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确定的22个具有水源涵养功能的基本功能区,利用第1次全国水利普查获取的水力侵蚀数据,分析这些区域的水力侵蚀现状.结果表明:1)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水力侵蚀以轻中度侵蚀为主,超过80%,强烈、极强烈、剧烈面积分布较少,与全国基本状况相似;2)与第2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成果相比,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水力侵蚀整体上有所好转,水力侵蚀总面积减少3.75%,轻中度侵蚀面积大幅减少,减幅超过20%;3)水源涵养基本功能区局部地区水力侵蚀形势严峻,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虽然不大,但是与第2次遥感调查成果相比,面积均有所增加,相对增幅较大,说明局部地区存在水力侵蚀恶化的现象.

  • 标签: 水土保持 基本功能区 水力侵蚀
  • 简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和生态多个层面对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成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并深刻反思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及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滚动发展,全面推进”的基本农田保护新思路,重点探讨了“基本农田保护转换机制和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机制”两大创新路径。这两大创新路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吃饭”与“建设”这一对深层次矛盾,破解基本农田保护与经济建设、基本农田保护与农民致富要求相冲突的困局。

  • 标签: 基本农田保护 转换机制 分级保护
  • 简介:当前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正蓬勃地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传统的生物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是我校初中生物学科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环保教育正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内容,普及大众的环保意识应从加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开始。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课为例来谈谈如何在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 标签: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环保教育
  • 简介:论述了水土保持科普知识从青少年教育抓起的法律法规依据。通过开展授牌、授旗、讲座、征文、观摩、晚会等一系列水土保持科普知识普及活动,使青少年进一步树立起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破坏生态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和实践能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健康生活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环境道德情操,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 科普知识 青少年 实践
  • 简介:为配合福建生态省建设,南平市水土办与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依托建瓯二中等160多所中学开展水土保持教育活动,采取科研化起步,系列化施教,网络化拓展的策略,建构了"参与-感化、体验-强化、感悟-深化、激励-固化、养成-内化"的中学水土保持教育模式,使中学水土保持教育行动凸现科研化、课程化、日常化、系列化、公益化、养成化.3年多来共有4.8万多中学生接受较规范较全面的水土保持教育.本文就中学水土保持教育行动实施的策略作一概述.

  • 标签: 中学 水土保持教育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