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产程的应用。方法:对产程进行分析。结论:利用产程观察产程,对于界定头位分娩时正常产与难产,及时发现难产倾向,进行适当处理十分重要。同时对提高产程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病率和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均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产程图 产程 应用
  • 简介: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部检测早期妊娠子宫动脉血流血流参数和频谱特征,建立11~14孕周双侧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的正常值范围。方法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于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建档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207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11~14周检测子宫动脉血流PI值,记录舒张早期切迹。结果111~14孕周子宫动脉血流PI值呈正态分布,PI值正常参考值范围(95%的界限)PI(1.48±1.10)。2在11~14孕周,78.7%的孕妇存在子宫动脉切迹,其中双侧子宫动脉切迹约54.6%,单侧子宫动脉切迹24.1%。3双侧子宫动脉手动描迹和机测获得的P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妊娠子宫动脉血流PI值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本研究建立经腹超声11~14孕周血流PI值参考值区间并记录舒张早期切迹特征,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早期妊娠异常子宫动脉血流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 标签: 子宫动脉 子宫胎盘循环 多普勒 妊娠早期
  • 简介: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应用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产科病房的212例头位难产初产妇,根据产程分为新产程组和旧产程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科干预措施、临床表现及妊娠结局。结果新产程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均较旧产程组有显著变化,产科干预措施明显减少、剖宫产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临床表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产程处理头位难产初产妇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科干预措施,有助于对初产妇头位难产做出及早的诊断。

  • 标签: 头位难产 初产妇 产程图 产程处理 剖宫产率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多切面超声心动诊断妊娠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及外院来本院会诊的可疑心脏结构异常,并行超声心动检查的165例中期妊娠胎儿病例资料,将超声心动检查结果与最终尸检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①超声诊断并经尸检证实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共107例(64.85%)。其中单纯型26例,占24.30%;复杂型81例,占75.70%。②存在室间隔缺损(VSD)共67例,占62.62%,发病率最高,包括单纯型VSD12例(17.91%),复杂型55例(82.09%)。③107例CHD引产后与尸体解剖相对照,两者完全符合87例,占81.3%;基本符合13例,占9.88%,不符合者7例,占6.54%。④超声心动诊断复杂型CHD与尸检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09(P=0.00),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2%和90.91%。结论联合多切面技术的超声心动对胎儿CHD产前筛查具有较高准确性,是产前筛查胎儿CHD的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等优点,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胎儿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价值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C、TG、L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辅助治疗高脂血症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血脂,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脂血症 辛伐他汀 血脂
  • 简介:<正>本文发表在2010年《CardiovascularUltrasound》杂志上。该文具体地描述了11种切面的获得方法,并配以详尽的图解。胎儿位置的标准化在体积分析中至关重要,由于胎儿心脏较小,即使相交切面很小的偏差也会限制所需诊断信息的获得。理论上,相交的两个任意心脏切面都能获得,作者描述了一种从胎儿STIC容积数据库显示11个胎心切面的方法。具体方法为:横向获得200例妊娠15~40周正常胎

  • 标签: 胎儿超声心动图 心脏容积 胎儿心脏 获得方法 具体方法 数据库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宫外孕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2例宫外孕患者,分别应用腹腔镜手术(56例)和传统开腹手术(56例)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例数、术后镇痛、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是否需镇痛处理和平均住院日的指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安全,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发生率少等优点。

  • 标签: 宫外孕 腹腔镜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140例宫颈糜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Leep刀治疗,为观察组,另一组进行微波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Leep刀治疗宫颈糜烂安全有效,术后修复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LEEP刀 宫颈糜烂 疗效
  • 简介:我们通常食用的酱油,含有非常高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它可有效清除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效果比维生素C和E高十几倍。因为酱油可不断地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而维生素C、E在清除一定量的自由基后就会失去效能。每滴酱油在一分钟内清除的自由基介于47~147单位,超过红酒十几倍。并且,酱油中的抗氧化天然成分,还可延缓人体衰老。

  • 标签: 维生素C 酱油 抗衰老 抗氧化成分 天然成分 自由基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病房健康教育效果的探索与实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128例病人问卷调查。结果:护士积极性不高,工作量大,缺乏良好的健康教育技巧等是影响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如下对策:充分调动和加强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根据工作量进行弹性派班;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知识平均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 标签: 健康教育 效果 探索 实践
  • 简介:目的:评价我院实施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路径后有关平均住院天数及费用情况。方法:比较临床路径实施前、后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平均术前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检查费、药费、总住院费用。结果:应用临床路径可以缩短患者的术前住院时间15.49%,平均住院日减少16.70%,降低患者的总住院费用8.05%、检查费用12.81%及药费11.91%。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路径可以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成本,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控制医疗费用,减轻看病负担。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临床路径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案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细节护理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细节护理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可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构建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细节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脉冲波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15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在产程中使用GT-4A分娩镇痛工作站。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儿的影响,并将镇痛组与75例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初产妇即PCEA组分娩方式及缩宫素使用率进行比较。结果镇痛组镇痛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镇痛组与对照组的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评分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组与PCEA组比较缩宫素使用率及阴道助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镇痛组明显低于PCEA组。结论GT-4A分娩镇痛工作站为非药物非创伤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缩短产程,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提高产妇对分娩的依从性,能降低剖宫产率,操作简单,产妇易于接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GT-4A分娩镇痛工作站 硬膜外自控镇痛 疼痛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信息化管理的实施及在护理工作中产生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实行信息化管理后与实行前的门诊护理管理作一比较,并进行总结。结果:信息化管理提高门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门诊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就医服务。结论:实施门诊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良好,值得在医院内推广。

  • 标签: 信息化管理 护理 病人满意度
  • 简介:目的:观察胃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为主。28例患者均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术后病情复发,进行二次手术,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5例患者死亡。结论:由于胃肠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固术前临床诊断确诊率不高,在临床实践中,应首先进行肿瘤类型判别,根据肿瘤类型选定手术方式,通过综合分析提高胃肠肿瘤确诊率,目前针对胃肠道肿瘤采取手术治疗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胃肠肿瘤 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普外科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0例普外科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依从性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通外科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和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普通外科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预防保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于本院进行龋齿检查的160例儿童,根据受检儿童的体重情况分为2组,肥胖组37例,正常组123例,对其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口腔的预防和保健,并分析对比其预防保健效果。结果:正常组龋齿发生率为5.7%,肥胖组龋齿发生率为29.7%,肥胖组儿童龋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儿童常吃甜食、油炸食物及未定期刷牙的人数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经口腔预防和保健,正常组龋齿儿童有6例好转,肥胖组有4例好转,肥胖组龋齿儿童好转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肥胖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包括常吃甜食、油炸食物及未定期刷牙等,应及时进行预防治疗和口腔保健,减少龋齿发生。

  • 标签: 肥胖儿童 龋齿 预防保健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MCu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要求行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IUD的妇女360例(观察组)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复潮后要求放置IUD的妇女240例(对照组),排除禁忌证,放置MCuIUD。术后填写统一记录,并于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带器妊娠率、累积续用率及月经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28%、0.42%;脱落率分别为0.28%、0.42%;因症取出率分别为1.11%、1.25%;续用率分别为95.83%、9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器后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MCuIUD,并不增加痛苦且安全可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人工流产 即时放置 MCU IUD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终止妊娠时机的选择。方法:对我院199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30名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名妊娠合并肝硬化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期者19名,其中1名孕妇死亡,4名上消化道出血,5名胎死宫内,9名产后出血;代偿期者11名,1名产后出血,没有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但1名胎死宫内,没有出现孕产妇死亡。结论:肝硬化患者应在肝功代偿期妊娠,而且妊娠时应得到专科医生指导,使妊娠风险降到最低。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应是孕33~35周。

  • 标签: 妊娠 肝硬化
  • 简介:目的:对更年期妇女采取有效的早期健康教育,促进更年期妇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出现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方法对顺德某社区居民进行更年期妇女进行调查问卷方武,了解对疾病的认识,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社区健康教育,比较2组人群在健康教育前、后的行为的转化及发病人数。结果2年社区健康教育后,干预组在干预后不良行为的转化率及知晓率均较干硬前明显升高,干预后减少发病人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对更年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不但可以解除更年期妇女对疾病的恐惧,而且还可以帮助她们建立健康生活方武,从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 标签: 更年期妇女 社区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