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对肃南县天然草地虫害蝗虫种类、分布、发生面积调查,为进一步做好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草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草地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草地生态功能恢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天然草地 虫害种类 分布 发生面积
  • 简介:通过对刚察县草地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导致草地退化主要原因,并依据本地区的实际提出了治理退化草地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草地退化 原因 治理对策
  • 简介:柴达木草原主要有害鼠虫及其防治星学军,拉麻才让,仓生海(海西州草原工作站817000)柴达木盆地位于东径89°─99°北纬35°─39°20′之间。有土地面积2565.9万公顷,草地面积553.7万公顷。因其高寒干旱的气候特征,形成了以荒漠、半荒漠草...

  • 标签: 害鼠 草地面积 达木 宽须蚁蝗 高原鼠兔 草场退化
  • 简介:简述了草坪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以及草坪业在国内的发展概况,提出了青海省草坪业发展中在草种选择、建植技术、质量标准及市场秩序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草坪业 发展概况 存在问题 青海省
  • 简介:为维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塔木素地区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基本数量特征关系及其种间关联性,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的"野生肉苁蓉及梭梭产籽基地"为试验区,划分4个间隔尺度,采用样线法测定2014-2016年间试验区内梭梭、白刺和红砂的高度和冠幅直径,得到的结果如下:一是2014年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冠幅直径均显著高于2015和2016年,这是由塔木素地区2015年频繁出现的扬沙与沙尘暴天气所导致。二是随着间隔尺度的增加,物种的种间关联性不断减弱,且在降水等气候的综合影响下,物种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对资源的竞争作用减弱,表现出较强的亲和性。三是较小的间隔尺度主要表现为负联结,即物种间竞争激烈;而较大的间隔尺度以正联结为主,即物种间亲和性较强。

  • 标签: 巴丹吉林沙漠 梭梭 种间关联 间隔尺度
  • 简介:本文根据草原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力度和发展潜力,依照草原生态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差异特点,将草原生态划分不同功能区域,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进行分类保护、利用、建设,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提出了本旗草原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意义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 标签: 阿拉善左旗 草原 区划 保护 措施
  • 简介:应用稳定性碳同位素(δ13C)技术分析了放牧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主要植物和土壤的δ13C值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度放牧干扰显著降低了主要6种C3植物的δ13C值,增加了C4植物木地肤的δ13C值,而对c4植物无芒隐子草的δ13C值影响不显著。可以看出放牧对不同光合类型植物的δ13C值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长期重度放牧显著地增大了0—15cm深度内土壤的δ13C值,尤其表层土壤(0-5cm)的变化幅度较大,说明放牧对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影响程度更大一些。

  • 标签: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δ13C 放牧干扰
  • 简介:2007年青海省首次采用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全境范围的草地退化调查,全面掌握了退化草地的类型分布、面积、现状及动态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完善了草地退化调查的分级指标.本文依据农业部有关退化草地的标准和规定,在认真总结草地退化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调查的主要方法,为今后开展退化草地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草地退化 遥感调查 方法
  • 简介:植被研究方法之一─针刺法简介陈建纲(甘肃农业大学兰州730070)1简介针刺法是指采用固定在针刺架上的刺针穿行植被层时的触点数、触点内容及触点高度等指标来研究植被特征的方法。支架上通常装有单只或按一定距离排列的多只刺针(5~10只),每只刺针可通过支...

  • 标签: 针刺法 植被研究 叶片角度 叶面积系数 叶片密度 引导槽
  • 简介:准确测定灌木草地产草量的方法灌木、半灌木、小半灌木草地在我国五大牧区都有分布,且占有一定的面积,而对这些草场组的草地牧草产量的测定方法,有必要从数学的角度进行严格论证,使该草场组草地牧草产量测定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提高准确度。下面就说明其测定方法。首先...

  • 标签: 灌木草地 产草量 草地牧草 各三 平均半径 样方
  • 简介:本研究以山丹新麦草为材料,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动种子、胚芽、二倍体植株幼苗染色体加倍研究,探讨了不同诱变材料的适宜处理浓度和时间,从而比较出最适宜的染色体加倍方法。结果显示:最好的加倍方法是用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二倍体幼苗24h诱变率最高,为62.5%。

  • 标签: 山丹新麦草 秋水仙素 染色体加倍
  • 简介:对山野豌豆几种种子发芽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因采用的方法不同所得的效果也不同,用98%浓硫酸处理山野豌豆种20min,种子发芽率从28%提高到94%;采用60目砂纸磨破种皮与锉磨处理,种子发芽率由28%分别提高至48%与72%;热水处理效果不佳;低温与高温处理几乎无影响。

  • 标签: 山野豌豆 种子 发芽试验 研究方法
  • 简介:对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采用GB6439—86国家标准和GB6439—86替代法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但GB6439—86替代法具有取样量少,简便,易操作的优点。

  • 标签: 饲料 氯化物 测定 方法比较
  • 简介:采用98%H2SO4浸泡种子不同时间(30min、45min和75min)、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不同温度层积沙藏(5℃、15℃和5~15℃)以及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04浸泡种子45min等4种方法处理水枸子和灰构子2种构子属种子,旨在探索各处理对2种枸子种子萌发的影响及打破2种子休眠的方法和最优萌发条件。结果表明:1)98%H2SO4不同处理时间和45℃温水浸泡48h后切割外壳2种处理方法不能打破两种枸子种子的休眠。2)2种构子在不同温度层积沙藏处理下都发了芽,但发芽率低,其中5℃的沙藏温度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相对较高。3)5℃沙藏处理后45℃温水浸泡48h,98%H2SO4浸泡种子45min处理下种子发芽率较高,解决了两种枸子种子的休眠问题,为最优萌发条件,在此处理下的两种构子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与对照及其他处理相比差异显著。

  • 标签: 水枸子 灰构子 种子萌发 处理
  • 简介:青海草地资源理论载畜量为1608.08×10^4羊单位。其中,天然草地载畜量为1282.84×10^4羊单位,人工草地载畜量为224.78×10^4羊单位,农作物秸秆载畜量为104.45×10^4羊单位,分别占理论载畜总量的79.77%、13.73%和6.50%。与全省2009年度存栏牲畜3020.05×10^4羊单位相比,超载1411.97×10^4羊单位,超载率87.81%,属重度超载,草地载畜压力指数为1.88。经畜、草平衡分析,青海牧区19个县共计需要减畜1183.26×10^4羊单位,减畜幅度为60.71%。

  • 标签: 草地 载畜量 计算方法 载畜压力
  • 简介: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过程受阻和演变发生异化的过程,其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恢复和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所以,景观生态学理念在荒漠化的研究和防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荒漠化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荒漠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荒漠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理念在荒漠化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重点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变化的评价指标与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 标签: 景观生态学 生态学原理 荒漠化 理论分析
  • 简介: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两种取样方法,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取样方法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物种数在不同样方间的变化为4-17种/m^2。样线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9-10种/m^2,空间变化的结构比随样线长度的增加整体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在样线长度为1500m时最小,采用样线法取样时样线长度应该在1500m-2000m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时平均物种数为11-12种/m2,样地法取样时结构比随样地面积的增加呈先增加后稳定的变化趋势,分形维数随样地面积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样地取样面积在6400m^2-8100m^2比较适宜。样地法取样会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获得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信息,更能够全面地反映荒漠草原物种数空间分布特点。

  • 标签: 荒漠草原 短花针茅 空间异质性 取样方法
  • 简介:害虫采食量和损失量的精确测定,是制定防治指标、评定防治效益的科学依据。特别是探讨提供新的害虫采食量的公式和草地损失量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应用新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在青海蝗害区实测了主要蝗虫及其混合种群的采食量,得到了国内草地植保界专家及工作者的普遍认可。

  • 标签: 草地食叶性害虫 采食量 损失量 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