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国家地震局1978年对中国地震区、带作了三级划分。其中一、二级均为地震区,分别命名为“区”和“亚区”,三级称为“带”。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10个地区的30条地震带上。

  • 标签: 地震带 中国 国家地震局 地震活动 地震区
  • 简介:地形坡度分级是土地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基于DEM数据,按照设定的坡度分级标准,论文研究探讨了地形坡度分级的数据内插、坡度分级生成开口分级多边形合并方法。利用SRTM数据,在GIS平台下,以山西省太原市为实验样区,制作太原市DEM,通过内插得到(30m×30m)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不同分辨率的太原市地形坡度信息,以90m分辨率的坡度分级图为例,合并小图斑到相邻图斑中,完成地形坡度分级图。

  • 标签: SRTM 坡度分级 图斑 合并
  • 简介:强烈的构造地质活动不仅可使地壳发生沧桑之变,形成人类所需要的大量矿产资源,同时,还会在遥感图像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尤其是线、环状构造在遥感图像上往往有很高的清晰度,特别是遥感图像的大视域、直观性特征对野外地质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张宣幔枝构造演化的研究便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 标签: 幔枝构造 地质演化 遥感图像 解译特征
  • 简介: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提高普查的工作效率,缩短普查工作周期,广泛采用航空、卫星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地貌、第四纪地质、地质灾害、地质构造及水文要素等多项信息,编制了遥感解译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地质构造图等系列成果图件。本文以河北省山区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修测)工作中遥感技术应用成果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以及解译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最新遥感技术发展,对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新的方向。

  • 标签: 遥感技术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技术应用实例
  • 简介:利用遥感技术可快速、准确、大范围监测三北防护林地区的林地生长及恢复情况。本文介绍了在RS的支持下,以LandsatTM和CBERS卫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来源,采用栅格数据、遥感数据与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通过目视解译、人机交互解译、计算机自动识别等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和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得出近20年三北地区林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北防护林地区的林地面积AK1986年至1995年有所减小,1995年以后呈逐年增加趋势。

  • 标签: 卫星影像 遥感 三北防护林
  • 简介: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应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貌、第四纪地质、地质灾害、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要素等多方面的信息。为编制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及水文地质图提供基础资料,由于采用了遥感技术,提高了水文地质填图的效率,减少了野外地质工作量,节约了调查工作成本,提高了调查成果质量。本文以河北省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遥感应用为例,总结了遥感技术应用的路线和方法,并对未来遥感水文地质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遥感技术 水文地质调查 应用
  • 简介:基于HJ-1A/1B卫星ccD数据,建立河北省近海海域沿岸冰、初生冰、灰冰和灰白冰的解译标志。利用易康分类软件,采用多边形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根据海冰类型和其他地物特征,对HJ-1A/1B卫星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选择各类型海冰样本,采用最邻近分类像元算法对海冰进行分类。统计河北省海域及秦皇岛港、曹妃句、黄骅港等重点区各类型海冰分布面积,分析海冰分类分布情况。最后,介绍了应用HJ-1A/1B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河北近海海域海冰分类分布信息的实例。

  • 标签: HJ-1A 1B卫星 遥感监测 海冰分类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100MW机组的分布式计算机监测系统。并结合工程实例,概述了系统结构、硬件配置、软件设计、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系统功能,而且在该系统中采取了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

  • 标签: 分布式 计算机监测系统 数据采集 网络通信
  • 简介:本文根据当年农作物生长季节内累积植被指数(LNDVI)的平均值之和与农作物产量存在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最大植被指数遥感估产模型。并使用2003年-2006年的EOS/MODIS遥感资料和该估产模型,对2003-2004年度、2004-2005年度和2005-2006年度的河北省冬小麦总产进行了估测,其中,前两个年度的估产误差都接近4%。此方法在大范围粮食总产预测中值得借鉴。

  • 标签: MODIS预测 冬小麦 总产研究
  • 简介:通过对2000年和2005年两个时相的遥感图像的对比分析,发现曹妃句港区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有岛屿面积大幅度扩大,已具雏形的新的岛屿大量形成,沿岸形成一条基本脱离海水的沙滩带,数个岛屿与陆地连成一体,浅水区面积增大,入海河流水流深槽区范围也明显变小等等。出现这样的变化,遥感分析认为是曹妃句港的修建使该海域原来的陆上河流入海后的水流流向发生改变,同时也对潮汐和洋流产生影响。这种改变和影响,导致了该海域动力场重新分布

  • 标签: Landsat—TM 近岸海域 泥沙淤积 海洋动力 对比分析
  • 简介:气候资源做为一种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加强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利用GIS技术,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及TM遥感原始数据,得出高分辨率的气候资源分布数据以及客观下垫面信息,通过分析天气一下垫面一作物的相关关系,实现气候资源在农业种植业中的开发利用。

  • 标签: 气候资源 地理信息 遥感
  • 简介:对邯郸和邢台地区的ETM^+图像进行几何校正、融合、镶嵌等处理后,选取ETM^+的B7、B4、B3波段进行假彩色合成,获得该区域1:10万的遥感影像图。对不同地层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野外踏勘,建立了各地层的遥感解译标志。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邯郸和邢台地区的地层进行解译,获取各地层的分布状况。经野外验证,遥感解译成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解译精度较高。

  • 标签: 地层 ETM^+数据 邯郸和邢台地区
  • 简介:本文在充分利用各种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以TM/ETM^+遥感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利用门限化模型分析方法对西昆仑尉犁地区进行了遥感找矿异常提取方法研究,根据矿化蚀变的遥感影像特征,利用基于光谱特征原理对信息数据进行了数学处理,并采用目视解译与人机交互式解译、初译与详译相结合原则,对遥感影像进行地质构造解译,最后圈定了遥感异常范围。并针对区内与铜镍矿有关的主要蚀变类型进行了提取,分别赋色后形成了遥感矿化蚀变异常图,并分析蚀变异常与构造及铜镍矿化关系,结果表明基于主分量门限化提取模型分析方法的异常提取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ETM+ 蚀变信息 遥感 门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