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从中国沙棘优良类型无性系和杂交沙棘优良单株无性系中,以果产量、产量、新梢刺、果营养成分、营养成分指标综合评价,初步选出了6个果两用型优良沙棘:“杂优1号”、“杂优12号”、“杂优10号”、“杂优54号”、“建平橘红”、“蛮汗山红”。

  • 标签: 沙棘 果产量 叶产量 新梢刺 果营养 叶营养
  • 简介:目的:研究山西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各类沙棘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评价与开发利用沙棘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5月-7月份沙棘中总黄酮含量相对较高;沁源和方山产区的沙棘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同时看到,普遍沙棘桔红果总黄酮含量高于橙黄果;沙棘雌株总黄酮含量高于雄株。结论:6月份沙棘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沁源和方山地区可能为山西沙棘的最佳产区。

  • 标签: 山西 沙棘叶 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 简介:沙棘雌株产量与果枝数量、新梢数量、数量和百重量具有相关关系,可通过抽样调查果枝数、新梢密度、密度和百重4因子估算产量;以小样本抽样调查新梢密度和密度平均数估计总数,确定果枝和新梢平均长度是提高调查精度的关键环节;树冠不同方向和部位果枝新梢的百重差异明显,应选择半阴面中位或阴面上位果枝新梢,摘下全部称量百重。

  • 标签: 沙棘 新梢密度 叶密度 百叶重 叶产量
  • 简介:将沙棘粉碎,在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60℃的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水和60%乙醇连续3次提取沙棘,每次提取2h。研究了沙棘中茶多酚、儿茶素、芦丁、槲皮素和维生素C的提取和提取率。结果表明,除茶多酚外,醇提优于水提。连续3次提取优于一次提取。沙棘细胞中这5种成分,按极性大小,溶出量和溶出速率是:儿茶素>茶多酚>芦丁≈维生素c>槲皮素。它们在沙棘中的含量,茶多酚(包括儿茶素)含量最多,其次是黄酮类(芦丁和槲皮素)和维生素C。茶多酚的含量高于黄酮和维生素C10倍以上。而芦丁的含量又高于槲皮素约4.3~4.5倍。

  • 标签: 沙棘叶 提取物 提取方法 提取率 茶多酚 儿茶素
  • 简介:大扁杏、中国沙棘和黑果腺肋花楸是辽西地区的主要造林灌木树种。本文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3种灌木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值),分析它们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并结合3种灌木的性状研究,分析水分利用效率与性状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探讨3个造林灌木树种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其中,中国沙棘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大扁杏次之,黑果腺肋花楸最低;性状各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与单位重量氮浓度(Nmas)、比叶面积(SLA)和全碳含量呈正相关,与单位面积氮浓度(Narea)和C/N呈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和性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灌木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生理策略来适应水分胁迫环境。

  • 标签: 水分利用效率 单位重量叶氮浓度 单位面积叶氮浓度 比叶面积 C/N 全C含量
  • 简介:本研究以地面样方调查结合2000-2013年MODIS—NDVI数据,建立样方生物和遥感数据的关系模型,反演锡林河流域的时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植被指数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6以上,模型精度为80%,线性模型作为遥感估测应用可行;锡林河流域年平均鲜重为1001kg/hm2,空间分布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2000-2013年,年际间变化大,变异系数为51.6%,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锡林河流域草原产草的时空变化与主要气候因素(气温、降水)关系密切,特别是受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结论可以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草地资源、合理配置载畜量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 标签: 锡林河流域 生物量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