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在深化医院改革进程中,我院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主动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以病人认可、病人满意、病人称道为出发点,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抓好落实,努力加强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作法介绍如下。

  • 标签: 职业道德 行业作风 医院 管理 改革
  • 简介:采用降低丹参浸膏2次醇沉用的乙醇浓度,可显著提高丹参浸膏中原儿茶醛含量,使吸收度显著提高,同时节约95%乙醇使用量,降低香丹注射液生产成本.

  • 标签: 丹参浸膏 提取工艺 改进 乙醇 浓度 儿茶醛
  • 简介:当病人的留置导尿管发生堵塞时,或引流尿液混浊,出现沉淀或结晶时,常需冲洗膀胱,以减轻其异物刺激所致的疼痛,并保持尿道通畅。但冲洗膀胱有导致感染的可能,故必须严格掌握无菌技术。临床上常用的膀胱冲洗法是先用碘酒、酒精消毒导尿管外口周围,用无菌大注射器将溶液一次全部注入膀胱,然后借重力使液体回流到无菌收集器内。这种方法冲洗膀胱需要暂时分开尿管与引流管以便将冲洗液注入膀胱,极易增加病人感

  • 标签: 膀胱冲洗法 冲洗液 引流管 留置导尿管 输液器 无菌技术
  • 简介:【摘 要】细辛脑合成工艺改进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方面需要基于 α-细辛脑原有制备工艺,确定产物制备中存在的缺陷与需要改善的内容;另一方面,也需明确各类改进工艺的特征与操作要求,综合分析是否贴合工业化的使用需求,以便产物的质量与收率得以显著提升。本文基于 α-细辛脑合成工艺改进措施展开分析,在明确各项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素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工艺的改进提供良好参照。

  • 标签: α-细辛脑 合成工艺 合成机理 改进措施
  • 简介:目的:利可君合成工艺改进。方法:将中间体先生成钠盐,通过萃取,洗涤,除去残余的苯乙酸乙酯和酯溶性杂质,然后游离获得固态的α-甲酰基苯乙酸乙酯。改进的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中间体固化的问题,且纯度非常高,无苯乙酸乙酯残留,继而通过和L-半胱氨酸盐酸盐反应获得的利可君成品。结果与结论:获得高纯度的利可君,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利可君 合成工艺 白细胞减少
  • 简介: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进行总结;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常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和融会相关学科内容;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开展合作研讨性教学活动,结合最新科研成果,运用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药物开发。

  • 标签: 生物技术制药 教学改进 教学实践
  • 简介:银锌霜是我院烧伤科最常用的抗感染制剂之一,它是在磺胺嘧啶银(SD-Ag)霜的处方基础上添加磺胺嘧啶锌(SD-Zn)而成,其目的是在不增加创面刺激性疼痛的前题下增强抗菌效果,同时通过局部用药给机体补锌,促进创面愈合.可是最初我们在配制银锌霜时发现制剂不稳定,常发生乳膏出水以至完全破裂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单一的SD-Ag霜的配制过程中未曾发生.于是,我们对处方和配制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改进.

  • 标签: 配制工艺 改进 磺胺嘧啶银 磺胺嘧啶锌 膏剂 硬脂酸锌
  • 简介:2004年卫生部下达了关于《内镜清洗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办法的实施,为保证医疗安全,有效控制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院在2005年投入资金,改善内镜室的就医环境。在原有两条内镜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两条内镜,购置了标准的内镜洗涤消毒机,并配备了专门的护士,负责各种消化内镜的消毒,确保每一条内镜在使用前达到所规定的消毒标准。

  • 标签: 洗消方法 内窥镜 技术操作规范 消毒标准 内镜室 医源性疾病
  • 简介:1导尿管顶端烫穴与金属支撑丝当临床上发生导尿困难时,把金属支撑丝放入导管腔内,可增加导尿管的硬度,使导尿管容易插入膀胱。目前常用的红色橡皮导尿管顶端为一侧孔,应用不当时支撑丝则从侧孔中穿出,容易损伤其它组织。用烧红的大头针从侧孔中向顶端烧烫0.5cm的

  • 标签: 导尿管 导尿困难 中穿 导管腔 泌尿外科 尿道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合成抗丙肝新药达卡他韦。方法:以联苯和溴乙酰溴为起始原料经过傅克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缩合环化反应、经过酸性条件下脱出Boc保护基、脱水缩合,最后成二盐酸盐得到药用晶型,通过六步反应合成盐酸达卡他韦。结果总收率36.3%。结论:该方法原料易得,收率高,成本低,步骤少,操作简单易行,适合工业放大。

  • 标签: 达卡他韦 合成 改进
  • 简介:【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种信息化建设在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加快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增加着人们的生活压力,不规律的生活节奏与繁重的工作负担不仅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伤害,也威胁着人们所忽视的心理健康。抑郁症就是危害人们心理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暴增,并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和低龄化的表现,各种媒体对患有抑郁症引起自杀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因此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应该引起医学界的足够重视。米氮平就是一种通过化学物质合成的一种治疗各种抑郁症的特效药物,在临床上拥有良好的表现,它的生产的产量与成本受其合成工艺的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米氮平的合成工艺改进进行研究探讨。

  • 标签: 米氮平 合成工艺 改进
  • 简介:目的改进复方甘草片含量测定中固相萃取柱的洗脱方法。方法增加洗脱液的量,并且进行分次洗脱。结果对照品、样品在固相萃取柱中的洗脱更加完全,改进方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更接近真实含量。结论改进方法更准确。

  • 标签: 复方甘草片 固相萃取 含量测定 吗啡
  • 简介:昏迷病人不能进食,一般需鼻饲法喂养。因其在插胃管过程中不能配合,常发生插管困难,引发呼吸困难、鼻出血、呕吐、误吸等不良反应。长期鼻饲者每周更换胃管一次。频繁插管刺激给病人增加痛苦,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为提高插管一次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在传统鼻饲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昏迷病人 鼻饲法 插管困难 不良反应 一次成功率 呼吸困难
  • 简介: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有创性护理操作技术,临床工作中90%以上的住院患者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因此,如何运用最佳的静脉穿刺法,减轻患者痛苦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确保一次穿刺成功,是临床护理人员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将传统的针尖斜面向上进针法改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并对两种进针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所致患者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损伤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护理操作技术 静脉输液 进针方法 静脉穿刺法 一次穿刺成功率 临床护理人员
  • 简介:线粒体病(mitoehondrialencephalomvopathv)是指原发的由于线粒体遗传物质缺陷引起细胞内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细胞呼吸链及能量代谢障碍的一组多系统疾病。线粒体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肌肉活检,利用改良Gomori染色方法发现不整红边纤维(raggedredfiber,RRF)。尽管目前神经肌病的诊断方法层出不穷。但改良Gomori染色方法在线粒体病的诊断地位尚不能被其它的无创性检查所替代。

  • 标签: 线粒体病 染色方法 能量代谢障碍 不整红边纤维 诊断方法 多系统疾病
  • 简介:双语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与国际接轨以及与国际合作伙伴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也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为其今后英文资料的阅读、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笔者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双语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障碍,探究双语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有效组织双语教学的关键点。

  • 标签: 双语教学 障碍 改进策略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简介:目的:改进炎立消片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依利特HypersilODS2(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5:95:1)为流动相;流量1.0mL·min^-1;检测波长258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原儿茶酸进样量在0.026~0.3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92.08%,其RSD为3.66%(n=6)。用本方法和现行标准方法测定3批样品,原儿茶酸含量分别为0.078mg·片^-1(RSD=1.2%)、0.070mg·片^-1(RSD=1.1%)、0.066mg·片^-1(RSD=0.9%和0.071mg·片^-1(RSD=1.9%)、0.063mg·片^-1(RSD=2.3%)、0.053mg·片^-1(RSD=2.1%)。结论:本方法能更准确的测定炎立消片中原儿茶酸含量、大大提高色谱柱使用寿命。

  • 标签: 炎立消片 原儿茶酸 含量测定
  • 简介:次硝酸铋是一种药用原料,具有中和胃酸及收敛的作用,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腹泻等。次硝酸铋的含量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及制剂第一册》采用儿茶酚紫指示液为指示剂,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标准中描述的颜色变化现象不明显,终点不易判断。后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碱式碳酸铋含量测定项下采用二甲酚橙指示液为指示剂,颜色变化明显,终点易判断,并做了比对实验,结果较满意。

  • 标签: 次硝酸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测定方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中国药典》
  • 简介:目的改进盐酸托烷司琼的合成工艺。方法本文以吲哚-3-甲酸为起始原料,酰氯化后与托品醇钠发生缩合反应,再与盐酸成盐,纯化制得高纯度盐酸托烷司琼。结果该合成工艺避免了采用易燃易爆的正丁基锂,增加了安全性,节约了成本,且提高了收率(〉53%)。结论该方法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不用分离中间体,操作简便,该方法适合工业化生产。

  • 标签: 盐酸托烷司琼 合成工艺 改进
  • 简介:硫酸庆大霉素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其薄层色谱鉴别采用三氯甲烷一甲醇一浓氨溶液(1:1:1)刮混和,放置1h,分取混和溶液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操作烦琐,费时;展开后,标准品和供试品溶液的主斑点比移值Rf极小(0.036~0.13),各斑点间分离较差,斑点拖尾严重,即使展开时间长,分离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对其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改进后的硫酸庆大霉素薄层色谱鉴别各主斑点较清晰,比移值大,分离效果好。

  • 标签: 薄层色谱鉴别 硫酸庆大霉素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分离效果 供试品溶液 氨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