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上皮卵巢复发的特征及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2002年8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171例上皮卵巢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61例复发病例进行比较.结果171例上皮卵巢中,61例复发,总复发率35.7%.有乳腺癌及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症的患者复发率为45.5%,有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复发率为100%;Ⅰ、Ⅱ期复发率15.2%,Ⅲ、Ⅳ期复发率48.5%(P<0.05);低分化者复发率47.2%,中高分化者复发率21.1%(P<0.05);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者,在残留灶>2cm者22例中,22例全部复发,复发率54.5%,残留灶≤2cm或肉眼无残留者复发率32.9%(P<0.05);合并盆腔淋巴结剔除术者复发率为36.6%,未行淋巴结剔除术者复发率为39.7%(P>0.05);完成化疗计划者复发率29.6%,未完成化疗计划者复发率49.1%(P<0.05).肿瘤复发与年龄、孕产次、避孕方式、病理类型、腹水情况、原发灶的部位等均无关.61例复发患者中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化疗等综合治疗者占39.3%,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较未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上皮卵巢的复发多在治疗后3年之内,最常见的复发转移部位为盆腹腔和肺,复发与合并有乳腺癌及妇科其他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家族史、临床期别、组织分化、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灶的大小及术后规范化疗有关.复发患者应进行以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复发 上皮性卵巢癌 相关因素 治疗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DLL4、MVD在卵巢正常组织、上皮良性肿瘤组织、上皮性交界肿瘤组织、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的相关,为上皮卵巢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卵巢正常组织、30例上皮良性肿瘤组织、30例上皮性交界肿瘤组织、30例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DLL4、MVD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结果1DLL4表达阳性率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高于交界肿瘤组织、良性肿瘤组织、卵巢正常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MVD表达情况:在恶性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交界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及良性肿瘤组织(P〈0.01);2在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中,DLL4与MVD呈正相关(rs=0.522,P〈0.01)。结论推测DLL4通过增加肿瘤血管密度,参与上皮卵巢发展。

  • 标签: 卵巢癌 Delta样配体4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评价治疗前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与卵巢上皮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方法采用全血细胞自动检测分析仪检测98例卵巢上皮卵巢组)、52例卵巢交界肿瘤、70例卵巢良性肿瘤、70例正常女性(对照组)外周血PLT,分析PLT增多与卵巢上皮的临床疗效、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结果卵巢组伴有血小板计数增多(PLT≥400×10~9/L)者占37.76%(37/98),卵巢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274.35±63.42)×10~9/L]显著高于交界肿瘤组[(215.23±58.55)×10~9/L]、良性肿瘤组[(195.46±45.43)×10~9/L]和对照组[(189.22±38.42)×10~9/L,P〈0.05]。卵巢未控组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72.2%(13/18)高于缓解组33.8%(2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患者血小板增多组与非血小板增多组FIGO分期、术后残留灶大小、腹水细胞学及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作为一种简单、经济指标,可有效预测卵巢上皮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小板计数 卵巢上皮性癌 疗效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阿帕替尼在卵巢上皮、输卵管维持治疗中疗效及安全。方法:病例分析结合文献回顾分析我科近五年口服阿帕替尼在卵巢上皮、输卵管维持治疗中的应用。结论:口服阿帕替尼在卵巢上皮、输卵管维持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帕替尼;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维持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E-选择素的表达对上皮卵巢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卵巢患者(恶性组)和30例卵巢囊肿患者(良性组)中E-选择素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卵巢组中E-选择素表达阳性53例(85.5%),有淋巴转移患者的E-选择素阳性率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E-选择素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卵巢囊肿组中E-选择素的表达阳性12例(40.0%)。卵巢组织E-选择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囊肿和周正常上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选择素的表达有助于综合判断卵巢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可能成为辅助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新指标。

  • 标签: 卵巢癌 E-选择素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PDCD5(ProgrammedCellDeath5)在卵巢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107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16例和正常卵巢组织1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内PDCD5蛋白的表达。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和图像分析软件测定PDCD5蛋白在卵巢上皮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①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PDCD5蛋白呈高表达;卵巢组织中PDCD5蛋白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DCD5蛋白在不同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卵巢上皮中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随着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PDCD5蛋白的表达下降;③PDCD5蛋白表达强弱与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P〈0.05,R=0.731)。结论PDCD5蛋白与卵巢上皮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卵巢上皮性癌 PDCD5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时间
  • 简介:目的评价晚期卵巢上皮(advancedepithelialovariancancer,AEOC)患者实施间歇肿瘤细胞减灭术(intervaldebulkingsurgery,IDS)中与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残余病灶变化对初次术后化疗疗效判断及评价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8月高州市中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AEOC患者,均行IDS。按与初次手术后残余病灶变化程度分为Ⅰ组(24例)、Ⅱ组(20例)及Ⅲ组(8例)。随访14~106个月,比较3组患者辅助化疗疗效、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及疾病未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结果3组残余病灶评价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检查评价有效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PFS、OS均优于Ⅱ、Ⅲ合并组。Ⅰ组与Ⅱ、Ⅲ合并组化疗中位总疗程数≥8次者的PFS及OS优于〈8次者。结论AEOC患者在IDS中与初次手术残余病灶的变化能对辅助化疗的疗效进行初步判断并评价预后,可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卵巢上皮性癌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 残余病灶 疗效
  • 简介:恶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可能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细胞自身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通过抑制凋亡和减少DNA损伤使肿瘤细胞存活;另一种是细胞传递药物的功能(包括增加药物外排、降低药物摄取、解毒作用等)受损。这两种途径均可以造成药物的吸收减少及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加快[1]。当肿瘤细胞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时,也会对一系列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产生耐药性,继而对其他结构、细胞靶点和机制迥然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即多药耐药性(multipledrugresistance,MDR)[2]。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卵巢上皮癌 化疗耐药 恶性肿瘤细胞 交叉耐药性 化疗药物
  • 简介:目的体内组织重建和生理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特异性抑制剂(TIMPs)保持着动态平衡,不同的TIMP对不同的MMP具有不同的亲和,本课题旨在研究MMP2、MMP9、TIMP1和TIMP2在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1996年5月~2001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132例病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果MMP2、MMP9、TIMP1和TIMP2均表达于细胞胞浆内,均随着上皮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增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MMP9/TIMP1、MMP2/TIMP2比例在恶性卵巢上皮肿瘤中明显增高;相关分析表明MMP2和TIMP2、MMP9和TIMP1间存在相关(P<0.0001).结论MMP2、MMP9、TIMP1和TIMP2与卵巢上皮肿瘤的演化、侵袭过程关系密切.

  • 标签: 卵巢上皮性肿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碳酸酐酶Ⅸ(CAⅨ)在卵巢上皮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恶性卵巢上皮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50例交界卵巢上皮肿瘤及61例恶性卵巢上皮肿瘤中Galectin-3、CAⅨ的表达情况。结果1Galectin-3、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和59.0%,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Galectin-3及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患病年龄状况无关(P〉0.05);2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组织中Galectin-3与CAⅨ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2,P〈0.01)。结论Galectin-3、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肿瘤浸润、转移,可能成为指导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半乳糖凝集素-3 碳酸酐酶Ⅸ 卵巢上皮性肿瘤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epididymisprotein4,HE4)、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检测对上皮卵巢(epithelialovariancancer,EO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卵巢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OC患者38例(A组),卵巢良性肿瘤40例(B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3例(C组),测定并比较3组空腹血清CA125、HE4、IL-17的浓度及阳性率,分析各标志物与EO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评价单一标志物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EOC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患者血清CA125、HE4及IL-17含量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HE4与IL-17联合或3种标志物联合后卵巢组阳性率进一步提高(P〈0.05)。不同标志物检测在不同病理特征的卵巢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4诊断卵巢灵敏度(84.2%)和特异度(92.8%)均高于其它两种,与病理结果达到极好的一致(Kappa系数=0.770,K≥0.75);IL-17诊断的准确、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及Kappa系数均和CA125比较接近。HE4与IL-17联合或3种标志物联合后灵敏度达到92.1%和94.7%。早期卵巢HE4和IL-17的诊断灵敏度(88.2%、82.4%)均较CA125高(64.7%),联合CA125后,可以将灵敏度提高到94.1%。结论检测血清中IL-17和HE4的含量对EOC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可达到或超过CA125,在早期卵巢患者血清中阳性率较高。IL-17和HE4联合或进一步联合CA125可以提高对上皮卵巢,尤其早期卵巢的诊断敏感性,二者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肿瘤标志物 CA125 HE4 IL-17 联合检测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上皮卵巢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观察以及对术前血清VEGF水平的检测,探讨VEGF与上皮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方法,对79例上皮卵巢肿瘤患者(包括21例卵巢良性囊腺瘤,12例交界卵巢肿瘤和46例上皮卵巢)术前血清VEGF水平和术后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①上皮卵巢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78.26%)显著高于交界肿瘤(41.67%)和良性囊腺瘤(33.33%)(P<0.01);上皮卵巢中,晚期(Ⅲ、Ⅳ期)的VEGF阳性表达率(92.00%)显著高于早期(Ⅰ、Ⅱ期)(61.90%)(P<0.01),且强阳性表达率(52.00%)也显著高于早期(14.29%)(P<0.05);有腹水组VEGF阳性表达率(87.50%)显著高于无腹水组(57.14%)(P<0.05);②上皮卵巢患者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良性囊腺瘤患者和交界肿瘤患者(P<0.01),卵巢中,低分化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患者(P<0.01),血清VEGF水平在临床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明显腹水者比无腹水者高(P<0.01).结论VEGF在上皮卵巢癌肿瘤组织中表达的增加以及血清VEGF水平的升高与上皮卵巢的恶性度及腹水形成有关.

  • 标签: 上皮性卵巢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约70%的卵巢患者初诊时已有广泛的腹腔内转移。标准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所有肉眼可见的原发和继发病灶,术后给予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以延长无进展和总生存期,同时提高生存质量。尽管如此,晚期卵巢患者的预后并未显著改善。FIGOⅢc或Ⅳ期总的5年生存率仅10%~20%。鉴于初次手术后残余灶的大小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 标签: 卵巢癌患者 新辅助化疗 预后因素 腹腔内转移 5年生存率 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抑癌基因P53在卵巢上皮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67例卵巢上皮肿瘤组织、其中10例良性肿瘤,14例交界卵巢瘤、43例卵巢的石蜡包埋的卵巢组织进行C-erbB-2和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①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肿瘤、良性肿瘤之间C-erbB-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P<0.05);C-erbB-2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P<0.05),C-erbB-2的过度表达见于恶性程度高,组织分化差的肿瘤中.②在卵巢恶性肿瘤、交界肿瘤、良性肿瘤之间P53的表达差异有显著(P<0.01);其表达强度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P<0.05).在恶性程度较高,组织分化差,较晚期的肿瘤P53的表达较强.结论癌基因C-erbB-2及抑癌基因P53在卵巢组织中广泛存在,并与其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提示这些基因在卵巢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对各基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卵巢上皮性肿瘤 癌基因C-ERBB-2 抑癌基因P53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如果发现自己的腰围突然增大,不要以为是自己身材发福了,因为这很可能也是卵巢的早期症状,建议到医院检查一下。

  • 标签: 卵巢癌 腹部 女性 早期症状 医院检查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问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其中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约占80%,而生殖道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20%[1][2].

  • 标签: 关系研究 内膜异位症 卵巢子宫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术后复发行热灌注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卵巢术后复发实施热灌注治疗,并给予热灌注的术前后的护理。结果患者接受热灌注治疗过程顺利,无腹水症状。术后无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热灌注在治疗卵巢术后复发疾病效果满意。护理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前要加强患者对卵巢疾病采用热灌注治疗的知识及健康宣教,减轻患者焦虑情绪,热灌注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腹部情况,如腹胀、腹痛及术后感染症状,及时采取措施,是对热灌注治疗卵巢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卵巢癌 热灌注 引流管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乳腺、卵巢双原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讨论其可能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例乳腺、卵巢双原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24-3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0个月.结果9例患者中,6例首发乳腺癌,2例首发卵巢,1例为同时乳腺、卵巢双原发.2例患者进行了BRCA基因检测,1例患者存在BRCA1基因突变.9例患者乳腺首发临床症状均为乳房包块;卵巢首发症状中6例为腹胀,2例为阴道异常流血,1例为卵巢肿物.有乳腺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5例患者中,ER均阴性表达,其中4例为三阴性乳腺癌.9例患者均进行了乳腺癌根治术,并全部接受了化疗,有3例患者术后进行了放射治疗,1例患者术后接受了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无患者接受抗HER-2治疗.9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拒绝卵巢手术外,其余8例患者均进行了卵巢全面分期手术,9例患者均接受了静脉化疗,3例患者接受了腹腔灌注化疗,无患者接受放射治疗.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36-51岁),中位发病间隔时间为93个月(0-300个月),确诊第二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9个月(7-22个月).7例患者发生卵巢复发转移,随访期间3例患者死亡.6例无家族史者发生两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2个月,3例有家族史者发生两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1个月;3例患者发生首发时年龄〈45岁,其发生第二原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258个月,6例患者发生首发时年龄逸45岁,其发生第二原发的中位间隔时间为36个月.结论乳腺、卵巢双原发患者的首发起病年龄较小,诊断卵巢时多已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有家族史的患者两的间隔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和化疗为主.

  • 标签: 乳腺肿瘤 卵巢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 简介:例1:患者,女,55岁,以"发现脐部肿物伴溢液1月余"于2017-03-19在本院外科住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发现脐部有一肿块,约2cm大小,呈半球形,无疼痛,伴渗出溢液,曾中药外敷效果不佳。住院后体格检查:脐部可见一2cm×2cm肿块,质软,少许渗液,左下腹可扪及6cm×5cm肿块,活动度差,周围界限不清。

  • 标签: 脐部转移癌 文献复习 首发症状 卵巢癌 外科住院 中药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