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胚胎腭器官培养模型的建立,并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形成腭裂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体外胚胎腭器官培养模型,并在培养体系内添加3.0μmol/LatRA,对照组加入相应剂量的乙醇溶液。吖啶橙染色观察胚胎腭器官体外培养效果。TUNNEL法检测体胚胎腭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mad2/3表达情况。结果通过静止法体外培养基本可以重复体内腭突接触融合过程,融合率达到82.30%(93/113)。对照组的腭突逐步发生接触,并在接触区上皮出现凋亡带,在体外培养24h的腭突中嵴上皮细胞Smad2/3呈阳性表达。48h腭突实现融合,腭突中嵴上皮消失,Smad2/3在腭上皮组织内的表达明显下降。而单侧腭突体外培养时,在中嵴上皮区域未出现凋亡现象。实验组3.0μmol/LatRA可以阻碍腭突中嵴上皮带在接触后出现的凋亡现象,同时Smad2/3在中嵴上皮内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中嵴上皮带不能消失,双侧腭突间充质无法融合。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胚胎腭器官体外培养模型,证实两侧腭突接触触发了腭突中嵴上皮部位的凋亡现象。同时证实atRA干扰了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系统在腭突中嵴上皮带的消失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导致两侧腭突不能融合。

  • 标签: 全反式维甲酸 腭裂 腭突中嵴上皮 凋亡 SMAD2/3
  • 简介:目的:研究Sonichedgehog(Shh)基因在小鼠胚胎颌面部Meckel's软骨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探讨Shh基因在下颌骨体发育骨化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hh基因mRNA在小鼠胚胎11~14.5dpc(dayspostcoitum)阶段下颌突Meckel's软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颌面形成的早期阶段(11~12.5dpc),Shh基因mRNA和蛋白在Meckel's软骨有表达且有增强趋势,但在颌面发育完成(14.5dpc)后表达消失。结论:Shh基因可能参与下颌骨体早期发育。

  • 标签: Sonic HEDGEHOG 下颌骨 发育 Meckel's软骨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甲酸对不同时期小鼠胚胎腭突区Bmpr—1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0mg/kg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C57BL/6N近交系孕鼠妊娠第10天(GD10)给予灌胃,对照组纯玉米油灌胃。GD13、GD15、GD17时取出胚胎并暴露胎鼠腭突,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对3个时期的胚胎腭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mpr-1b在不同组内小鼠胚胎腭突组织内的表达。在GD15和GD17时按照上述方法取孕鼠的胚胎腭部组织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pr—1b的mRNA表达。结果HE染色观测发现实验组腭突没有在中线处融合.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成骨中心区范围明显小于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Bmpr-1b的表达与腭突间充质组织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GD13~GD17期间实验组小鼠发育中的腭突间充质中Bmpr-1b的阳性指数得分均少于对照组。GD17时期实验组小鼠腭突间充质组织的骨组织支架面积小于对照组。RT—PCR结果显示,GD17时期Bmpr—1b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GD15。在同一时间点内,对照组的Bmpr—1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结论对GD10C57BL/6N母鼠进行atRA灌胃可导致胎鼠腭突区Bmpr-1b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腭突发育不良,腭部骨骼形成进程都受到抑制,最终形成小腭突畸形。

  • 标签: 维甲酸 腭裂 信号通路 Bmpr—1b
  • 简介:组织工程日新月异的进展为组织的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学者们将收获的细胞通过温度敏感型培养皿在体外进行孵育、增殖并构建细胞片层,保持细胞表面蛋白、胞外基质及细胞间连接的完整,将该膜片以单层、双层或多层形式植入体内可以获得缺损组织的完全再生。该方法优于传统组织工程方法,有着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文就传统组织工程方法的局限性和细胞片层组织工程的构建方法及相关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细胞片层 组织工程 再生
  • 简介:组织工程化骨是用于颌骨缺损修复治疗的一种新途径,当前其研究焦点是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这些支架通常由多孔、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制备,并且可以负载不同的生长因子、药物或干细胞。本文就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动向做一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支架 颌骨缺损
  • 简介:组织工程技术为实现牙周再生提供新方法,找到或制备合适的支架是牙周组织工程的关键。本文就理想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特点,牙周组织工程中常用支架(包括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复合支架材料)、特殊技术制备的支架材料(包括可注射支架、静电纺丝支架、3D打印支架)及尚存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方向等作一综述。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 简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可以来源于骨髓、脐带血、外周血及胎儿肝脏,其丰富的来源、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其参与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特性能够满足组织工程对种子细胞的要求,已成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新生力量。但目前来看,EPCs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较少,该文就目前有关EPCs的来源、分离与培养、鉴定、诱导与分化和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骨组织工程 血管化
  • 简介:目的观察氯化镧对植入实验犬颌骨自体骨缺损区的组织工程骨成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成年杂种犬9只。从股骨抽取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BMSCs)并诱导培养为成骨细胞。以5.564μg/ml的氯化镧(La^3+)干预第三代BMSCs并将其与猪脱钙冻干骨(fdDBM)复合,体外培养7d后植入实验犬颌骨人造骨缺损处(2cm×1cm×0.8cm),另设BMSCs加fdDBM、fdDBM及空白对照组。3个月及6个月后处死实验犬获取颌骨标本并加工处理作形态学观察及X线骨密度分析。所得数据用SAS6.12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结果BMSCs与fdDBM复合回植3个月后实验犬骨缺损能完全或大体为新生骨修复。La^3+干预组回植区新生骨的密度值较高.但与对照组的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植6个月后BMSCs加fdDBM与单纯fdDBM回植区新生骨的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二组的骨密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564μg/ml浓度的氯化镧对回植入实验犬人造颌骨缺损处的组织工程骨成骨作用无明显负面影响。

  • 标签: 氯化镧 骨髓基质细胞 组织工程骨 冻干脱钙骨
  • 简介:肿瘤、外伤等原因常造成颌面部骨组织的缺损与缺失,而组织工程已成为骨缺损修复研究的新热点。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支架材料都有其各自的特点,现就复合支架材料在口腔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与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颌面骨缺损 支架 复合材料 生物相容性 纳米材料
  • 简介:随着骨组织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寻求能够作为细胞移植及引导新骨生长的支架,以充当细胞外基质的替代物成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尝试利用生物材料复合技术,通过调节复合材料的比例及相应的组合方式使其发挥各自的优点,进而制作出理想的支架材料。本文分别就丝素蛋白、壳聚糖以及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生物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在骨组织工程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丝素-壳聚糖支架 骨组织工程
  • 简介: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此方法仅需从自体获取少量种子细胞,通过体外扩增并与适当的支架材料整合后,移植入骨缺损区或经体外培养后再移植入受区,产生新的自体骨组织并与周围正常骨愈合,达到修复目的。本文拟就组织工程下颌骨支架材料、种子细胞、生长因子、临床前研究及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骨 下颌骨骨缺损 生长因子 骨扩增 种子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作为骨修复材料的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止血机制。方法:体外测试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吸水率和膨胀度;将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置人血液浸泡后.通过血流变实验和血小板聚集实验,检测血液粘度的变化和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对血小板的黏附情况及血小板形态的影响。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10m2/g,孔隙率90%,吸水率34%,膨胀度5.6%;置入血液后,在中、高切变率下导致血液粘度增高(P〈O.05),并对血小板有一定的聚集和黏附作用。结论: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特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骨修复材料。

  • 标签: 无机活性元素 支架材料 止血
  • 简介:骨组织工程是骨缺损修复和重建的主要发展方向,使用高效的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者们利用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相结合的原理,通过转基因方法改造种子细胞,从而提高了种子细胞的成骨效率和组织工程化骨的质量。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基因修饰的种子细胞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基因 成骨作用 组织工程化骨
  • 简介:由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口腔医学会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3届口腔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高峰论坛”于2014年10月13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田卫东教授、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闫福华教授及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肖殷教授作精彩报告。3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及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动态报告对参会人员活跃思维、扩大学术视野带来积极的引导作用。

  • 标签: 口腔组织工程 重庆医科大学 高峰论坛 再生医学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生物医学
  • 简介: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骨科植入物和牙种植体的首选材料,但其较高的弹性模量对临床应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钽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孔钽具有低弹性模量、较高的表面摩擦系数、优异的生物学特性等特点,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钽及多孔钽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在组织工程学及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几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多孔钽 表面改性 植入体
  • 简介:本文简述了富含血小板血浆的制备办法,并分析了富含血小板血浆的组成成份及其作用;介绍了富含血小板血浆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工程化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阐述了富含血小板血浆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工程化骨中作用的动物和临床实验研究进展,以及在口腔腔医学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富含血小板血浆目前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工程化骨中作用及口腔临床医学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富含血小板血浆在口腔颌面组织工程化骨中作用和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富含血小板血浆 口腔颌面部 组织工程学 成骨作用
  • 简介:2006年6月12日下午,教育部“十五”“211工程”项目专家组在校长谢和平院士、副校长魏于全院士等人的陪同下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进行实地考察。周学东院长、吴亚菲书记等学院领导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陪同专家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教学实验室、华西口腔历史陈列室、口腔重点实验室、口腔临床教学楼。在口腔特诊科,王晓毅副院长还向专家们简要汇报了该院临床医疗的发展情况。

  • 标签: 华西口腔医学院 211工程 四川大学 专家组 教育部 项目
  • 简介: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积极准备、认真申请组建的“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建设,这是我国口腔医学领域的第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北京大学的第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 标签: 口腔医学院 北京大学 医疗技术 实验室 数字化 工程
  • 简介:2010年12月15日下午,“985工程”2期“口腔疾病生物学机制与防治”科技创新Ⅱ类平台建设验收会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举行。该平台经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获准建设,以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与防治研究为主线,以建设口腔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华西口腔医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经过5年的建设,在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以及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均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成果丰硕、效益可观。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生物学机制 口腔疾病 科技创新 防治 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