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川芎20克,细辛、白芷各6克,冰片1克。上药研成细粉,用陈醋将药粉调成硬币大小的药膏,分别外贴于双侧太阳穴,上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次贴24小时,3天贴1次,一般3A后头痛减轻,继续贴3天头痛全消即愈。

  • 标签: 风寒头痛 外贴 药粉 醋调 胶布固定 太阳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众多治疗患者中,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01月收治的60例风寒湿痹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采用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风寒湿痹症安全有效,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少,相比于常规西药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中医药 风寒湿痹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6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免疫细胞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身体与社会评分相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在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IgA、 IgG、 IgM等免疫细胞水平,存在的差异无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可使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免疫能力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 标签: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推拿联合中药热敷序贯护理治疗风寒型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100例患儿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分别接受推拿联合中药热敷序贯护理治疗和常规西药治疗。比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成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推拿联合中药热敷序贯护理治疗风寒型小儿腹泻的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 标签: 推拿 中药热敷序贯护理 风寒型小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84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中药熏蒸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熏蒸 针刺 风寒袭络型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对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名“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同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的中医护理干预,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患者护理后面部恢复情况、并发症减少情况、出院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热奄包在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身上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其疗效,是一种极具临床实用价值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中药热奄包 护理 风寒袭络型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麻黄汤加减配合梅花针治疗方案,在慢性湿疹风寒证中疗效价值。方法:实验归纳患者例数:60例;归纳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采用电脑随机原则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安排,每组划入(n=30),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研究组,针对参照组:实施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治疗方案;针对研究组:实施麻黄汤加减治疗方案,另外分别对两组患者提供梅花针干预策略。而后进行疗效比对。比对范围包括:EASI、瘙痒程度评分、总体有效率。结果:方案不同,患者类别相同,所得效果且截然不同,研究组采纳方案更具优势性,患者在各项指标数值的体现上均显优参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湿疹风寒证患者患者而言,在其临床治疗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选择麻黄汤加减配合梅花针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重点在于其安全性更高,值得引用。

  • 标签: 麻黄汤加减 配合梅花针 治疗 慢性湿疹风寒证
  • 简介:在正畸治疗中,上下颌之间牙量比率(Bolton指数)对于诊断、矫治设计和预后估计都很重要,只有上下颌有相匹配牙量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牙弓间关系,达到广泛的牙尖交错咬合和正常的切牙覆覆盖关系。本研究对临汾地区汉族人群恒牙列各类错的Bolton指数进行对比研究,

  • 标签: BOLTON指数 拔牙模式 正畸治疗 预后估计 汉族人群 临汾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火龙罐综合灸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科的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即接受中医定向药透疗法的对照组与联合火龙罐综合灸的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的VAS、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火龙罐综合灸的应用有助于缓解病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风寒痹阻型 火龙罐综合灸 颈椎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及这些指标在体检筛查动脉硬化上的应用。方法对481例体检人员进行CAVI、ABI、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对于ABI,CAVI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相关度更高(r=0.437,P=0.001),超声检出颈动脉斑块与未检出斑块的人群CAVI、ABI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AVI正常与异常人群比较,ABI无显著性差异,而IMT、颈动脉斑块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AVI和ABI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有相关性,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给出CAVI的正常值范围对于早期诊断动脉硬化更为敏感,但各个指标之间不能相互替代,需要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心踝血管指数 踝臂指数 颈动脉超声 内中膜厚度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透刺配合热补针法对风寒湿阻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局部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一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受损,引发胆红素脑病,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隐形杀手”。因此,积极控制黄疸指数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指数 新生儿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