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2 个结果
  • 简介: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达成协议,双方科学家将携手联合开展代谢研究,共同为人类疾病诊断开拓新途径。这是日前在武汉召开国际生物波谱及代谢研讨会上获悉

  • 标签: 代谢组学 合作 人类疾病 研究所 中科院 科学家
  • 简介:大脑中白质是含有神经束“信息通道”。英国项最新研究显示,成人大脑中白质也可以通过锻炼而增长。这说明,人成年后大脑也可以越用越好。

  • 标签: 大脑 成人 显示 信息通道 神经
  • 简介:本文介绍了种以硅胶为基质,修饰多功能氨基官能团疏水相互作用色谱固定相。由于同时具有疏水和亲水配基,这种固定相在水相中稳定性得到了改善。这种修饰还能改善蛋白/多肽分离分辨率和柱效,同时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

  • 标签: 疏水相互作用 蛋白质组学 高稳定性 色谱柱 分离 色谱固定相
  • 简介:即时发布中国北京,2009年2月9日-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号:WAT)今日推出沃特世XevoTM四极杆飞行时间(QTof)质谱仪(MS),种精确质量质谱/质谱台式仪器,它是有史以来最灵敏台式QTof系

  • 标签:
  • 简介:能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比拟美国人类基因计划,预期耗资30亿美元,历时15年。该计划从动议到实施经历了漫长岁月(1984~1989)。其主要内容是:基因作图和顺序、信息和材料管理、实施和管理战略。(1)基因作图。有大类人类基因图谱:遗传连锁图谱和物理图谱。遗传连锁图谱主要通过家谱分析和测量不同性状起遗传(即连锁)频率而建立。物理图谱是通过对构成人类基因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化学测度而绘制。它包括限制酶切图谱、排序脱氧核糖核酸克隆库以及对表达基因或无特征(功能不清)脱氧核糖核酸片段低分辨图谱。所有图谱目标都是

  • 标签: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作图 基因组测序 实施战略 管理战略
  • 简介:人类基因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在1985年首先提出。它是项希望解开人类生老病死奥秘,并彻底破解控制各种疾病基因密码国际科学研究工程,是人类生命科学史上最伟大工程。1988年,美国全国卫生协会和能源部开始组织和实施这项计划,1990年10月正式启动,耗资30亿美元。人类只有个基因,大约有5万~10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对。人类基因计划最初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用15年时间构建详细的人类基因遗传图和物理图,并期望通过分析每个人类基因功能和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使医学专家们了解所有疾病分子结构,从而在根本上获得治疗方法,进而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最终解开人类生命奥秘。

  • 标签: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作图 基因组测序 国际合作
  • 简介:本实验以云蔗99-601茎尖脱毒苗为材料,研究NAA,IAA,Si等物质对甘蔗生根影响。另外,关于Si对甘蔗保绿,又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甘蔗MS培养基中加入NAA2mg/L,IAA2mg/L,Si1mg/L对甘蔗生根效果最好;Si0.4-0.5mg/L对甘蔗保绿效果最好。

  • 标签: 甘蔗 脱毒组培苗 生根
  • 简介:人体脉搏和血压信号中包含着丰富生理信息,是临床诊断重要判据。本文介绍了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检测原理及其组成脉搏、血压检测仪设计方案。采用集成式光敏元件和放大器芯片替代传统光敏器件进而实现对脉搏测量。而血压测量采取较为普遍KorotKoff原理测量法,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人体血压信号,并经过差分放大后,送至TC14433构成数字血压表显示输出。该设计是光、机、电、计算机体化测控技术集中体现,是机电体化产品改善人们生活和健康水平代表。它无创伤检测技术也是未来生物医学工程重要发展方向。

  • 标签: 脉搏信号 光电传感器 A/D转换器 单片机
  • 简介:对原代人体嗜中性粒细胞转染是很重要,因为它实现了对人体发炎响应中通道研究,而这在以前是很难实现,原因在于培养嗜中性粒细胞很困难。通过这项研究,从细胞存活率及siRNA传递角度,研究者确立了最佳嗜中性粒细胞转染电穿孔条件。使用这些条件,可以进步将该技术应用到包括干细胞在内其他难以转染原代细胞中。可以预见,这领域将会在不久将来蓬勃发展起来。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转染 电穿孔 细胞存活率
  • 简介:据美国科学日报报道,日前,依据科学家项最新研究报告,8%现代人类遗传基因物质来源于种病毒,而不是来自人类早期祖先。

  • 标签: 病毒 脑细胞 儿童 显示 变异 个体
  • 简介:研究表明,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感知到超声,并且些听力受损患者也有超声感知能力。骨传导超声感知在医学中应用很多,在助听方面的应用尤其突出。为了比较骨传导超声助听器和传统骨传导助听器助听效果,本文采用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分别计算单耳骨传导超声激励和单耳骨传导音频激励在头内形成声场。实验结果表明:骨传导超声可同时激励双耳耳蜗,且传导能力优于骨传导音频激励。

  • 标签: 超声 骨传导 助听器 时域有限差分
  • 简介: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法,分别用水、β-环糊精水溶液做溶剂提取茵陈黄酮。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提取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和环糊精浓度对总黄酮提取率影响,优选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水法提取茵陈黄酮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10min、微波功率250w,最佳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2.90%;β-环糊精水溶液法提取茵陈黄酮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质量分数1.0%、提取时间8min、料液比1:20(g:mL)、微波功率250w,最佳提取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68%。β-环糊精水溶液法提取茵陈黄酮提取率较水法提取高26.7%。

  • 标签: 茵陈 黄酮 环糊精 微波辅助提取 正交实验
  • 简介:采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8女性乳腺肿瘤患者进行扫描成像,获取乳腺肿瘤温度分布等红外热辐射特征及其乳腺肿瘤大小、内部血流等超声影像特征,探讨乳腺肿瘤红外热图像特征,同时将红外热图像分析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影像技术吻合度较好,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 肿瘤 红外热成像 超声影像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医学领域双向电泳技术及蛋白质研究现状及未来应用前景。方法:收集有关双向电泳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国内外近期研究资料并加以综合归纳。结果:近年来国内外对双向电泳技术在病原微生物蛋白质、肿瘤蛋白质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和应用范围拓展均取得了可喜成绩。结论:双向电泳技术在蛋白质与医学领域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前景广阔。

  • 标签: 双向电泳技术 蛋白质组学 病原微生物 肿瘤
  • 简介:从10月11~14日在北京召开第六届全国毛细管电泳及相关微分离分析学术报告会上获悉,目前我国科学家已经参与包括芯片实验室等工作在内分析化学最前沿研究,在毛细管电泳(CE)理论探索及应用研究开展系统创造性工作,正使我国在这领域研究进入世界前沿水平。

  • 标签: 毛细管电泳 中国 分离分析 分析化学 应用前景
  • 简介:科学发展观提倡种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生物圈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基础。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生物罔各种生物,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生物学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植物防御素是植物界中类阳离子型多肽,在结构和功能上,它们与早先发现哺乳动物和昆虫防御素类似。植物防御素分子量在5kDa左右,其中含有8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植物防御素三维结构呈小球形,包括1个α-螺旋和3个反平行β-折叠片层结构,8个半胱氨酸可以形成3对或4对二硫键,从而构成了Cys稳定βαββ结构模序。从植物防御素结构和体外生物活性,可以看出植物防御素是类十分复杂多肽,它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植物免疫,而应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植物防御素 抗菌活性 酶抑制剂活性
  • 简介:结合超声技术提取不同花色映山红花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建立RP—HPLC法测定含量。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88:12),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mL/min,柱温30℃。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对分离出组分予以定性确证,用峰面积进行定量。组分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在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熊果酸进样量在0.443~7.088μg,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247~3.952μg时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3%和98.36%,RSD分别为1.3%和1.5%(n=5)。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不同花色映山红花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

  • 标签: 映山红花 高效液相色谱 熊果酸 齐墩果酸 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 简介:科技部1月27日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经研究,决定批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4年重大科学目标导向项目“中国人类蛋白质草图”(项目编号:2014CBA02000)立项。项目依托部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作为项目第承担单位,钱小红研究员任项目首席科学家。

  • 标签: 中国人民解放军 人类蛋白质组 项目立项 科学家 草图 科学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