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中小学口腔卫生教育进行效果分析 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本市普通中学和小学校各选一所学校,共计736人为观察对象,参加试点调查。以口腔卫生教育前的口腔健康情况为参照,观察口腔卫生教育后中小学的口腔健康情况以分析口腔卫生教育在中小学中的作用。结果: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后,中小学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评分数值和口腔健康行为各项的数据均高于健康教育前,且差异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口腔卫生教育在我市中小学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改善口腔护理习惯,在预防龋齿上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口腔卫生教育 中小学生 作用
  • 简介: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娄底城区中小学在既往1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结合该患者一年的屈光度变化资料,研究中小学近视眼患者的戴镜习惯与其近视眼进展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已有一年前屈光度资料的单纯性低度近视眼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在既往一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资料,并作散瞳后主观验光检查。将调查对象的戴镜习惯根据其远点(Far Point,FP)及各项活动的用眼距离(D)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DRFP时戴眼镜;4)D>FP时不戴眼镜,分别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在这四种戴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做与近视进展的多重回归(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253人,平均年龄为13.04--+1.79岁,初始屈光度为一1.97-+0.56D(等效球镜度,SER),平均屈光度进展为一O.68±0.41D (SER)。调查对象发病越早,屈光度进展越大,各发病年龄组间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8.868,P=O.000);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的年龄越大,屈光度进展越小,各年龄组之间的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17.929,P=O.000)。总体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与近距离工作的时长、用眼距离和户外活动时间无明显相关。≤12岁组调查对象的近距离活动时长与屈光度进展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O.216,P=O.05)。校正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近视眼家族史、成绩等因素后,以上四种戴镜情况的时长与屈光度进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004 (P=O.11)、0.001(P=O.49)、0.004(P=O.05)和一0.002(P=O.42)。

  • 标签:   近视眼 近视进展 近距离工作 戴眼镜 户外活动
  • 简介: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娄底城区中小学在既往1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结合该患者一年的屈光度变化资料,研究中小学近视眼患者的戴镜习惯与其近视眼进展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近视眼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回顾性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已有一年前屈光度资料的单纯性低度近视眼青少年。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在既往一年内的近距离工作、戴镜习惯资料,并作散瞳后主观验光检查。将调查对象的戴镜习惯根据其远点(Far Point,FP)及各项活动的用眼距离(D)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DRFP时戴眼镜;4)D>FP时不戴眼镜,分别计算每个调查对象在这四种戴镜情况下的工作时间,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做与近视进展的多重回归(线性模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调查对象253人,平均年龄为13.04--+1.79岁,初始屈光度为一1.97-+0.56D(等效球镜度,SER),平均屈光度进展为一O.68±0.41D (SER)。调查对象发病越早,屈光度进展越大,各发病年龄组间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8.868,P=O.000);调查对象接受调查时的年龄越大,屈光度进展越小,各年龄组之间的屈光度进展有统计学差异(F=17.929,P=O.000)。总体调查对象的屈光度进展与近距离工作的时长、用眼距离和户外活动时间无明显相关。≤12岁组调查对象的近距离活动时长与屈光度进展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O.216,P=O.05)。校正年龄、性别、发病年龄、近视眼家族史、成绩等因素后,以上四种戴镜情况的时长与屈光度进展的回归系数分别为一0.004 (P=O.11)、0.001(P=O.49)、0.004(P=O.05)和一0.002(P=O.42)。

  • 标签:   近视眼 近视进展 近距离工作 戴眼镜 户外活动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康复治疗学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凸显。为了满足社会对康复治疗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康复治疗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康复治疗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对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探索,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 标签: 康复治疗学 实践能力
  • 简介:摘要: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客观依据,对于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生 学习质量评估
  • 简介:【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于国际竞争新形式、立德树人新要求、医学教育新目标的改革需求,团队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导,通过分析医学院校学风现状以及医学生期末危机,对医学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措施。旨在缓解医学生期末心理压力,致力于为医学院校的专业人才培育提供参考,以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生,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标签:   医学生 学风 期末危机 医学院校
  • 简介:摘要:伴随国家医疗体系的转型与医院药学的迅速发展,医院药学从业人员的角色也出现了变化。为此,提升药学毕业生的教学效果,很多医院药师在带教期间深入探索与实践,归纳了很多教学方式。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基于医药专业毕业生在医疗机构实习带教的实践,总结整理近些年我国发表的教学方式文献,希望为临床药学带教带来借鉴依据,促进药学教学进展。

  • 标签: 医药专业 实习带教 CBL 教学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时代大背景下,针对医疗机构人才匮乏与医学生职业逃离矛盾,进行医学生职业志向现状研究,建立医学生职业志向“政府部门—培养单位—医疗机构”三位一体激励模式,实现医学生自身、医科院校和社会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方法: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1)临床专业医学生职业规划一致度较高(2)系统阐明影响医学生职业志向的内、外在因素。(3)剖析了医学生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揭示了医学生职业逃离与医疗机构人才匮乏这一突出矛盾的深层次原因。(4)阐明了医学生职业选择动力学机制,建立了医学生职业志向“政府部门—培养单位—医疗机构”三位一体激励模式。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医学生的职业志向产生一定影响,临床专业医学生职业规划一致度较高,针对医疗机构人才匮乏与部分医学生职业逃离矛盾,建立医学生职业志向“政府部门—培养单位—医疗机构”三位一体激励模式,有利于因材施教、合理干预,促进医学生自身、医科院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职业志向 激励模式 医学生
  • 简介:摘要:《儿科护理学》是中专护理学生必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但由于该门课程较为深奥,内容专业,理论性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到,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无趣和反感。本文即从学生自身特点和课程特点出发,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如构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生互动、使用多媒体教具等。这些方法在实践中证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 标签: 中专护理 儿科护理学 兴趣
  • 简介:摘要:医学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践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其临床思维和独立操作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在医院环境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实习带教,使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医院资源,深入了解医疗流程,提高临床技能,是当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 标签: 实习带教 实践 中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分析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神经内科临床教学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医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临床教学中应用“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结果:该教学方法应用于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后,进一步促进了实习生考核成绩的改善,理论知识及实践评分较理想,教学满意度较高。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具备明显的应用价值,可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 神经内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临床与影像学复合型医学生培养模式及效果。方法:选择医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影像学培养模式,观察组采取与临床知识整合培养模式,对比两组医学生的考核成绩及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及实践考核成绩分值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深度学习 影像学 临床医学 培养模式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医学科学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这种发展及转变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不断提升,他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对医生的执业能力及医疗的疗效都提出了更高的企盼和要求[1]。为了适应这种需求,临床医生的培养体制也发生了改变,已经从数量上向质量上转变,怎么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适应人民新的就医需求是所有医学高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改革重点。我院是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根据实际需求,在中医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加深和强调“执业能力”、“医患沟通”、“医学人文”、“医德医风”等多方面的培养,尽早树立学生“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理念,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医临床医生,为在今后的执业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的发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上所有需要培养的医学能力中,“执业能力”的培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培养要素,医生如果缺乏“执业能力”,那是不可能在临床工作的。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执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环节,我们在对中医学生进行“执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进行了改革与实践研究,收效甚好。

  • 标签: [] 中医生执业能力 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 改革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