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创面治疗(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NPWT)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databas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且配合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英文检索关键词:“negativepressuredressing”,“negativepressuretherapy”,“negativepressurewoundtherapy”,“subatmosphericpressuredressing”,“subatmosphericpressuretherapy”,“suctiondressing”,“topicalnegativepressure”,“VAC”,“vacuumassistedclosure”and“vacuumtherapy”,“vacuumsealing”,“foamsuctiondressing”,“topicalnegativepressure”and“suctiontherapy”。中文检索关键词:“VSD”,“VAC”,“封闭引流”。纳入应用NPWT与传统换药治疗开放创面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va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初检文献12214篇,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个研究(845例)。7个研究以慢性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8。P<0.05,提示NPWT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换药组;5个研究以急性创面经治疗后可以关闭创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001。P<0.05,提示急性创面经治疗后NPWT组可早于传统换药组关闭创面;6个研究以创面大小的改变率为观察指标,结果P=0.04。P<0.05,提示NPWT组创面缩小快于传统换药组。结论NPWT治疗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开放创面存在优势,可缩短急慢性创面闭合时间及加快缩小创面。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创伤和损伤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质管理循环即Plan-Do-Check-Action(PDCA)的方法,对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拔管率由改善前的25.5%降低至改善后的7.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拔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科室内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腹腔引流管 非计划性拔管
  • 简介: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数的修约应遵照“四舍六入”的法则进行:①.数的修约规则的简明口诀:4舍6入5看后,5后有数便进1,5后为0看左数,左数奇进偶舍弃。②.数的修约操作示例见表1。

  • 标签: 数字用法 修约规则 国家标准 出版物
  • 简介: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线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mCRC)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0例经组织或细胞病理学证实的mCR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与线化疗药物联合治疗。贝伐珠单抗剂量为5mg/kg每2周重复,或7.5mg/kg每3周重复。线化疗方案:18例联合L-OHP为主方案(FOLFOX方案或者CapeOx方案),12例联合CPT-11为主方案(FOLFIRI方案)。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信息。结果30例中无CR患者,PR15例(50.0%),SD10例(33.3%),PD5例(16.7%);客观有效率50.0%,疾病控制率83.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809个月(95%CI:4.079~15.921)。贝伐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3例、鼻衄1例、蛋白尿1例。另有2例出现血液毒性,考虑和化疗相关,接受CPT-11方案者中4例出现迟发型腹泻。但上述副反应程度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未影响治疗。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线化疗对mCRC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患者耐受可,是mCRC线治疗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一线化疗
  • 简介:1.徘徊在死亡线上,生命成了未知数1992年的初冬,我经期有些不正常,妇科各项指标都正常;我无意中对医生说两个乳房形态有些不一一样,医生建议我去合同医院再做检查,我立即去了天坛医院,

  • 标签: 抗癌 天坛医院 乳房形态 医生
  • 简介:目的:评价多西他赛(TXT)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和三药联合方案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两组。三药联合组41例,采用DOF方案:TXT75mg/m^2静滴,d1,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药联合组45例,采用DO或DF方案:TXT75mg/m^2静滴,d1,L-OHP85mg/m^2静滴,d1或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组均21天为周期,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8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三药联合组与两药联合组相比,有效率(RR43.9%vs37.8%),疾病控制率(DCR68.3%vs64.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9个月vs5.8个月),中位生存期(OS10.9个月vs9.8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合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药联合组(8.9%vs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以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与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前者安全更好。

  • 标签: 晚期胃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 简介:品味生活栏目开办两年多来,为您开启了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知识窗口。上年度我们以和谐与健康为主题,与您分享了如何做到人际之间的和谐,人自身的身与心的和谐。本期开始,我们以品味生活,让生活更有品位的话题为主,重点与大家分享如何掌握时尚、美丽与健康的些理念、方法,为您身心愉悦,生活更有品位助力。

  • 标签: 生活 品味 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 健康 品位
  • 简介:背景及目的:RTOG98—02是项前瞻的3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是观测在放疗联合PCV化疗治疗2级胶质瘤的疗效。已发表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PCV联合放疗可使患者有无进展生存获益但无总生存获益(5-PFS:46%vs63%;5-OS:63%vs72%)。因2级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较长,因此强化治疗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也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研究了PCV联合放疗对比单独放疗对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联合放疗 认知功能 PCV 患者 强化治疗
  • 简介: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癌和滤泡癌,其中甲状腺滤泡癌生长缓慢,其发病率远低于甲状腺乳头癌,而且体积小、生长缓慢,常无明显的局部恶性表现。然而Do等[1]研究发现甲状腺滤泡癌的骨转移发生率(6.8%)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癌的骨转移发生率(0.4%)。临床上甲状腺滤泡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以肋骨、髂骨和胸骨多见,以溶骨性病变为主。骨转移会引发骨痛、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的影响[2]。同时,甲状腺滤泡癌骨转移患者的10年生存率为13%~21%[3]。因此,对甲状腺滤泡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2013年12月9日,我科收治1例甲状腺滤泡癌多发胸椎转移病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滤泡癌 癌骨转移 胸椎 多发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转移患者
  • 简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不能使泌乳素水平正常化和大泌乳腺瘤体积缩小50%者称多巴胺受体激动刹耐药。在用溴隐亭治疗的患者中约25%患者和使用卡麦角林患者中约10—15%患者泌乳素不能正常化。使用溴隐亭患者中大约有1/3患者和在使用卡麦角林患者中约10—15%患者的肿瘤的体积缩小未能超过50%。对这些患者的处理方法包括换成另种多巴胺激动剂,或增加药物的剂量只要有持续响应于剂量的增加和高无不良影响。经蝶手术也是种选择。如有卞育需求的.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使用。对于那些不渴望生育的.雌激素替代在大腺瘤中是可以使用的,同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必要的,尽管控制肿瘤的生长依然是个问题。在许多患者,只要没有肿瘤增长,轻度的甚至没有肿瘤缩小是可接受的。激素替代[雌激素或睾丸酮]可能引起多巴胺激动剂的效能的降低。减少内源雌激素,用选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芳香酶抑制剂是潜在的治疗方法。替莫唑胺可能对浸润,其他药物难治泌乳素腺瘤有效。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难治性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药物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残端神经瘤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截肢术后痛残端神经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其中19例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骨内置入组),术中用锐利的刀片将神经瘤近端锐切断直至神经断端外露正常的神经纤维束为止,在邻近的骨质用电钻钻两个骨洞,两个骨洞之间用刮匙刮通,游离神经主干使其神经残端能充分放入骨髓腔内,使神经断端从个骨洞穿入,从另个骨洞穿出,用8-0无创伤缝线缝合神经外膜与骨膜固定4~6针,可缝合穿出部位骨膜,闭合骨洞,保证神经残端在骨内增生,避免残端神经瘤外露。另外18例行肌内置入(肌内置入组),神经瘤处理及神经游离同骨内置入组,在周围邻近肌肉顺着肌肉纤维剥离形成肌肉盲袋,可行肌肉纤维缝合形成盲袋,将神经断端置入肌肉盲袋内,利用纤维外科技术缝合神经外膜与肌纤维固定4~6针。术后定期随访。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平均随访25(16~40)个月;骨内置入组及肌内置入组术后的早期(术后1年内)手术优良率分别为93.75%和92.86%,中期(术后1~3年)手术优良率分别为87.50%和57.14%。两组的优良率比较以及骨内置入组早、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肉内置入组早期与中期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神经断端双骨孔骨内置入治疗痛神经瘤,可以取得中期稳定的疗效。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截肢残端 治疗结果
  • 简介:孙健升教授,现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全国商务管理研究会理事,智慧谷企业家学习俱乐部副主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高级培训课程特聘教授。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首讲《阳光心态十二讲》专家。《癌症康复》杂志连续刊登了孙健升教授撰写《阳光心态灿烂人生》书的部分内容,深受读者喜爱。孙教授向编辑部表示,他愿意无偿给《癌症康复》杂志供稿,借助这平台为癌症患者的康复多尽份力。在此,我们代表广大读者向孙教授表示深深地感谢!,

  • 标签: 阳光心态 人生 和谐 平衡 中国人民大学 癌症康复
  • 简介:垂体瘤是良性的.但局部侵犯到邻近的组织如海绵窦和硬脑膜并不少见。些具有这样侵袭的肿瘤对常规的治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倾向于复发。尽管有几个基于组织分析的分子标记已有应用.但早期预测哪些垂体肿瘤会复发和/或表现出侵人性仍有困难。针对侵袭垂体瘤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等手段的综合治疗.但在些病例中效果欠理想。早期诊断并早期使用多模态的综合治疗对些侵袭/复发性的垂体腺瘤可能是有效的。要开发治疗这些亚型的垂体腺瘤的额外的治疗选择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虽然目前尚不可能在就诊时就明确侵袭和,或复发性的垂体肿瘤的诊断.但更广泛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和标准化的使用“非典型垂体腺瘤”的组织病理学标准,对早期诊断有辅助意义。早期积极治疗是必要的.而最近探索的靶向治疗也可能提高疾病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侵袭性垂体腺瘤 治疗表现 垂体癌 侵袭性垂体瘤 分子标记技术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骨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14公济骨科论坛将于2014年5月23~25日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由蔡郑东、王秋根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将聚焦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骨肿瘤外科及骨科护理的热点问题与新技术进行重点研讨,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相关内容作精彩报告。

  • 标签: 《中华骨科杂志》 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 会议 创伤中心 创伤骨科
  • 简介:浸润乳腺癌由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生物学潜能等方面均不同的组异质性病变所组成。因此,正确的浸润乳腺癌分类是判别病变范围、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科研协作交流的重要条件和标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为WHO乳腺肿瘤分类法,该方法建立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病变侵及范围、激素受体状态等基础上。近年来,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发展迅速,初步研究已表明其能更精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并有利于选择和研究更具针对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分类 TNM分期 组织学分级 组织学分型 生物标志物
  • 简介:背景欧洲每年约有35万男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癌的常规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及放疗,手术意味着前列腺将被彻底切除,其可能带来阳痿和尿失禁等副作用;而放疗则以高能量的辐射照射肿瘤来抑制癌细胞和肿瘤的生长,其可能损伤周边器官。瑞典的个研究小组进行了项大规模的观察研究,对比手术治疗和放疗对生存率的影响。

  • 标签: 前列腺癌 放疗 癌切除术 死亡率 根治性 疗效
  • 简介: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人类脑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患者预后差。近年来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GBM的理解也从病理学诊断逐步转向分子病理机制,基于肿瘤遗传学特征标记的分子分型相继产生。目前国际上根据GBM基因表达及改变的差异,将其分为经典型、神经元型、前神经元型、间质型四种分子亚型。本文简要介绍了人类胶质母细胞瘤这四种亚型的分子特征,重点关注经典型GBM中EGFR、PTEN、P13K、CDKN2A四种特征基因的变异情况,并且对相关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 标签: GBM 分子分型 分子靶向治疗 经典型GBM 基因变异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治疗得到较快发展,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复发率仍然较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被认为与HCC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第二致癌过程。目前抗病毒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已取得些进展,本文就此作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 简介:HPV作为宫颈癌发病的明确病因已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发现的HPV有120余种,研究证实不同型别HPV所表现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有明显差别,因此明确HPV感染与疾病的相互关系,对认识不同病毒致病特点、有针对的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HPV感染 不同型别 癌症
  • 简介: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首例应用是1940年Moore等[1]为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植入的股骨上端金属假体。直到植入后2年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该假体直未发生无菌松动。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2],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也较少。20世纪下半叶,放化疗的进步为原发骨肉瘤及转移瘤的保肢治疗创造了条件[3-5]。肿瘤型人工关节假体的应用才逐渐广泛。

  • 标签: 假体无菌性松动 人工关节假体 肿瘤型 相关因素 原发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