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夏季日照充足,气温高,是桑树的旺盛生长季节,亦是各种桑树害虫严重发生的季节.在夏季四川各地的主要桑树害虫有桑螟、野蚕、褐金龟、桑天牛、黄星天牛、云斑天牛、黄天牛、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桑白蚧等.如桑螟的第2代、第3代、第4代发生于6、7、8月,各地为害都相当严重,在1995年北

  • 标签: 桑树害虫 云斑天牛 桑红蜘蛛 桑天牛 桑粉虱 为害特点
  • 简介:随着蚕桑形势的不断好转,各地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去冬今春,各地掀起了育苗栽桑及桑树病虫害防治的高潮.据蚕业部门的调查,部分地方已有根瘿蚊危害的苗头.根据今年春季的气候特点,也不排除有桑瘿蚁局部大量发生的可能性,所以现将春季瘿蚁的危害与防治方法予以介绍供参考.

  • 标签: 桑树害虫 根瘿蚊 桑瘿蚊 生物学特性 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
  • 简介:1德昌县桑粉虱的发生与为害1.1桑粉虱的发生与蔓延桑粉虱在德昌县蚕区为害始于2000年,但由于是微小昆虫,对生产上的影响也不易察觉,并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03年,在该县的永郎镇大沙心村,5月初始见零星桑粉虱成虫,到7月下旬,全县大多数乡镇均不同程度发生,8月上旬已经遍布全县。

  • 标签: 桑粉虱 为害 蚕区 成虫
  • 简介:本文对2007年春季桑园大面积首次遭受桑蓟马为害成灾的特点、症状、生活规律、发生规律、发生严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对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春季桑树害虫发生早、发生量大,及早防治,确保桑叶产量和质量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 标签: 春季 桑园 桑蓟马为为害 成灾原因 防治对策
  • 简介:1桑白绢病发生为害趋势及症状、菌态.桑白绢病,在我县已开始发生和为害.据调查,1997年到2002年在速成高产桑园中连续发生病株,病原可向四周扩散,为害周边桑树.

  • 标签: 白绢病 发生 危害 防治 症状
  • 简介:近年来,我院桑园桑瘿蚊为害逐年有所上升。桑瘿蚊为害桑树顶芽,体型小,周期短,繁殖快,常因幼虫吸食顶芽汁液,致使桑树新梢顶芽弯曲畸形,为害严重的顶芽萎凋脱落,止芯封顶,造成枝条短小,如多次被害,侧芽萌发,层层开叉,呈“扫帚状”,若几年连续被害,会造成树势衰败,叶型小,硬化早,产叶量低。现将我院桑园桑瘿蚊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措施报道于后,仅供参考。

  • 标签: 发生为害规律 桑瘿蚊 防治 侧芽萌发 顶芽 芽弯曲
  • 简介:2007年春季,我县有70%以上的桑园不同程度的遭受桑蓟马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桑叶质量和产量,造成一些桑叶不能喂蚕,以至出现倒蚕现象,在我县桑园春季大面积发生桑蓟马暴发成灾尚属首次。对此,笔者对其发生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暴发成灾 桑蓟马 桑园 防治 原因 为害
  • 简介:桑粉虱曾是我省川北蚕区桑树重要害虫,近几年已遍及全川各主产蚕区,成为全省性桑树严重害虫之一。今年万源县新老蚕区普遍发生,部分社队暴发成灾,甚至过去只有零星散植桑树,今年才开始大育苗的草坝区,桑苗圃就受到严重为害。以此为契机对该虫在

  • 标签: 桑粉虱 蚕区 散植 万源县 杂交桑 桑苗
  • 简介:据营养师琳达·扎卡里介绍。适量食用香蕉能预防肾癌、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和失明。在接受尼日利亚通讯社(NAN)采访时,扎卡里表示,香蕉能抑制沮丧、忧郁等不良情绪,使人更聪明,并且对治疗宿醉(酒后醒来的头痛和不舒服)、缓解孕妇晨吐均有良好功效。香蕉之所以有助于抑制不良情绪,是由于色氨酸含量高,在人体中能够转化成血清素——愉悦情绪的脑神经传递素,从而对抗抑郁症。

  • 标签: 香蕉 不良情绪 骨质疏松症 神经传递素 尼日利亚 营养师
  • 简介:膜是昆虫特有的,由中肠上皮细胞分泌的一层非细胞结构,主要由几丁质与蛋白质构成,是病原体通过肠道进入昆虫体内的第一道屏障。依据其形成的方式分为Ⅰ型和Ⅱ型围膜。围膜在中肠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可保护中肠上皮免于机械损伤,防止外源微生物的入侵等。围膜遭受破坏会影响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就有关围膜结构、组分、形成特点、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昆虫 围食膜 功能
  • 简介:漂白粉作为一种消毒剂,由于它的广谱性和速效性,在蚕桑生产上广泛应用。它对于几乎所有的病原微生物都有消毒效果,所以在养蚕生产中无论蚕室。蚕具、蚕体、蚕阳都要使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各地蔓延,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的顺利进,为了防治此病,生产上也加大了使用漂白粉的比例.实验证明,漂白粉液能够吏微粒子孢子失活致死,有的种场采用含有效氯0.3—0.5%的漂白粉液进行桑叶消毒饲蚕,防病效果良好.那么,原蚕食下经漂白粉液消毒后的桑叶对蚕体生长发育有否影响?是否会给饲养制种成绩带来不良的效果?本试验的目的旨在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添食 家蚕微粒子病 养蚕生产 蚕体 蚕具 蚕桑生产
  • 简介:设饱食添区与饱食对照区、吊I添区与吊I对照区,吊Ⅱ添区与吊Ⅱ对照区共6个处理,为5龄蚕起蚕添营养饲料,每处理区再设一个重复区,每处理区蚕头数200头。添区添营养饲料,自5龄饷开始到见熟蚕为止,每天3次,每次给桑前将营养饲料与冷开水按1:i0配兑的稀释液用喷雾器喷于桑叶上混匀后再稍晾干喂蚕;对照区则饲喂用清水进行同样处理的桑叶。试验结果表明添桑蚕营养饲料可以增强蚕儿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且能强化蚕的各种生理功能,促进蚕儿对桑叶的消化吸收,提高叶丝转化率等。

  • 标签: 桑蚕 营养饲料 添食
  • 简介:为了验证蚕用营养饲料的养蚕效果,在蚕室和塑料大棚作了两期小区试验和生产应用。结果表明,5龄每次给桑添营养饲料与给桑添水相比,节省桑叶10.8%~12.1%,万蚕产茧量提高3.5%~4.1%。万蚕茧层量增加4.6%~7.0%,100kg桑产茧量多14.7%~18.2%;生产应用每日添2次营养饲料跟全桑叶育比较,节省桑叶7.7%~10.3%,盒种产茧量提高2.2%~3.9%,茧层量增加3.5%~5.1%;叶质差添有较好的效果,还提出了研发高效营养饲料的建议。

  • 标签: 营养饲料 蚕用 养蚕效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5龄蚕粉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并对其生产加工方式做概述。5龄蚕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生产技术路线成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这对增加蚕业生产附加值,为蚕业发展开拓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5龄蚕粉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生产加工方法
  • 简介:1988年从西南农大引进“四号蚕宝素”进行原蚕添试验.结果:88年晚秋批7532品种比对照增产7.43—7.81%,932品种比对照增产9.84—13.49%.两添药区以50倍区比70倍区增产大.89年夏季批,932品种比对照区增产3.50一8.97%,也是50倍区比70倍区增产大.两批添药区茧层量比对照提高1.90—8.92%,以晚秋批932品种提高显著.两批茧层率比对照略有提高,为0.05—2.92%.晚秋批虫蛹统一生命率,7532试区比对照提高5.83—7.30%;932品种试区与对照几乎无差异.

  • 标签: 蚕宝素 添食 原蚕 932品种 试验初报 对照区
  • 简介:近日笔者接到一小蚕共育员的技术咨询电话,说:"他的共育室饲养的小蚕,尤其是在二龄大多数蚕总是在喂叶的下层桑,不爬到叶的上层,给除沙带来很大的麻烦,且遗失蚕显著增多,这是怎么回事?笔者问了他一些蚕室的条件后,作出分析:认为是蚕室光线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只要把蚕室光线调亮一点,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

  • 标签: 二龄蚕 食桑行为 小蚕饲养 蚕室光线
  • 简介:根据“蚕壮宝”内含Fe、Mn、Zn、Mo、B等微量元素及氨基酸成份的特点,我们对四至五龄的原蚕进行了添试验,以了解此添加剂对原蚕种茧产量、蛹体生命率、羽化率、产卵量、不良卵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蚕添“蚕壮宝”后,克蚁产茧量增加9.00~14.6%,死笼率最高降低3.5个百分点,蛹体生命率提高3~7个百分点,克蚁制种量增加5.47~16.86%,不良卵率降低1.65~4.25个百分点。

  • 标签: 原蚕 添食“蚕壮宝” 克蚁产茧量 死笼率 蛹体生命率 克蚁制种量
  • 简介:以7·湘和9·芙2个原种作为研究对象,五龄期蜕皮激素添时间分为五日添区、见熟蚕5%添区,以不添区为对照,探讨添蜕皮激素对原蚕及其杂种一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早添蜕皮激素对原蚕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死笼率、产卵量有不良影响,越后添蜕皮激素,对蚕儿的各项生理功能影响越少;原蚕添蜕皮激素对其杂种一代的养蚕成绩没有显著影响。7·湘五日添区的熟蚕体重、上茧量比不添区分别低11.56%、38.78%,9·芙分别低9.46%,10.00%;7·湘和9·芙五日添区的死笼率比不添区分别高38.78%和60.37%;单蛾产卵量五日添区显著低于不添区,7·湘×9·芙低16.18%、9·芙×7·湘低8.74%;而见熟蚕5%添区和不添区之间,除9·芙×7·湘的单蛾产卵量比不添区低3.89%,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家蚕 蜕皮激素 原蚕 制种
  • 简介:在蓖麻蚕生产中,软化病(细菌性胃肠病和细菌性败血病的总称)发生得比较多,尤其在五龄期发病严重,对生产威胁较大.本试验用消特灵、绿迪奥、蚕用绿霉素、大蒜白酒液(自制)蚕药在蓖麻蚕五龄期分别添,结果表明以上药液添后,五龄蚕期病死蚕率比对照区明显降低.

  • 标签: 蓖麻蚕 药物添食 防病效果 软化病
  • 简介:为了探讨氟离子在雌雄家蚕中肠和头部的吸收累积情况,以家蚕耐氟品种T6和氟化物敏感品种734为研究材料,按照常规方法饲养到5龄起蚕时,对2品种家蚕进行雌雄鉴别,并将其分区饲养。添氟组喂食经200mg/kgNaF溶液浸泡后的桑叶,另设清水对照组,检测不同性别家蚕中肠和头部氟离子浓度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中肠中,对照组734和T6雄蚕氟离子浓度分别高雌蚕1.20倍和1.03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均是雌蚕的1.05倍。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67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58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2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20倍。在头部,对照组734和T6雄蚕分别是雌蚕1.39倍和1.08倍,添氟组734和T6雄蚕分别约是雌蚕的1.10倍和1.03。734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39倍。T6雄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10倍,而雌蚕添氟组是对照组的1.03倍。两种组织中,均表现出雄蚕中的氟离子浓度高于雌蚕的。

  • 标签: 家蚕 氟化物 中肠 氟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