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2 个结果
  • 简介:慢性根尖周炎(CAP)是一类常见的根尖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在根管治疗或再治疗失败、根管解剖严重变异或需通过探查手术明确诊断等情况下,显微根管外科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CAP治疗中根尖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工作中对CA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根尖显微外科手术 慢性根尖周炎 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超声技术
  • 简介:徐筱译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技术目前被认为对于根面覆盖来说是最可预测的外科。但是,由于需要第二个手术部位获取移植组织,使得学者对其他方法产生了兴趣。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根面覆盖的新方法:微孔外科(thepinholesurgicaltechnique,PST)的可行性。这篇回顾性研究对采用PST方法治疗的43位患者的121个牙龈退缩位点的疗效进行检查,这些位点中85个为Ⅰ度或者Ⅱ度退缩,36个为Ⅲ度退缩。平均初始龈退缩为34±1.0mm。平均复诊时间为18±67个月。无第二个手术部位,仅用生物可吸收膜或脱细胞真皮组织基质作为移植材料。PST不需要松弛切口、锐性分离和缝合(当使用生物可吸收膜时)。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长2~3mm的切口(当作入路)。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疗效预测显示,完全的根面覆盖率可达到81.2%。而对于Ⅰ度和Ⅱ度退缩位点的PST效果分析显示,平均牙龈退缩减少百分率为94.0%±148%。当Ⅰ度,Ⅱ度和Ⅲ度退缩位点的数据集中起来后,疗效预测和效果分析的结果分别显示为69.4%和88.4%±19.8%。单次治疗的平均时长为223±10.1min。患者对于美观的满意率为95.1%,而且平均7.34±13.5d内可以感受到美观的变化。几乎没有术后并发症。这个结果显示PST有希望成为一个微创、可预测、有效并且省时、经济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取得很好的患者疗效满意度。

  • 标签: 根面覆盖 外科技术 微孔 疗效预测 牙龈退缩 手术部位
  • 简介:复杂牙由于位置异常、紧邻重要的解剖结构等,使得拔除难度较高,易并发不良反应,其拔除术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医生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现代外科的良好运用是操作顺利与否、不良反应多寡的关键。本文就复杂牙的定位技术、镇静镇痛技术、微创技术、纤维内窥镜技术、牵引技术以及超声骨刀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复杂牙 外科技术 牙拔除术
  • 简介:口腔显微镜和牙周内窥镜逐步应用于临床治疗,通过它们可直视软、硬组织,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大大提高治疗效率。本文对口腔显微技术做一简要介绍。

  • 标签: 口腔显微镜 牙周内窥镜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器械处理阻塞根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根管钙化、器械折断、塑化物和台阶等造成的阻塞根管130个为研究对象,在根管显微镜下使用专用超声器械进行根管再通畅,统计成功率。结果130个阻塞根管中,成功再通畅的根管有114个,总成功率为87.7%。钙化根管疏通的成功率为86.4%,塑化根管疏通的成功率为81.8%,根管内台阶去除的成功率81.0%,根管中下段折断器械取出的成功率为95.3%。结论根管显微镜和超声器械的使用,为处理阻塞根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阻塞根管 根管显微镜 超声器械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一侧基本完好,一侧病变严重的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颗。对照组行传统的牙半切术,实验组应用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术后1、3年后复诊评估其成功率以及边缘性牙龈炎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Chi-Square检验统计牙半切术的疗效,当频数少于5时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两组术后1年和3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1,P3=1),实验组术后3年边缘性牙龈炎发生率低(P=0.03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行牙半切术可以有效的保存一侧基本完好,一侧病变严重的患牙,可有效降低术后边缘性牙龈炎的发生。

  • 标签: 牙半切术 显微根周手术 超声技术 边缘性牙龈炎
  •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断治疗老年钙化根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老年患者的108个钙化根管作为研究对象,均因传统根管治疗不能成功疏通根管,应用CBCT技术检查判断根管口的位置,根管走向及位置,再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去除髓腔内及根管内钙化组织,探查并疏通根管,统计根管疏通成功率。结果:108个钙化根管中,95个根管成功疏通,成功率87.9%,根颈1/3钙化根管疏通率98.5%,根中1/3钙化根管疏通率80.0%,根尖1/3钙化根管疏通率53.8%。结论:锥形束CT与显微超声技术联合使用,对疏通钙化根管具有明显效果,为老年钙化根管提供了有效的诊治方法。

  • 标签: 锥形束CT 显微超声技术 老年 钙化根管
  • 简介:目的评价显微超声技术配合K锉取出法取出根管内折断器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管内折断器械患者49例,应用显微超声技术结合K锉取出法取出折断器械,并对不同部位的根管内折断器械的取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9例根管内折断器械共取出37例,取出率75.5%;折断器械在根管上、中、下1/3的取出率分别为100%、87.5%、44.4%。结论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结合K锉取出法是根管内折断器械取出较为理想的方法,根管下1/3折断器械取出率相对较低。

  • 标签: 牙科显微镜 超声技术 器械折断
  • 简介:目的探讨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在阻塞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根管阻塞患者89例(89颗患牙),共134个根管因钙化、器械折断、塑化治疗、折断根管桩等原因造成根管阻塞,在根管显微镜下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根管治疗,统计成功率。结果有71颗患牙(107个根管)完成根管治疗,成功率为79.8%;根管再通率为79.9%。其中钙化根管的再通率为85.3%.器械折断根管再通率为76.5%,塑化根管的再通率为73.0%,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率为100%,折断根管桩的根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超声技术的应用为临床治疗阻塞根管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根管显微镜 超声根管技术 根管阻塞 根管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钙化根管患牙,采用CBCT扫描,处理所得数据,获得牙体和根管的三维立体图像以及任意平面图像,确定根管形态、根管钙化段的位置、钙化长度等,在牙科显微镜引导下使用超声器械疏通根管.统计成功率。结果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根管形态及走向、钙化部位、钙化部分的长度及变化趋势:36例钙化根管中,成功疏通的根管有34例,成功率为94.4%:另有2例为根管全段钙化。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根管治疗,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结论CBCT可直观准确地反映钙化根管的位置,根管形态及走向,为根管治疗提供可靠信息。CB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是处理钙化根管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根管钙化:锥形束CT 牙科显微镜
  • 简介:目的:利用牙科手术显微镜对老年人下颌前磨牙扁根管的预备。方法:因龋坏、颈部楔状缺损和牙合面重度磨损所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以及因固定修复要求进行根管治疗的共69例,82颗下颌前磨牙。k锉或protaper镍钛锉常规根管预备后,再使用显微镜超声根管工作尖处理扁形根管,以完成预备。结果:常规根管治疗后显微镜观察扁根管并超声处理54颗牙齿,28颗常规根管预备后未见根管壁有遗留,其中5颗第一下颌前磨牙为双根管。结论:利用显微镜并使用超声根管工作尖ED20、ED40能有效地预备根管壁而去除遗留的坏死组织和感染的牙本质,完善根管预备,有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显微镜 老年人 扁根管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创伤外科和正颌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62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38名,采用分层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生12名,女生19名。对照组结合多媒体幻灯片,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课本内容;实验组采用数字化技术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实际操作。2个学时授课结束后,针对课堂指出的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测试,同时对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我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考试分数为73.29±8.75分,对照组为67.29±8.96分;实验组学习兴趣评分为8.33±0.80分,对照组为6.33±1.13分,2组在测试成绩和自我评价得分中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正颌外科及创伤外科的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正颌外科 创伤外科 口腔医学教育
  • 简介:2012年11月2日,由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甘肃省口腔医学会协办的“2012口腔医学新技术研讨会暨显微根管临床新技术学习班”在兰州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新村校区综合楼学术报告厅隆重开班。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赵怡芳教授、牙体牙髓科主任彭彬教授、牙体牙髓病学知名专家乐进秋教授、特诊科主任阎萍教授,甘肃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兰州市口腔医院院长张卫平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学院领导、部分师生,以及甘肃省部分口腔医疗机构医生等近200人参加了学习班。学习班由西北民族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李志强教授主持。

  • 标签: 口腔医学院 技术学习班 医学新技术 西北 民族 临床
  • 简介:由于光固化灯发出光照不均一,使得复合树脂(rbc)修复体因单体析出或内部收缩应力而导致不充分或过度固化,从而降低了rbc修复体使用寿命.该研究是为了确定两种光固化灯的光照分布及其对复合树脂材料局部的机械强度的影响.

  • 标签: 光固化灯 表面显微硬度 牙科树脂 光照 复合树脂材料 收缩应力
  • 简介:目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是一种激光扫描、计算机自动化分析与显微技术相结合的医学图像分析仪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龋病学研究,其可以在不破坏牙体及菌斑的完整性及其成分之间关系的状态下,对活细胞进行动态观察、三维重建、空间定位等,已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结构、基本原理及其在龋病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龋病学 牙面菌斑 再矿化
  • 简介:传统的埋入式和非埋入式体分别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提出,并经多中心的调查报道均有满意的成功率,而且在种植体负重后都有相似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的吸收(0.5-1.5mm)。近年来,引入了一次手术的埋入式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立即安放愈合基台。一些研究报告了这种种植方式的短期内的良好效果。最后,又提出了将埋入式种植体颈部置入牙槽嵴水平上的方式,来修复后牙缺损。这种方式有利于二期手术以及修复体的制作,并使骨的吸收减少。

  • 标签: 种植体 冠根向位置 埋入式种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