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持续开展性病监测点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动态掌握珠海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能力的整体水平,发现实验室间存在的差异,促进性病监测工作质量的提高。方法:2011-2013年间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病监测点实验室进行室间质量评价,质评项目为衣原体抗原、梅毒螺旋体血清、性病常规阅片、支原体培养鉴定、淋球菌培养鉴定,每项目各5份样本,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和回报检测结果,统计得分情况和各项目的符合率,对三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1-2013年间珠海地区性病监测点实验室性病检测水平连续3年成绩均在良好水平,已通过规范化建设的13家性病实验室3年操作水平(SI)≥0的有9家,占69.2%;未通过规范化建设的8家性病监测点实验室3年操作水平(SI)≥0的有1家,占12.5%;不同实验室操作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4);检测结果平均符合率均在80%以上,其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定性试验的平均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4.4%和97.0%。结论:通过规范化建设的性病实验室检测水平较高且结果较稳定,规范化性病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必须具有持续性,才能有效促进性病检测质量的不断提高。

  • 标签: 性病监测点 实验室 室间质评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珠海地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的敏感性及质粒介导的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水平耐药淋球菌(TRNG)流行株的变化趋势,为及时修订本地区淋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珠海性病监测点患者分离的淋球菌432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PPNG)菌株,分析所得的结果。结果:6年间共监测淋球菌432株,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3.2%(273/432)、96.3%(416/432)、100%(432/432),MIC50和MIC90均已超过了耐药标准,未检出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但头孢曲松中敏株有136株(31.5%),6年间,头孢曲松的MIC50和MIC90均有一个稀释度的增加。检验显示,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6年间耐药变化趋势以及PPNG、TRNG的流行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头孢曲松中敏率6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与2015年头孢曲松中敏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9,P〈0.01)。结论:6年间珠海地区流行的淋球菌耐药变化趋势平稳,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高耐药率情况无显著变化,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仍处于敏感范围,可作为珠海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PPNG和TRNG流行仍处于高流行率水平,头孢曲松中敏率有所下降有利于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 标签: 淋球菌 抗生素敏感性 变化趋势 PPNG TRNG
  • 简介:报道1例硬红斑.余某,男,51岁,右下肢溃疡、疼痛2年多,溃疡愈后留下了凹陷性疤痕,左小腿丘疹、溃疡反复发作2月余.PPD试验呈强阳性,胸片示右肺尖钙化病灶,组织病理见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见结核样肉芽肿.

  • 标签: 硬红斑 组织病理 诊断
  • 简介:60岁女性患者,双侧鼻根、耳后、头皮肿物伴脱发8年,具有典型的木村病皮损,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血管及淋巴组织增生,可见淋巴滤泡样结构,并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符合木村病诊断。予抗炎及抗组胺药物、小剂量醋酸泼尼松口服配合放射治疗后病情缓解。

  • 标签: 木村病 糖皮质激素 放疗
  • 简介:患者男,18岁。双侧掌跖部位皮肤增厚伴红斑、瘙痒17年,缓慢加重12年余。皮损表现为双侧手掌及足底可见广泛、对称性黄色角化性斑块,其间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斑,上覆白色鳞屑;双手掌侧及双足跖皮肤对称性粗糙、增厚,基底红色,上覆较多白色鳞屑,境界清楚;双足第4、5趾缝间皮肤浸渍发白,伴异味;双足趾甲变形、增厚呈暗黄色,无多汗。皮损组织病理示:皮肤角化亢进,角质层增厚,颗粒层及棘层均增厚,真皮上部血管周围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基因检测示:患者为SLURP-1基因c.256G>A(p.G86R)和c.212G>A(p.R71H)复合杂合变异。诊断:Meleda角化病。

  • 标签: Meleda角化病 SLURP-1基因 掌跖角化症
  • 简介:报告1例Fox—fordyce病。患者女,12岁,双腋下和乳晕、下腹、外阴出现毛囊性匠疹伴瘙痒半年。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小规则增生,小灶性海绵水肿,毛囊角栓;真皮血管周围少甜淋巴组织细胞,个别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大汗腺稍扩张,汗液潴留。诊断:Fox—Fordyce病。予口服异维A酸10mg,2次/天,0.1%维A酸乳膏及乏复打新霉素乳臂局部外刚至皮损好转。

  • 标签: Fox-fordyce病
  • 简介:患者,男,68岁。双侧肘膝关节伸侧红斑、水疱伴痒2月余。组织病理学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棘细胞间轻度水肿,局部可见表皮内疱,疱内中性粒细胞及渗液,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为主炎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核尘。直接免疫荧光示IgA真皮乳头内点状阳性,IgG、IgM、C3均为阴性。诊断:疱疹样皮炎。

  • 标签: 疱疹样皮炎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主因面部、胸前皮疹4年,加重1月,于2008年10月到我科就诊。4年前患者面部和胸前出现片状淡红色丘疹,伴有轻度瘙痒,曾于外院按"脂溢性皮炎"诊治,无好转,皮疹夏

  • 标签: 毛囊角化病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主因右颈部暗红色斑块伴瘙痒半年余,于2009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皮肤瘙痒,搔抓后局部皮肤

  • 标签: 肺癌 转移 皮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上海市郊县人,个体理发师。就诊半年前开始全身皮肤发红,3个月前逐渐加重。症状最重时,睡过一夜后的被单明显被染红。面部(左颞、左耳)、腋部、手足部、阴囊尤其明显。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未给予确诊与治疗,故于2007年4月3日来我科就诊。就诊时精神较为紧张。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 标签: 色汗症 中药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胸部淡红色皮疹半年、腹部淡红色斑丘疹2个月伴轻度瘙痒就诊。病人于半年前胸部相继出现两处淡红色斑疹,表面覆以少量鳞屑,后逐渐凸起增大呈圆形,伴轻痒。曾外用"皮

  • 标签: 鲍温病
  • 简介:报告1例肌上皮癌。患者男,61岁。左耳前起肿物3年,溃疡1年,伴疼痛10余天。体检:左耳前1个直径约3.2cm大小类圆形浅溃疡面。皮疹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结节状肿物位于真皮,边界大致清楚,肿瘤细胞呈上皮样或浆细胞样,排列成网状、梁索状或旋涡状,无腺体或导管分化;细胞中等大,核椭圆或短梭形,核分裂易见,胞浆红染,部分透明;有少量纤维间质,纤维间隔较纤细,部分玻璃样变性,将肿瘤细胞团分割成网状、条索状。免疫组化:肿瘤肌上皮标记物SMA、P63和calponin呈弥漫阳性,且细胞增殖指数Ki67约50%肿瘤细胞阳性。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特点,诊断为肌上皮癌。

  • 标签: 肌上皮癌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主因皮下结节伴咳嗽2个月于2010年10月11日就诊。2个月前突然发现左耳后及双下肢小腿散在数个皮下结节,无压痛,同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夜间尤剧烈,无发热、流涕

  • 标签: 结节病
  • 简介:报告色素性痒疹1例。患者女,27岁,腰背部红斑、丘疹、网状色素沉着伴剧烈瘙痒2月余。皮肤科检查:腰背部可见大片褐色网状色素沉着斑,左侧腰部可见色素沉着区域周围散在新发米粒至黄豆大小红色丘疹、斑片,局部表面覆以少许血痂。病理检查:表皮网篮状角化,表皮下水疱形成,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见棘层细胞内水肿,表皮真皮交界处及表皮局灶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色素性痒疹。治疗上予以米诺环素100mg/d,每日两次口服,治疗2周后好转停药,随访两月,皮疹未见复发。

  • 标签: 色素性痒疹 米诺环素
  • 简介:目的:了解珠海地区活跃在同志互联网社区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艾滋病与梅毒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特征及感染状况,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志互联网社区匿名招募MSM,在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现场咨询填写问卷,采集血样进行血清学监测。结果:共调查297人,平均年龄(28.41±5.32)岁,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45.79%),未婚者占90.24%,3个月内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者占43.43%,性病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67.71%。血清学监测167人,其中HIV阳性6人(3.59%),梅毒阳性25人(14.97%)。结论:珠海市来源于互联网社区的MSM人群高危行为普遍存在,梅毒艾滋病感染率较高,性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大力促进安全性行为,尤其需注意普及性病防治知识,遏制相关疾病的蔓延。

  • 标签: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 艾滋病 行为特征 同志互联网社区
  • 简介:患者女,29岁,左下肢出现肿胀性斑块2个月。皮肤专科检查可见左下肢小腿屈侧近腘窝处一约2.5cm×2.0cm的肿胀性斑块,在斑块的右侧有一约3.0cm×2.5cm大小皮损,淡红色,质地柔韧,有浸润感,局部温度略高,无压痛。血常规检测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正常,真皮深层、皮下脂肪间隔散在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见巨细胞。诊断为嗜酸性脂膜炎。给予患者泼尼松片30mg每日1次、雷公藤20mg每日3次治疗,皮损好转,基本消退。

  • 标签: 嗜酸性脂膜炎
  • 简介:报告1例经典型Kaposi肉瘤。患者男,37岁。双手足反复出现结节伴肿胀6年,脓疱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内散在分布肿瘤细胞团块,主要由血管内皮样细胞组成,伴管腔形成;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梭形,可见红细胞外溢及含铁血黄素沉积,散在少量单一核细胞浸润。诊断:Kaposi肉瘤。

  • 标签: 肉瘤 KAPOSI 经典型
  • 简介:报告1例羊毛状发。患者女,2岁7个月,出生后即发现头发稀少、纤细,且松软、卷曲、色淡呈黄黑色,如毳毛样,生长极缓慢,长度为2~8cm。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无家族史。

  • 标签: 羊毛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