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胰胃吻合式合理性及预防术后胰瘘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8年8月间,25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胃吻合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胰瘘、胆瘘、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1例发生术后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众多方法中,胰胃吻合能够有效预防胰瘘的发生,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胃吻合 胰液漏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毕Ⅱ式吻合联合改良Braun吻合对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的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68)和毕Ⅱ式组(n=56)。联合组患者接受毕Ⅱ式吻合联合改良Braun吻合,毕Ⅱ式组患者接受单纯毕Ⅱ式吻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Visick分级情况等。结果联合组与毕Ⅱ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反流、术后胃瘫综合征和梗阻的发生率均低于毕Ⅱ式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Visick分级情况优于毕Ⅱ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毕Ⅱ式吻合联合改良Braun吻合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毕Ⅱ式吻合术 改良Braun吻合术 远端胃癌 腹腔镜
  • 简介:胰十二指肠切除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式。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胰肠吻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肠吻合式也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胰肠吻合的历史变迁、各种式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腺肿瘤 壶腹部肿瘤
  • 简介:目前,对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手术,尽管在淋巴结清扫范围、血管脉络化层面、网膜剥离、消化道重建等诸多方面存在争议。以D2为基础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作为标准式已被广泛接受。进展期远端胃癌为各部胃癌中最常见者,因此D2或D2+根治性远端胃切除为最常见的胃癌根治式。

  • 标签: 根治性手术 远端胃切除 胃下部癌 吻合术 进展期胃癌 淋巴结清扫范围
  • 简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是常用的胆肠吻合方式,曾被公认为是“无害”的手术方式。但近数年来,已有相关报道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后多年可能再发胆管癌,并认为其是继胆管炎以外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后42年再发胆管癌的患者,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并推荐对施行胆肠吻合,尤其对于术后多次伴发胆管炎的患者,做常规随访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 标签: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肠吻合术后 胆管癌 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肠吻合术 严重并发症
  • 简介:目前进展期胃癌根治中D2淋巴结清扫被视为标准式,但胃癌根治中是否需要联合网膜切除.尚存在争议。其中争议的核心问题包括网膜切除能否能降低胃癌局部复发,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是否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结合笔者临床实践经验并且系统回顾相关网膜切除的文献,来阐述上述热点问题,期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标签: 胃癌 网膜囊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隧道式吻合法在食管癌根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左开胸两切口食管癌根治食管胃颈部吻合21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食管胃重建以手工吻合65例,机械吻合98例,隧道式吻合50例。比较分析3组的吻合时间,以及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法最低(P〈0.05)。结论食管胃隧道式吻合法可显著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 标签: 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胃吻合法 隧道式吻合法 术后并发症 吻合口狭窄 吻合口瘘
  • 简介:目的探讨圆形吻合器在肠造口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接受同一外科治疗小组手术的70例圆形吻合器肠造口患者(吻合器组)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造口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及随访情况。并与同期行传统手工肠造口的51例患者(手工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器组造口时间(12.66±2.28)min;术后发生造口狭窄、造口渗血各1例(2.86%),切口感染1例(1.43%)。手工组造口时间(24.74±2.83)min;术后发生造口并发症7例(13.73%),分别是造口缺血1例、造口狭窄2例、造口回缩2例、造口旁疝2例,另切口感染2例(3.92%)。两组造口时间、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24个月,吻合器组患者1年内造口吻合钉逐渐脱落。结论圆形吻合器行肠造口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护理方便等优点。

  • 标签: 肠造口术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圆形吻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在中下段直肠癌前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对18例中下段直肠癌切除后采用吻合器行直结肠端侧吻合,残端用缝合器关闭形成盲端,腹内一次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5个月~3年15例,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便秘1例,2例局部复发,3例死亡,余病人排便功能良好.结论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费时少,适用于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

  • 标签: 改良式直结肠端侧吻合 中下段直肠癌 切除术 术中 临床应用 弯管吻合器
  • 简介:目的探讨外左侧入路在中上部胃后壁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针对中上部胃后壁cT3或cT4胃癌患者实施外左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切除12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中、术后结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完整网膜切除,无中转开腹,中无脏器损伤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无腹腔出血、胰瘘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295.2±47.9)分钟,中失血量为(105.7±39.4)ml,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1±9.4)枚,其中淋巴结阳性数目为(4.2±2.3)枚,网膜淋巴结数目为(3.2±1.2)枚,未见阳性淋巴结,肿瘤分期:ⅡA期1例(8.3%),ⅡB期2例(16.7%),ⅢA期4例(33.3),ⅢB期3例(25.0%),ⅢC期2例(16.7%)。术后1例(8.3%)切口感染和1例(8.3%)炎性肠梗阻,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22月,中位随访时间17月,1例发生术后腹腔、腹膜转移,其余11例均无瘤生存,无一例出现吻合口复发。结论外左侧入路在中上部胃后壁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联合网膜切除是安全、可行的,为实现腹腔镜下完整网膜切除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 中上部胃癌 囊外左侧入路 完整网膜囊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应用球扩张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至2009年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使用球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18例,男11例;年龄(55~78)岁,平均64.5岁.所有患者经骨密度检测均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表现为骨折椎体局部疼痛,无双下肢神经症状.骨折椎体共33个:T82个,T101个,T117个,T1211个,L19个,L23个.所有患者中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25±0.76)ml.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X线侧位片骨折椎体后凸角,CT或MRI上受损椎管狭窄指数,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3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例患者疼痛缓解不明显,对症治疗后治愈.中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椎体前方,渗漏率为10.34%;均无神经压迫症状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2.342±1.13)分,较术前的(6.58±1.3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角为-3.36°±15.78°,较术前后凸角-5.32°±16.17°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受损椎管狭窄指数(85.14%±10.12%)与末次随访时(84.07%±11.3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应用球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结果满意.

  • 标签: 骨质疏松 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
  • 简介:目的本文报告2例鼻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结合文献探讨鼻腔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例鼻腔神经内分泌癌作了临床分析总结,女性1例,男性1例,病变均位于右侧,病程为3mo,1例病人病变范围广泛。单纯放射治疗1例,1例行综合治疗。结果经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证实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病人均随访中,1例病人已存活3a,1例存活已1a。结论鼻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不易和小细胞肿瘤鉴别,确诊需行免疫组化或电镜检查,为高度恶性肿瘤,发现时多数病变范围广范,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治疗中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鼻腔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病人 电镜检查 病变范围 肿瘤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探讨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7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和保护因素。结果腹腔镜下胃癌手术810例(全胃切除560例,远端胃切除250例),开腹胃癌手术1260例(全胃切除840例,远端胃切除420例)。术后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2.80%(58/2070),腹腔镜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35%(11/810),开腹术后发生率为3.73%(47/12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院联合脏器切除(B=3.549>0,OR=34.773>1,P=0.000)、糖尿病(B=1.338>0,OR=3.812>1,P=0.000)、术前低蛋白血症(B=0.654>0,OR=1.922>1,P=0.049)、术前新辅助化疗(B=0.694>0,OR=1.530>1,P=0.043)均为独立危险因素,而腹腔镜(B=-1.459<0,OR=0.233<1,P=0.000)为保护性因素。结论对于胃癌手术,腹腔镜手术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联合脏器切除、糖尿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新辅助化疗是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高危因素,而腹腔镜手术为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保护性因素,合理应用腹腔镜及恰当处理有助于降低胃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腹腔镜胃切除术 胃癌 吻合口漏
  • 简介:目的探索完整网膜切除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传统腹腔镜辅助D2根治基础上,腹腔镜下尽可能完整的剥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87.3±31.2)min,网膜切除时间(45.3±20.1)min,中失血(75.5±12.3)ml,术后住院时间(11.3±6.0)d.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1.3%(5/16),包括腹腔感染1例(6.3%)、切口感染1例(6.3%)、肺部感染2例(12.5%)、尿路感染1例(6.3%).无胰瘘、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对进展期胃癌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并网膜完整切除安全可行,中应注意重要的解剖标志及正确的解剖层次.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网膜囊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肝胆管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肝胆管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胆管腺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12例患者4例误诊为肝囊肿,8例行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胆管腺瘤,术后病理确诊.全部患者行肿瘤标记物检查未见异常.2例患者总胆红素水平轻度升高.12例患者全部行切除,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肝胆管腺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血清学检查价值有限,影像学结合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疗效确切,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肝胆管 囊腺瘤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2008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24例的临床资料及CT特征。结果:侵犯单个鼻窦肿瘤12例,其中筛窦8例,上颌窦4例,伴有鼻腔侵犯6例。肿瘤同时侵犯多个鼻窦和鼻腔12例,其中上颌窦和筛窦8例,筛窦和额窦4例,均有鼻腔侵犯。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的CT表现为鼻腔鼻窦内单发类圆形或不规则性高密度肿块,部分区域可见低密度影,其周边出现完整骨性包壳,呈膨胀性生长,周边组织受压变形但分界清楚。结论:螺旋CT扫描是诊断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最常用和有价值的影像检查手段。

  • 标签: 鼻腔 鼻窦 纤维瘤 骨化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肠道准备和不同肠道准备方法[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bowelpreparation,MBP)/口服抗生素]是否影响结直肠手术的特定结局。方法从2012年启动的美国国家外科质量改进计划中的结肠切除的数据库中提取研究对象的资料,包括是否使用肠道准备、肠道准备的类型以及结直肠术后特定的并发症。对于接受择期结直肠手术的患者,我们使用无校正的或校正的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术前联合MBP与抗生素(MBP+/ABX+),单独使用MBP(MBP+/ABX-)以及不使用肠道准备(no-prep)对预后的影响,特别是对吻合口瘘、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infection,SSI)和肠梗阻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442名患者,no-prep组2296例(27.3%)、MBP+/ABX组3822例(45.3%)和MBP+/ABX+组2324例(27.5%)。组间的基线资料基本相似,但no-pre组在既往败血症、腹水、糖皮质激素使用、出血和肿瘤播散上稍比其他两组多。与no-pre组相比,MBP无论是否联合使用抗生素都与术后肠梗阻(MBP+/ABX+:OR=0.57,95%CI:0.48~0.68;MBP+/ABX:OR=0.78,95%CI:0.68~0.91)和SSI(MBP+/ABX+:OR=0.39,95%CI:0.32~0.48;MBP+/ABX:OR=0.80,95%CI:0.69~0.93)发生率的降低相关。MBP+/ABX+组患者比no-pre组患者具有更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OR=0.45,95%CI:0.32~0.64)。多因素分析发现,联合使用抗生素的MBP方法与吻合口瘘(OR=0.57,95%CI:0.35~0.94)、SSI(OR=0.40,95%CI:0.31~0.53)及术后肠梗阻(OR=0.71,95%CI:0.56~0.90)发生率的降低独立相关。结论上述结果阐明了近50年来的一个争议——肠道准备是否可改善结直肠术后的结局。联合使用口服抗生素的MBP方法可有效降低接近一半的SSI、吻合口瘘及肠梗阻这些结直肠术后最常见最麻烦的并发症。

  • 标签: 肠道准备 吻合口瘘 结直肠手术 前联合 结肠切除术 改进计划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年9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行局部切除5例,局部扩大切除9例,单纯乳房切除4例,改良根治2例,皮下腺体切除加乳房再造1例。随访至2004年12月,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率9.5%。结论乳腺叶状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其预后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以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 标签: 乳腺叶状囊肉瘤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