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微流道反应器系统,优化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浓度,并装配在醛基改性后的硅片表面上,经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后形成检测AFP芯片阵列。通过制作AFP浓度梯度标准曲线标定光学蛋白质芯片,实现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测定浓度可以达到1.Ong/mL,变异系数为3.1%,回收率在94.4~105.O%之间,与人纤维蛋白原的交叉反应率≤O.25%、与1%葡萄糖≤0.08%、与人源1gG≤0.16%和与人血清白蛋白≤0.20%,说明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AFP,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有望应用于临床检测。

  • 标签: 光学蛋白质芯片 检测 甲胎蛋白
  • 简介:瑞典林雪平大学的科学家说,他们设计了一种带正电荷的缩氨酸,并将这种缩氨酸与直径约9纳米的球状硅粒子溶液混合。当缩氨酸从溶液中释放出来处于游离状态时,它不具备任何结构,但当缩氨酸与带负电荷的硅粒子相碰撞并发生化合反应时,缩氨酸呈现出螺旋状结构,最终形成一种硅粒子与功能性蛋白质的化合物。当科学家给缩氨酸添加氨基酸时,这种化合物会呈现出催化剂的特性,其功能类似细胞中的功能。科学家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可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识别有机分子和精确控制化学反应的催化等。此外,这一成果还有助于人们认识生命的起源。

  • 标签: 硅粒子 蛋白质 活力 激发 溶液混合 缩氨酸
  • 简介:以硅藻土为载体,通过共价结合法固定化碳酸酐。对制备固定化过程中的pH值、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对固定化和游离学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固定化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比游离高了5℃;最适反应pH值为6.0,比游离低了2个pH值单位。该固定化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均高于游离

  • 标签: 碳酸酐酶 固定化 硅藻土
  • 简介:近期,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与清华大学生物系合作.通过活细胞单分子成像,在转化生长因子受体聚集状态和激活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2009年美国科学院院刊(Proe.Natl.Acad.Sei.USA,106,15679—15683,2009)。

  • 标签: 实时成像 蛋白分子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表征 分子纳米结构 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出现了许多新的粉末冶金技术、快速固结技术,大大提高了超细组织结构材料的发展;而通过对实验、中试、生产的技术装备与研制的投入,加快了超细组织结构材料的应用步伐和范围.超细组织的概念在此得以明确,提出了统一的界定标准,出现了快速凝固和快速固结等粉末冶金新技术.超细组织结构材料的产业化,将按照由大到小的晶粒尺寸、由贵重制品到常规块状材料的顺序得到实现.

  • 标签: 组织结构 发展 界定标准 产业化 技术 生产
  • 简介:据媒体报道,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展的麻类等纤维质预处理、糖化液酵解生成燃料乙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麻类等纤维质降解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己于近日通过国家级鉴定。

  • 标签: 燃料乙醇 纤维质 酶降解 麻类 技术 生产
  • 简介:蛋白纤维材料是具有普适意义的天然生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低炎症反应和优秀的机械性能。文章通过分子模拟手段,使用NAMD模拟纤维肽链在水溶液中的平衡过程,验证其在水分子作用下向silkⅠ结构的变化过程,并通过拉伸分子动力学探索其变化的机理。

  • 标签: 丝蛋白纤维 SILK 拉伸分子动力学
  • 简介:对Fe-C-Mn系TWIP钢进行室温拉伸实验来测试力学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金相组织进行观察,使用SEM对拉伸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通过透射电镜对变形后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Fe-C-Mn系TWIP钢表现出优异力学性能,延伸率为47.14%,抗拉强度达到927MPa,强塑积达到43700MPa·%。在室温下完全为奥氏体组织,在拉伸后孪晶的数量明显增加。实验样钢中既包含了TRIP效应,又包含了TWIP效应,并且还有马氏体效应的共同作用。

  • 标签: TEM TWIP 孪生 显微组织
  • 简介: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将纳米粒子作为一种药物传递工具备受关注。但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仿生纳米粒子在进入人体细胞后,其袁层附着的蛋白层会被组织蛋白酶L降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22日《ACS纳米》期刊上。

  • 标签: 组织蛋白酶 纳米粒子 纳米医学 降解 白层 英国科学家
  • 简介:基于全内反射椭偏光学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实时光学蛋白质芯片生物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多种蛋白质分子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叙述了该传感器的有关原理、技术及其应用实例。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椭偏光学成像 全内反射
  • 简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唐芳琼研究员带领的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组在纳米增强的生物传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电化学与传感器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杂志《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上(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2009,25,889—895),引起审稿人的兴趣,

  • 标签: 酶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电子学 可控制备 影响因子
  • 简介:产学研联合的本质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参与创新的各种组织机构按照市场条件下的契约机制形成的紧密联系、互相合作与协调。新型产学研的核心是实现企业主体的地位,其关键是组织模式创新。本文从澄清目前对产学研的四个认识误区入手,探讨具体的契约机制和组织创新模式。

  • 标签: 产学研联合 组织创新 组织机构 企业主体 科研机构 市场条件
  • 简介:研究了对6082铝合金高温热压缩行为,发现热压缩过程后,变形样品的晶粒度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变形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高温流变应力曲线的分析,建立了可以双曲正弦函数来描述的稳态流变应力模型,进而指导该合金的热挤压加工工艺的制定,并在挤压温度为480℃时成功挤压出外观和表面光洁度都较好的复杂断面型材。型材截面的平均维氏硬度为110.0(Hv),抗拉强度为296.38MPa。

  • 标签: 6082铝合金 热变形 热挤压 电子通道衬度
  • 简介:对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制备Ni基高温合金超薄板800℃真空保温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态NiCoCrAl合金组织为Ni基固溶体,组织致密均匀,无位错,存在孪晶,但有大量应变条纹;在800℃、5×10^-3Pa真空保温过程中,合金组织仍为Ni基固溶体.合金平面和截面组织呈现层片状结构,无沉淀析出物,存在大量亚结构缺陷——挛晶、少量位错;随着合金保温时间的延长,应变条纹随之消除,沿(220)晶面的晶粒择优取向迅速长大。

  • 标签: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 NI基高温合金 组织演变 挛晶
  • 简介: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对Zn-27Al合金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用铜模喷铸法制备Ф5mm、Ф2mm、Ф1mm圆柱试样,通过熔体急冷法制备条带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光衍射仪分别观察其组织形貌、分析其试样的相组成并计算晶格常数。结果表明,不同冷却速率下组织形态会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其形貌按河流状、树枝晶、规则网格状、无规则形貌逐步过渡并使组织变得细小致密均匀;快速凝固条件下,更多的zn原子固溶在Al晶格中,改变了富Al相的晶面间距。

  • 标签: ZN-AL合金 快速凝固 微观组织 晶面间距 晶格常数
  • 简介:报道了国内外有关WC—M纳米涂层的原料制备、喷涂技术和涂层的显微结构及性能特点。其中包括nWC—Co纳米涂层的超音速喷涂、等离子喷涂、冷喷涂和多模式粉末结构等喷涂方法。综合了若干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涂层相比nWC—Co涂层有更小的空隙度、更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更高的韧塑性及更高的抗磨蚀能力。

  • 标签: WC—M WC—Co 纳米涂层 组织 性能
  • 简介:多晶体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能,材料微观组织的模拟对于研究和预测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材料微观组织的三维模拟已成为材料微观组织模拟的研究热点。总结了材料微观组织三维模拟的方法及其应用,提出了三维模拟的研究方向。

  • 标签: 三维模拟 微观组织 模拟方法
  • 简介:镁合金系金属间化合物的强化机理主要有基体强化和晶界强化两种。目前在镁合金研究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计算机模拟方法有第一性原理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等,介绍了国内外计算机模拟镁及镁合金微观组织结构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镁合金模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镁合金 金属间化合物 作用机理 电子结构 计算机模拟
  • 简介: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CNTs/ZM5镁合金复合材料。测试了铸态条件下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并对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NTs/ZM5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在拉伸速度为lmm/min以及温度为150℃时其抗拉强度可达149.92MPa,但是,碳纳米管加入量过多会导致偏聚,从而使高温性能下降。

  • 标签: ZM5镁合金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高温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