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隐睾症为小儿生殖系先天性异常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男婴疾病4~10%。除部分应用药物治疗有效外,大部分仍需手术治疗。我们自1989年至1993年采用精索、阴囊肉膜固定治疗隐睾症46例,固定睾丸51只。术后2个月至一年随访40例,睾丸全部位于阴囊,发育良好。手术方法全部采用腹股沟斜切口,切开腹外

  • 标签: 阴囊肉膜 固定术 隐睾 精索扭转 睾丸回缩 手术方法
  • 简介: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是动静脉瘘的首选。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寿命的延长以及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患者增多,前臂动静脉瘘建立愈加困难,针对此类患者,近年逐渐采用高位动静脉。传统的高位动静脉瘘常选择肘上瘘,我院于2010年开始行肘下高位动静脉瘘手术,即肘下桡动脉起始段与正中静脉或其交通支吻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临床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尿毒症患者 高位动静脉内瘘 动静脉内瘘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动静脉中应用硬膜外导管对内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动静脉瘘成形9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46例)采用常规动静脉造瘘和治疗组(B组,51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硬膜外导管扩张及探查,测定两组患者瘘术后4w时血流量、瘘成熟率及1年瘘血栓形成率。结果A组瘘术后4w时血流量为(452.4±15.4)ml/min,瘘成熟率为84.8%,1年瘘血栓形成率为10.9%;B组瘘术后4w时血流量为(480.6±16.8)ml/min,瘘成熟率为96.1%,1年瘘血栓形成率为13.7%。2组瘘术后4w时血流量及瘘成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瘘成形手术过程中,应用硬膜外导管探查及扩张,能增加瘘术后4周时血流量,提高瘘成熟率,且不增加1年瘘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栓形成 对比研究
  • 作者: 安俊先
  • 学科: 医药卫生 > 泌尿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11期
  • 机构:思南县人民医院,贵州思南565100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肾穿刺取石与逆行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并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肾穿刺取石组(n=33)和逆行肾手术组(n=33),观察两组患者直径≤20mm结石手术情况、直径≥20mm结石手术情况。结果:针对直径≤20mm结石,在经皮肾穿刺取石组中,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2.20±28.36)ml、(47.20±9.69)min,清石率为90.91%;在逆行肾手术组中,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35±2.59)ml、(68.96±12.30)min,清石率为93.94%;经皮肾穿刺取石组患者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要明显好于逆行肾手术组(P<0.05),经皮肾穿刺取石组和逆行肾手术组清石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直径≥20mm结石,在经皮肾穿刺取石组中,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87.49±27.56)ml、(57.48±9.58)min,清石率为96.97%;在逆行肾手术组中,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1.20±4.15)ml、(94.20±23.50)min,清石率为78.79%;经皮肾穿刺取石组患者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清石率要明显好于逆行肾手术组(P<0.05)。结论: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利用经皮肾穿刺取石与逆行肾手术均具有不错的效果,且针对直径≥20mm结石利用经皮肾穿刺取石具有更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逆行肾内手术;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隐匿阴茎是因肉膜发育不良,限制阴茎伸缩,使阴茎外观短小的先天疾病。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阴茎根部多点固定法治疗隐匿阴茎,疗效满意。本组14例,12岁以下12例,12岁以上2例。手术方法是距冠状沟0.5cm作板环形切口,沿阴茎白膜外分离皮肤及浅、深筋膜达阴茎根部,

  • 标签: 隐匿阴茎 固定治疗 深筋膜 先天 发育不良 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肾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肾盂旁肾囊肿患者8例,合并同侧肾结石3例,平均最大径(5.15±0.40)cm,预置双J管2周后均行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引流治疗,合并肾结石者同时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拔除输尿管支架管7d后行影像学随访。结果平均住院天数(8.5±2.6)d,随访4~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脓毒血症、肾功能不全、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6例囊肿消失,2例明显缩小。3例结石均完全清除。结论B超引导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肾囊肿创伤小、疗效确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作为推荐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盂旁肾囊肿 钬激光
  • 简介: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双侧髂动脉分支栓塞治疗晚期膀胱肿瘤所致大出血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大小不等的明胶海绵颗粒和带纤毛钢圈,对14例晚期膀胱肿瘤及4例放射性膀胱炎所造成顽固性出血患者进行了超选择性双侧骼动脉分支栓塞.结果采后1-24h尿液转清,3d血尿基本消失,随访3-36个月,无严重血尿复发。结论超选择性双侧髂动脉分支栓塞是一种治疗晚期膀胱肿瘤及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所致顽固性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栓塞 治疗性 髂内动脉分支 膀胱肿瘤晚期 放射性膀胱炎
  • 简介:患者,男,21岁,因发现阴囊无痛性渐大包块2年入院,无外伤史,一直未做任何治疗。体检双侧阴囊可及正常大小睾丸组织,附睾、精索未及异常。阴囊中缝处可及正常睾丸大小包块,质地稍硬,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图1)。入院后B超检查示包块大小约3.3cm×2.7cm,有类似正常睾丸血供,无附属组织;CT提示包块组织密度与双侧睾丸相当,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阴囊内神经鞘瘤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睾丸组织 双侧睾丸 无外伤史 正常大小
  • 简介:1病例资料患儿,男,3岁11月,主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d,家属要求维持治疗”入院。于40d前因间断发热、乏力在外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给予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目前患儿间断发热,精神反应弱,食欲差。

  • 标签: 异位肾 结肠 肾坏死 自行排出
  • 简介:患者,男,68岁。因“右侧腰部疼痛12h”于2008年12月1日入院。既往史:2001年前因“膀胱肿瘤”行膀胱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造口+直肠代膀胱;2003年因“右输尿管结石”行ESWL治疗。2006年及2008年有两次肛门排尿出血量较大病史,伴血块,出血7~8h后自行停止。平素有轻度血尿,无血块。

  • 标签: 直肠代膀胱术 上皮内瘤变 乙状结肠造口 ESWL治疗 右输尿管结石 根治性切除
  • 简介:1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a.薛杜普等[1]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b.麦胶敏感性肠病的发病有3种机制参与[2,4~6]。c.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

  • 标签: 参考文献 标注 CAMP含量 阿拉伯数字 间质细胞 敏感性
  • 简介:1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

  • 标签: 参考文献 标注 阿拉伯数字 编码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阴道瘘治疗的时机和方法。方法10例发生于妇产科手术后的输尿管阴道瘘患者中,尿漏发生时间为术后2~26d,平均11d。先后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必要时行核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均早期行输尿管镜检。结果9例镜检成功并置D-J管,1例镜检诊断输尿管横断者中转行输尿管膀胱吻合。结论早期行输尿管镜检加D-J管置入治疗医源性输尿管阴道漏是适宜的。

  • 标签: 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镜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失功后3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手术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做参考。方法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3种液透析动静脉瘘失功患者(241例),根据其自身血管条件、原有瘘情况、血管彩超等检查结果,施行以下3种之其中一种重建自体血管通路的手术:原有瘘近心端重新吻合血管(92例)、使用取栓管球囊行经皮血管成形(包括瘘取栓和血管扩张,87例),另选血管建立动静脉瘘(62例)。随访2年,比较3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通畅率、平均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3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3.5%、94.2%、96.8oA,2年通畅率分别为80.4%、82.70、80.6%,2年平均瘘血流量分别为(250±24)ml/min、(240±21)ml/min、(230±16)ml/min,均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均无充血性心力衰竭、窃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动静脉瘘失功的血液透析患者,应依据血管条件选择手术方式来重建血管通路。经皮血管成形(包括瘘取栓和血管扩张)作为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血管资源,可予临床推广。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 简介:目的比较回肠膀胱与输尿管皮肤造口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膀胱癌根治治疗的老年膀胱癌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回肠膀胱65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17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输尿管皮肤造口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回肠膀胱组(P〈0.05),但术后尿路梗阻发生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相当(P〉0.05)。结论回肠膀胱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是常见的尿流改道方式,均可用于老年膀胱癌患者,可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和意愿,以及两种式的优劣来选择应用。

  • 标签: 老年 膀胱癌 回肠膀胱术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理想的阴茎延长式。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改良的阴茎延长式即二针贯穿缝合固定填充联合切口皮瓣减张推进缝合方法。结果9例患者术后阴茎平均延长3.5-5.5cm,外观理想,随访性生活满意。结论该式延长阴茎的长度效果确切,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 标签: 阴茎 海绵体延长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中超声辅助定位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们进行的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45例,中先用超声刀在肿瘤区域预标记切缘为A线,后经Trocar置入腔镜B超探头,行肿瘤区域扫描明确定位为B线,比较中A线、B线的重叠情况,以两线最大差距≥2mm为有差异,〈2mm为重叠。按R.E.N.A.L.评分系统的5类进行独立评估分析。结果中超声辅助定位能在后腹腔镜下明确瘤体生长姿势、边界及血供情况,引导切割方向以保证肿瘤包膜完整性,尤其在完全性生肿瘤方面发挥更大的辅助效果。结论中超声辅助定位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手术辅助效果明显。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术中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