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导读:本期“出版动态”将继续介绍2014年近期出版的5本口腔医学相关书籍,内容主要聚焦于口腔临床技能。学科范围涵盖口腔种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此外还将介绍1本面向非口腔医学专业读者的书,一本关于口腔历史的科普类读物,旨在普及口腔知识,增加本栏目的趣味性。

  • 标签: 口腔医学专业 图书出版 口腔种植学 口腔修复学 口腔正畸学 临床技能
  • 简介:导读:本期“出版动态”栏目介绍了2014年4月以来各出版社出版的12本口腔医学相关书籍,含多部教材和图谱。学科范围涵盖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医学美学等领域。此外有一本面向广大社区群众的读物,其重点是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和一些防治措施,使读者了解口腔常见疾患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 标签: 口腔医学美学 图书出版 口腔健康知识 口腔正畸学 口腔修复学 口腔材料学
  • 简介:导读:本期“出版动态”介绍2014年近期出版的9本口腔医学相关书籍,内容涵盖新学期出版或再版的口腔医学专业教材,同时也囊括了口腔临床医学实用技巧的书籍,既有总体介绍,又各有偏重,适合不同层次的人们的学习需求。此外还介绍了口腔健康的大众读物,为大众普及口腔知识提供了阅读参考。

  • 标签: 图书出版 口腔医学 口腔临床医学 专业教材 实用技巧 学习需求
  • 简介:本刊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使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则
  • 简介:本刊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使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则
  • 简介:目前,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数字化修复已成为口腔修复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多种口腔修复体已可通过数字化手段加工制作。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可以为医生提供快速、高效、椅旁一次完成的临床治疗手段。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从问世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本文就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的历史演变、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 标签: CAD/CAM 椅旁数字化修复系统 口腔修复学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和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的差异,探讨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美国正畸专家认证委员会(ABO)客观评分系统(OGS)应用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30副,采用3Shape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测量项目包括ABO客观评分系统中的7项标准,即牙齿排列、边缘嵴、颊舌向倾斜、咬合接触、咬合关系、覆盖和邻接关系.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所有测量均由第一作者本人完成,先进行数字模型测量,2周后重复测量1次,数字测量结束2周后进行石膏模型测量,同样于2周后重复测量1次.用Wilcoxon法检验和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对于两种方法的可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ABO-OGS总得分及各项标准的得分在两次测量结果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可重复性的比较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58,P=0.002)、颊舌向倾斜(Z=-2.555,P=0.011)和咬合接触(Z=-3.150,P=0.002)三项标准的得分及总得分(Z=-2.217,P=0.027)的差值小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发现,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在牙齿排列(Z=-3.105,P=0.002)、咬合接触(Z=-2.415,P=0.016)、覆盖(Z=-2.818,P=0.005)三项标准的得分和总得分(Z=-4.149,P<0.001)高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论在ABO客观评分系统应用中,三维数字模型测量比传统石膏模型测量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数字模型 客观评分系统 可重复性 准确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新的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弓三维数字化(3D)模型的方法.并评价该建模方法的尺寸和咬合精确度。材料与方法:用常规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获取每颗牙齿的精确模型.用一种改良的咬合记录技术记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齿的相互关系。这种改良技术可以降低由于张口行为诱使下颌骨呈弯曲变形所导致的咬合记录的不准确性。通过采用颊前庭和腭侧两种硬性支架来防止咬合记录时记录材料的变形。全牙列人造石工作模型上耠架后.比较两种硬性支架辅助殆记录对模型咬合尺寸精度的影响。此外.试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一个健康的志愿者,采用以上的记录方法,通过检查其咬合接触的形式和接触点的分布来评价上述两种不同咬合记录技术获得的耠接触精确性。结果:使用腭侧和颊前庭硬性支架辅助进行咬合记录.测得模型牙弓宽度减少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3±0.017mm和0.269±0.114mm。腭侧硬性支架辅助咬合记录的模型尺寸精度与常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的精确度相似。3D牙弓模型得到的咬合接触形态和分布与咬合记录材料透照影像获得的殆接触相似.从而表明了这种记录方法的准确性。结论:本试验所提出的建模方法,配合使用腭侧硬性支架.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 标签: 咬合接触 精确模型 尺寸精度 牙弓宽度 数字化 牙尖交错位
  • 简介:2014年6月7-9日,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和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共同主办的“颅颌面重建与数字化外科高级国际学习班”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由颌面外科蔡志刚教授担任主席,由彭歆教授担任联席主席。来自美国、德国、韩国的3位国际知名教授担任国际教员,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九院以及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的教授担任国内教员,多名年轻医生及研究生担任操作实习教员。本次会议共有12名国际学员及30余名国内学员,国内学员主要为地方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肿瘤外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

  • 标签: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国际学习班 数字化 颅颌面 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