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描述并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的下尿路尿动力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neuropathicbladder-sphincterdysfunction,NBSD)及原发性遗尿症患儿(primarynocturnalenuresis,PNE)的尿动力检查结果,比较两种疾病患儿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充盈期逼尿肌压、尿道功能长度(functionalurethrallength,FUL)及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urethralclosurepressure,MUCP)四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NBSD和PNE各纳入200例,分别为NBSD组和PNE组。NBSD组患儿中,逼尿肌反射亢进占69.0%,MUCP降低占91.0%,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占65.5%;PNE组中,逼尿肌不稳定、充盈期逼尿肌压升高者分别占45.0%、43.5%,MUCP降低者占37.5%,两组间各项异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SD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35.52±4.38)cmH2O、(1.73±0.13)cm、(42.84±4.54)cmH2O;PNE组患儿充盈期逼尿肌压、FUL及MUCP的均值依次为(17.32±2.42)cmH2O、(3.16±0.17)cm、(83.10±6.99)cmH2O;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遗尿症患儿相比,神经源性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患儿下尿路尿动力表现异常率偏高,这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与方向。

  • 标签: 膀胱 神经源性 膀胱疾病 尿动力学 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流动力、血管活性因子及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36例患儿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指标及血管活性因子[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的变化情况,分析超滤液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心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XB2和sE-select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6-keto-PGF1α和ED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超滤液显著降低了内皮细胞的跨细胞电阻(P〈0.05)。结论与常规容量血液滤过治疗相比,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流动力及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高容量血液滤过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因子 通透性 儿童
  • 简介:目的评估中国学习困难和正常儿童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测量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MDConsult、中图公司免费外文期刊整合库(cnpLINKer)、中国知网和万方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5月.获得中国学习困难和正常儿童WISC测量的对照研究,WISC中文版本为北京师范大学版(WISC-CR)或湖南医科大学版(C-WISC).提取总智商(FIQ)、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分析,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23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研究实施地均为中国大;10篇文献采用WISC-CR,13篇文献采用C-WISC;12篇文献研究现场为医院门诊或儿童保健门诊,对照组基本为来院智力检测的正常儿童;13篇文献研究现场为学校,对照组来自同校或同班同学.①FIQ、VIQ和PIQ异质性检验提示具显著异质性,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FIQ、VIQ和PIQ的WMD分别为-16.23(95%CI:-18.20~-14.25)、-18.90(95%CI:-21.04~-16.77)和-11.92(95%CI:-13.90~-9.94);学习困难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001).②对纳入文献的依据诊断方法、研究现场、WISC版本行异质性原因分析,结果显示不能消除异质性.③对VIQ和PIQ各分项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VIQ的6个分项(常识、类同、算数、词汇、理解、数字广度)和PIQ的5个分项(填图、排列、积木、拼图、译码)的文献间均具显著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学习困难组VIQ和PIQ各分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中国大学习困难儿童FIQ、VIQ和PIQ低于正常儿童,VIQ的延迟发展更明显.VIQ和PIQ各分项中以常识、类同、积木和译码的延迟发展更明显.

  • 标签: 儿童 学习困难 智力结构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言语智商 操作智商
  • 简介:目的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根治方法有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估中国大经导管堵闭和外科手术修补VSD对照研究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国大经导管堵闭与外科手术治疗VSD的文献。制定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筛选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Shekelle等建议的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对患者的年龄、体重、VSD大小和住院天数等进行分析比较;对手术成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应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文献纳入分析,均为单中心的非随机对照研究(11a级)。经导管堵闭组和外科手术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导管堵闭组患者的体重较重,治疗的VSD直径较小。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导管堵闭组的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97.6%vs99.2%,P=0.007);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vs1.4%,P=0.51);两组残余分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vs3.2%,P=0.91);经导管堵闭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10.1%vs25.7%,P〈0.00001);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vs6.6%,P=0.61);经导管堵闭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0vs7.6%,P=0.002)。结论经导管堵闭VSD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治疗有选择性,长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对具有适应证的VSD患者,可优先考虑经导管堵闭治疗。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导管堵闭术 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的外科干预指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例经手术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动力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正规内科治疗(治疗时间17~36d)无效而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未发现肠道畸形,均行末端回肠造瘘术以及肠活检术。待患儿体重≥5kg时,行二次手术关闭造瘘。收集同时期10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的肠动力不足、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通过各项指标(呕吐次数、胃潴留次数、暂禁食或减少奶量与喂奶次数等)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患儿肠动力障碍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手术组患儿肠动力障碍较对照组更严重,内科治疗无效。手术组10例患儿中9例存活,1例死亡。存活的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二期手术关闭造瘘后,7例排便正常,2例有轻度便秘。两次手术病理结果提示患儿肠神经节细胞有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结论对于患有动力性肠梗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内科正规治疗3周仍然无效者,应及时行末端回肠造瘘术。待患儿体重≥5kg时可择期行关闭造瘘术,关造瘘前应充分评估远端肠管是否通畅以及肠神经节细胞发育情况。

  • 标签: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肠梗阻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腹部手术后咀嚼口香糖是否能促进肠动力的恢复,并从神经和体液两方面因素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4例肠吻合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试验组于术后第1天晨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直至开始进食,每日3次,每次1h,对照组禁食。记录两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并于第3次咀嚼口香糖后1h抽取血液检测胃泌素和儿茶酚胺(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两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血胃泌素及儿茶酚胺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为术后63h,对照组为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5,P〈0.05)。试验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5,P〈0.05),而两组肾上腺素(t=1.201,P〉0.05)及胃泌素(t=0.418,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假饲原理,腹部手术患儿术后嚼口香糖有助于肠功能的早日恢复,其作用机制与血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腹部/外科学 胃肠活动 口香糖
  • 简介:目的研究外源性甲状腺素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围术期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将20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患者,随机分为A组(用药组)和B组(对照组),A组除常规围术期处理外,于术前2d至术后第3d口服甲状腺素片,0.4mg/kg/d。b组只作常规围术期处理,未用药。两组均于术前、术中、术后第1d、术后第3d测定血浆T3、T4及FT3,浓度以及心率、血压,并记录,比较两组T3、FT4、FT3、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术前甲状腺素无显著差异,术后均存在甲状腺素水平下降,A组甲状腺素水平术后恢复正常较快.动脉血压较稳定.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循环系统功能稳定。结论围术期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素,有利于改善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的低甲状腺素状态,能改善术后心功能,维持循环系统功能的稳定。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血液动力学 甲状腺素/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