样品种类分类:容器、工具、操作台、手、裱带、碗碟、砧板和刀具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100%、96.5%、96.4%、93.2%和89.2%;按样品材质分类:不锈钢、瓷器、手、塑料、木质和布质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6.5%、95.0%、91.8%和89.2%;上述两法检测结果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实验室人工污染样品中,两种检测结果一致。Hygicult载片培养法可以代替常规发酵法作为食品行业环节表面大肠菌群污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 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细菌 大肠杆菌 危险性评估
  • 简介:为了解赣榆地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人群中低浓度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发光分析技术(MEIA)测定8002例健康人群血清HBsAg阳性及其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结合PCR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共检出HBsAg阳性369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85例,占总数的1.06%,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04%,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38例(44.70%);1~2μg/L的有15例(17.64%);2~5μg/L的有32例(37.65%).对上述低浓度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和"HBe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0.59%);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1.77%;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果显示低浓度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 标签: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健康人群 低浓度 血清 测定 HBsAg
  • 简介:采集饭馆各物品共502份标本,用RPHA法监测HBsAg。在饭馆各物品中均检出HBsAg阳性,平均HBsAg阳性率13.75%,私营个体饭馆的HBsAg阳性污染程度高于国营集体饭馆(X~2=4.04P<0.05),直接入口用品中茶具污染明显高于餐具(X~2=6.40P<0.025结果说明:在食品卫生工作中的一冲,二洗,三刷,四消毒在总体上还未达到消毒目的,存在着一定的死角,如不及时纠正,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可能要大幅度上升。

  • 标签: 污染状况调查 乙肝表面抗原 食品卫生工作 餐具消毒 肠道传染病 灭菌生理盐水
  • 简介:从18株黑曲霉菌株中,筛选得到产切型菊粉酶酶活最高的一株菌株,编号为08013,酶活为3.01U/mL。用低能离子束N~+对选育出的黑曲霉菌株进行诱变研究,当N~+注入能量为10Kev,注入靶室的真空度为10~(-3)Pa,脉冲剂量为10~(14)N~+/cm~2s,N~+注入剂量为60×2.6×10~(13)N~+/cm~2时,筛选出一株切型菊粉酶酶活最高的菌株,编号为08-DT-60-09,酶活为4.20U/mL,比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9.53%。

  • 标签: 内切型菊粉酶 黑曲霉 低能离子束 诱变
  • 简介: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抑菌试验指示菌,采用从凤凰单丛茶中分离到的生细菌FH01的无菌发酵液进行抑菌试验,对内生细菌FH01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对抑菌活性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碳源、氮源、初始pH、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发酵时间。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对FH01的发酵条件进行六因素三水平试验。结果表明:FH01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提取物用量1.43%(m/v),大豆蛋白胨用量1.67%(m/v),初始pH5.0,发酵温度36.78℃,摇床转速129.52r/min,发酵时间67.36h。在此条件下,FH01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2.10mm,与预测值24.10mm相比,相差仅为2mm,比优化前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14.50mm(n=3)提高了34.39%。

  • 标签: 内生细菌FH01 抑菌 发酵条件 响应面优化
  • 简介:药用植物生菌有产生活性物质的潜力,是天然功能色素的潜在来源之一。文章从温度、pH、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与还原剂、食品添加剂等方面探究铁皮石斛生菌H1B1所产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菌所产红色素对温度、自然光较为稳定,对紫外线敏感;该色素在pH≥7环境条件下色素稳定性高且有增色效应;金属离子中,K+、Mn2+、Mg2+、Co2+、Al3+、Cu2+、Na+、Zn2+对该色素有护色或增色作用,但Fe3+和Ca2+对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容易产生沉淀;NaCl和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能较好地保持红色素色价的稳定性,且10%~15%的葡萄糖对其有明显的增色效应。

  • 标签: 红色素 稳定性 提取 内生真菌 铁皮石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