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喉咽反(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最早由Cherry与Margulies[1]在报道酸性反与喉后部肉芽肿病例时提出。本病未被正式命名前,曾有反性喉炎、胃咽反、咽食管反和食管外反等提法。已知LPR与某些呼吸道疾病有关,如哮喘。当哮喘患者出现咳嗽、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伴随症状时应考虑LPR。哮喘与LPR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完全阐明。

  • 标签: 哮喘(Asthma) 胃酸(GastricAcid) 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 简介:1概述喉咽反(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定义为胃内容物反至食管上括约肌(upperesophagealsphincter,UES)以上的咽喉部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的损害。1968年Delahunty与Cherry将喉咽反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refluxdisease,LPRD)这一概念提出用以描述胃内容物反至咽喉部所引起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LPRD作为咽喉疾病中一组较特殊的疾病给予关注及命名,

  • 标签: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咽疾病(Pharyngeal Diseases) 食管括约肌 上段(Esophageal Sphincter Uppe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颗牙传统冠式修复与高嵌体修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颗牙重度缺损且能定期复诊病患44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病患结合高嵌体的修复治疗方法,对照组病患结合传统冠式修复治疗方法,同时对两组修复治疗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颗牙治疗病患,经修复治疗后两组都取得较高有效率,但是实验组病患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病患高,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颗牙重度缺损病患采取高嵌体修复治疗疗法,要明显比传统冠式修复治疗好,且可有效减少牙龈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咀嚼功能恢复较好,临床修复治疗当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高嵌体 传统冠修复 对比研究
  • 简介:1前言喉咽反(laryngopharyngealreflux,LPR)是不同于食管反的另外一种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咽喉部并损伤咽喉黏膜,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一种与酸相关性疾病。虽然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人们所认识,到1968年Delahunty与Cherry率先报道了胃酸反与喉后部肉芽肿的关系,

  • 标签: 质子泵(Proton Pumps) 胃酸(Gastric Acid) 喉咽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空气不慎进入滤器动脉端导致滤器凝血级别上升,有效使用面积下降,影响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分离前置换接口,20ml注射器抽10ml盐水连接滤器动脉端置换接口将空气轻拍至滤器中间,注射器内10ml盐水先推人后回抽空气,关闭夹子连接前置换接口。结果滤器使用时间,滤器凝血级别比较,跨膜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方法可有效减少空气进入滤器防止滤器凝血堵塞,防止滤器有效使用面积下降,延长滤器使用时间,增加溶质清除,节约费用。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空气 滤器 凝血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对称性聋患者耳助听后双耳言语识别率的差别来进一步研究听觉剥夺效应。方法选取右耳助听4~5年的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15名,在标准隔声室中,测试其双耳的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闻,然后再采用汉语普通话单音节词表分别进行左右裸耳言语识别率测试,并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5名受试者右耳配戴助听器前及配戴4~5年后两耳间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右耳助听前及助听4~5年后左、右耳平均听阀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耳助听4~5年后,受试者左、右耳裸耳言语识别率存在显著性差异(t=2.76,P=0.02〈0.05)。结论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助听后裸耳平均听阈无显著改变,但非助听耳言语识别能力显著下降。

  • 标签: 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 单耳助听 言语识别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侧聋(single-sideddeafness,SSD)或不对称性听力损失(asymmetrichearingloss,AHL)患者由于双耳总和效应及静噪效应缺失、出现头影效应并影响声源定位能力,在复杂交流场合面临着常人无法体会的听觉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信号对传式(contralateralroutingofsignal,CROS)助听器、骨传导装置(bone-conductivedevices,BCDs)及人工耳蜗(CI)技术领域的进步,使得侧聋患者看到了曙光。不同装置应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结论均支持对侧聋的干预。临床上很重要的工作是要对使用不同装置(包括不采取任何处置)后的收益(甚至是潜在的负面收益)做出预期,彼此间应是可以比较的。为此需对相关适应证指标、测试方法及成效评估框架达成共识。

  • 标签: 单侧聋 不对称性听力损失 成效评估 信号对传式助听器 骨传导装置 人工耳蜗
  • 简介:目的探讨携带GJB2基因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对205例GJB2杂合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GJA1外显子2直接测序,对照组为111例听力正常成年人.结果205例GJB2杂合突变患者中,GJA1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1.45%),c.456G〉A和c.717G〉A各1例,都为杂合同义突变.111例对照组中,c.IVS2+1insA杂合突变3例(2.70%),c.466A〉G杂合突变1例.两组c.IVS2+1insA突变率无明显差异(校正χ2=0.115,P=0.735〉0.05).结论GJB2杂合突变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中GJA1检测未见致病突变.

  • 标签: 耳聋 GJB2基因 单等位基因突变 GJA1基因 DNA突变分析
  • 简介: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持续清痰。检查后发现,咽部慢性充血,声带后连合区黏膜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右侧杓状软骨声带突可见白色肉芽肿。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个月后复查,无咳嗽,无声嘶,发声疲劳、咽部异物感减轻。纤维喉镜检查示原声门后联合区的白色肉芽肿已消失。

  • 标签: 咽喉反流 声带肉芽肿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探究手术中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分析研究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措施,从而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为围术期体温的护理提供全面的保护措施。

  • 标签: 手术 低体温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控讨外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外科系列发生职业暴露的67名护士进行全程追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行问卷调查,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密切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119名外科中,67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发生率为56.30%。结论认真分析外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的因素,采取系统、全面、规范地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降低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护士 职业暴露 预防措施
  • 简介:1前言2014年3月3日是第15次全国爱耳日,主题为“爱耳护耳健康听力--预防从初级耳科保健做起”。初级耳科保健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防止听力障碍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至少50%的听力障碍是可以预防的[1],了解和认识导致听力障碍的原因并加以预防及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

  • 标签: 听力障碍 预防 感染性 全国爱耳日 干预 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