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由于栖动物具有对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性或耐受性,且大部分终生生活在水体里,比较固着,相对位移小、寿命长、形体易于辨认等特点,多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已比较普遍地运用栖动物的一些种类来监测水体污染,评价水质。

  • 标签: 动物调查 漓江 水域生态系统 底栖动物 水体污染 相对位移
  • 简介:美国蛙(又称美国青蛙),於1987年11月从泰国引入广东肇庆市,由该市水产养殖公司广利鱼苗场进行试养。经科技人员精心培育,於1988年5月首获人工繁殖成功。到1990年该场共繁殖蛙苗六万三千多只,先後提供给国内十四个省、市养殖,效益显着。

  • 标签: 试养 美国青蛙 鱼苗 水产养殖 人工繁殖 培育
  • 简介:我国出产的经济鲀类较多,有暗纹东方鲀、星点东方鲀、条纹东方鲀、虫纹东方鲀、紫色东方鲀等。鲀类全身是宝,肉可食用,皮可制明胶、皮革,肝可熬油,肝和卵巢可提取制造镇静剂、农药的毒素。鲀多以鲜食为主,其卵巢、肝脏、血液等均含剧毒,稍有不慎,则有中毒的危险,事关人命,所以有禁止销售、食用鲀的规定。但由于鲀味道实在腴美无比,引得食客“奋勇”食之,致

  • 标签: 鲜食河鲀 加工技术 选择 加工设备 清理方法 烹调方法
  • 简介:目前河汉养鱼在我县淡水养鱼事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汊养鱼是一项新兴事业,各地在养殖中还缺乏经验,产量普遍很低,因此?研究提高汊养鱼高产技术是目前水产养殖中急需解决的课题。为此,笔者于.1987年3月21日至1988年2月10日在大化县大化镇陆永高新栏的汊中进行养鱼高产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淡水养鱼 高产试验 高产技术 水产养殖 产量 试验结果
  • 简介:河南省有两条历史名鱼,一条是中华四大名鱼之列的黄河鲤鱼,一条是历代专差贡献皇帝的贡品淇鲫鱼。黄河鲤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河南乃至沿黄各省区渔业的发展。淇鲫鱼资源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河南渔业加速发展新的生长点,从种质论证到资源保护,从淇鲫良种基地建设到繁殖、不同模式的养殖,都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百倍的努力。现将唐国鲫高级工程师的文章介绍给大家,以期引起共鸣。

  • 标签: 淇河鲫鱼 资源 历史 现状 开发利用 种质资源保存
  • 简介:乌鳢营养丰富且具多种药用功能。目前我国乌鳢产量主要来源于天然水域,人工养殖业虽已起步但尚不普遍。1999年我们从山东梁山县水产良种场引进乌鳢鱼苗,在我市台前县后方乡背洼地进行了池塘养殖乌鳢高产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实践证明:6月下旬的鱼苗养至10月,平均规格达80~100g,养至第二年的9月份,平均规格达800~1000g,平均亩产乌鳢2500~……

  • 标签: 沿黄背河洼地 乌鳢 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鱼苗培育 成鱼养殖
  • 简介:玛可为大渡河主要干流及正源,近年来,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逐渐增多,玛可珍稀鱼类资源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本文分析了玛可河鱼类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为修复玛可珍稀鱼类资源、改善玛可河水域生态环境提供了措施。

  • 标签: 玛可河 珍稀鱼类 生态保护 对策
  • 简介:为了加大淇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有效打击毒鱼、电鱼、炸鱼等破坏淇河水产资源的违法行为.2007年4月25日至5月7日鹤壁市开展了由市水利局、市淇生态开发办公室、淇综合执法大队、水利派出所以及淇县、浚县、淇滨区水产主管局共同组织的淇渔业执法集中行动。

  • 标签: 渔业执法 鹤壁市 水产资源 保护工作 渔业资源 生态环境
  • 简介:本文测定了移植于伊犁的欧鲇(SilurusglarisLinnaeus)的形态、年龄与生长,观察了繁殖和食性等生物学特性,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等从理论上阐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欧鲇在渔获物组成中的比例为:体长分布在16~121cm之间,以体长40~70为主,占60.36%;体质量在50~13400g之间,以500~20000g为主,占56.7%;年龄为0+~8+,9个年龄组,以1+~3+龄为主,占65.1%。补充群体大于剩余群体,由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推导运算的生长参数为:L∞=191.1cm、W∞=59875g、-k=0.087、to=0.038,tmax=34.5,tip=12.7。4+龄体长70cm,体质量3500g的个体即可性成熟,6月份产卵,雄鱼有营巢和护卵孵化习性。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欧鲇生长快、个体大,适应能力以及扩展能力强,移植后极易形成群体,已成为伊犁河水系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 标签: 伊犁河 欧鲇 生物学
  • 简介:鲫(Carassiusauratus)为河南省的传统优质特色水产品种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鲫地方品种。本研究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从85尾淇鲫样品中共鉴定出21个克隆系,在其中6个克隆系中检测到18尾雄性个体。结果表明:淇鲫是两性型雌核发育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体高、体宽、背鳍基长等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这一结果与体高背厚的淇鲫种质较优异的生产经验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借鉴两性型雌核发育方正银鲫育种成功经验来开展淇鲫品种的选育,在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淇鲫体高背厚的形态特点。

  • 标签: 淇河 雌核发育 克隆系
  • 简介:珠星雅罗鱼Leuciscusharonensis(Gunther)为鲤科鱼类中少有的溯洄游类型。本研究采集了880尾2009年度绥芬河溯洄游生殖群体样本,分析了溯期、产卵期以及个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能力、成熟系数、肥满度等主要生态学特征及种群数量。绥芬河珠星雅罗鱼生殖群体分三批溯繁殖,即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中旬至4月末;5月初至5月中旬。每批次体色、性比、成熟系数、肥满度等均有所差异。其中第二批次洄游群体为主要的产卵群体。根据绥芬河珠星雅罗鱼的生态学特征提出了该鱼的增殖保护措施。

  • 标签: 绥芬河 珠星雅罗鱼 生殖群体生态学 资源保护
  • 简介:2011年的夏天,对广东沿海网箱养殖金鲳鱼的养殖户来说“并不太平”,皆因金鲳鱼遭遇刺激隐核虫(俗称小瓜虫)和车轮虫等病害袭击,养殖户损失惨重。“恶梦”在7月中旬就开始酝酿,到8月下旬出现了一个病死鱼高峰期,损失惨重,养殖户紧急抛售病囟。

  • 标签: 死亡 鱼病 刺激隐核虫 养殖户 网箱养殖
  • 简介:为掌握宁夏沙湖大型栖动物群落状况,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调查沙湖8个采样点的大型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评价沙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3个季节在沙湖共采集了17种大型栖动物,隶属6科,主要由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且随季节与空间变化显著;沙湖大型栖动物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幼虫;大型栖动物生物指数较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51;依据多样性指数和大型栖动物数量分布对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沙湖水域属重度污染,夏季沙湖污染最严重,秋季沙湖受污染状况略好于春季。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环境评价 沙湖
  • 简介:2017年7月6日至7月29日,在90cm×75cm×60cm、容积280L的塑料水箱中注入采煤塌陷水域改造的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养殖池塘水和10cm厚的底泥,第Ⅰ、Ⅱ组放人浮叶植物荇菜Nymphoidespeltatum(分别为0.1kg和0.2kg)和栖动物螺蛳Margaryamelanioides(密度为250g·m^-2),覆盖面积分别为10%和20%,第Ⅲ组只放螺蛳不放置荇菜,第Ⅳ组为二者均不放的空白对照组,研究浮叶植物荇菜与栖动物协同修复体系对采煤塌陷区养殖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荇菜和螺蛳组合的协同修复体系去除采煤塌陷水域水质和底泥间隙水中的营养盐优于螺蛳单独作用;覆盖率2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总氮(TN)、总磷(TP)、NH4^+-N、NO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48.61%、82.5%、49.42%、46.43%和87.78%;10%的荇菜+螺蛳组合对水质中TN、TP、NH4+-N、N03^--N以及NO2^--N去除率分别为27.78%、75%、28.49%、32.14%和62.22%;两者对底泥TN、TP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浮叶植物荇菜与栖动物螺蛳协同修复体系能够有效净化采煤塌陷水域水质以及底泥间隙水营养盐,荇菜覆盖率为20%的修复效果好于覆盖率10%。

  • 标签: 荇菜 螺蛳 采煤塌陷区 协同修复
  • 简介:2011年春季,对嫩江下游栖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嫩江下游共发现了54种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36种,占总种数的66.7%;软体动物12种,占22.2%;环节动物4种,占7.4%;甲壳动物1种,占1.9%;扁形动物1种,占1.9%;各采样断面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04~4.2ind.m-2,平均值1.766ind.m-2;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0130~1.4880g.m-2,平均值0.3496g.m-2。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表明,嫩江下游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组内相似性高,组间差异大,多维标度分析(MSD)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物指数3个指标评价表明,嫩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 标签: 嫩江下游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 简介:本文对阿克苏叶尔羌高原鳅的形态特征、群体结构、繁殖、食性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分布在3.0~15.0cm之间,体重分布在1~33g之间.W=0.039748L2.63049.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1.54,雄体平均为1.46;Clark肥满度雌体平均为1.25,雄体平均1.16.雌体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6.6cm,体重为5.5g,平均绝对怀卵量11543粒/尾.食性以栖动物、水生昆虫以及鱼类幼体为主.

  • 标签: 阿克苏地区 河叶尔羌高原鳅 生物学 形态特征 群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