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成年女性的骨密度,探讨其骨密度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当地268位20岁~60岁成年女性,按不同年龄分组,每组5岁,共8组。应用韩国生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l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68例全部进入分析。(1)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处于36岁~40岁年龄组,峰值组的骨密度高于绝经后组(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女性的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升高。(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的sI和年龄呈现出负相关(r=-0.193,P〈0.01),和身高有显著关系(r=0.157,P〈0.05),并未发现与体重和BMI有关系。结论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女性SI值与年龄和身高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sI值为进一步探讨长寿地区成年女性的骨密度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跟骨 骨质疏松症 广西巴马
  • 简介: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腰椎定量CT(QCT)测定值进行分析,以探讨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检出率。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昆明市区的50—79岁、绝经1年以上的社区女性208例为研究对象,用定量CT法测量其腰。至腰,的骨密度(BMD)。结果绝经1年以上的妇女BMD均值均进入骨质疏松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BMD均值逐渐降低,且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各年龄段的BMD均值均较北方同年龄段人稍低,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1),其中50~59岁年龄段上升速度较快,60岁以后上升速度明显趋缓。结论QCT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均值稍低于北方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的程度稍重一些,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明显增高年龄段主要在55~59岁。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QCT 骨质疏松症 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骨密度(BMD)与25-羟维生素D(25OHD)的相关性,为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临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4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将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密度正常组,对比各组的年龄、身高、体重及血清中25羟维生素D的含量,并将骨密度与以上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身高、体重及25OHD均随着骨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且骨密度均与身高、体重及25OHD分别呈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03、0.174和0.2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身高、体重及25OHD分别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患者中的身高、体重及25OHD均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中25OHD的含量可为老年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 标签: 骨密度 老年 高寒地区
  • 简介:目的了解独山子地区人群骨量T值分布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本地区人群骨质疏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GE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新疆独山子地区正位腰椎及左侧髋部BMD,女性45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独山子本地区人从50岁开始出现骨质疏松,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0~60岁从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结果分析骨量缓慢丢失,65~75岁以后呈现快速丢失趋势。结论通过对腰1~腰4及股骨全部T值的平均值分析得知75岁以后以腰椎骨量丢失为主,75岁之前两者差异性不大。

  • 标签: 独山子地区 骨质疏松 双能X线骨密度仪
  • 简介:目的: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骨密度(BMD)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为开展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及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韩国产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EXA-3000)对晋城地区1400例21~55岁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左侧前臂骨密度测定,进行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BMD值测定,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建立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骨质疏松的骨量诊断以骨量峰值的均数±标准差的形式建立,均数的计算采用三次方回归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采用均数±标准差(xˉ±s)的形式表示。40岁以前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且各年龄段B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岁以后男、女性前臂骨的BMD值开始下降,且50岁以后下降明显(P<0.05)。男、女性前臂骨的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1~45岁年龄段。男、女性前臂远端尺桡骨的骨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5682±0.0647)g/cm2、(0.4209±0.0689)g/cm2。结论建立了晋城地区健康人群男、女性前臂骨的骨量峰值和标准差,为周围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并开展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治疗。

  • 标签: 峰值骨量 骨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地区老年人(60岁以上)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性别、年龄等,阐明该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特点,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1~2007年期间骨科门、急诊治疗老年患者(60岁以上),共计2457例,其中男性1034例,女性1423例;其中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647例,男性235例,女性412例,并按年龄、性别、部位、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60岁以上女性骨折发生数明显多于男性,χ^2检验女性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比男性患者高,在髋部、脊柱、腕部等部位的骨折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所占比例高(χ^2检验,P〈0.01)。结论成都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各部位所占比例不同,而髋部骨折发生比例最高,宜区别对待,应引起重视,并加强防治。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年龄 性别
  • 简介: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结论:对肘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病因 临床表现 治疗方式 远期疗效 手术治疗
  • 简介:本文采用SD1000型骨矿物测定仪.测定赣酉地区正常人群1594名的桡骨的骨密度值。结果表明,青少年期男女12岁以前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13-19岁组男性比女性骨密度稍高。成年期不论男女性的骨密度的峰值形成在20~39岁,且男性骨密度较高于女性骨密度(P<0.05).女性50-59岁年龄段骨密度明显低于40~49岁年龄段(P<0.05),表明女性50岁开始有明显的骨量丢失。老年期男性骨量丢失速度较慢而女性较快,且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女性(P<0.01)。各期中男女性骨密度成年期最高且时间最长,成年期骨密度明显比青少年期、老年期的骨密度高(P<0.01)。研究结果为本地区的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条件,特别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了诊断标准。

  • 标签: 骨密度 女性 正常人群 男性 成年期 青少年期
  • 简介:目的:总结平均海拔4000m以上高原地区带锁髓内钉对胫腓骨干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31例胫腓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移居高原病人9例,世居高原病人22例,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性骨折18例,有27例病人获得(3~13个月)随访,结果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0周,较平原地区平均延长3周,本组无髓内钉弯曲断钉,无神经血管损伤及膝关节、踝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无肢体短缩畸形的发生.结论: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 标签: 高原地区 交锁髓内钉 手术治疗 胫腓骨骨折 手术方法 手术适应证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spine,LB)正位(b—k)、髋部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值,统计各部位的T值(T—Score),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T值。结果骨密度下降最显著在50~59岁之间,以T值≤-2为骨质疏松患者,腰部316例(75.0%);髋部Neck251例(58.0%);Ward273例(63.0%);Troch187例(43.2%);有354例(81.6%)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超过80岁患者,100%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结论不明原因腰背疼痛的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丢失率均较高,对这一群体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50~59岁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

  • 标签: 农村中老年妇女 腰背疼痛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急性腕管综合征可由许多原因引起。腕管内压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增高,使正中神经受压于腕横韧带近侧缘,产生正中神经功能障碍。自1985年2月~1994年10月收治五例。经及早治疗,效果满意。一、资料与方法本组5例,均为男性,左腕3例,右腕2例。年龄18岁~42岁,外伤性月骨掌侧脱位2例;Colles骨折整复后腕关节屈曲尺偏位固定1例;急性化脓性滑囊炎1例;火枪伤1例。发现正中神经受压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6小时。均述患肢腕、手部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

  • 标签: 急性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受压 月骨掌侧脱位 腕横韧带 月骨脱位 COLLES骨折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地区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开展有地域针对性地骨质疏松宣教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就诊的绝经后妇女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osteoporosisknowledgetests,OKT)调查,并测定跟骨超声骨密度。结果267名受试者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平均得分(12.83&#177;4.41)分,其中危险因素得分(5.14&#177;2.73)分、运动知识得分(2.86&#177;1.52)分、钙知识得分(4.87&#177;1.62)分。年龄高、学历低、居住于乡镇、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者问卷得分较低。电视广播媒体为获取骨质疏松症知识的主要来源,多数受试者不重视专业骨质疏松宣教及骨密度筛查。坚持规律运动及补钙的人群比例较低。结论辽宁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知识匮乏,专业人员应加大宣教力度,开展定期宣教,建立骨质疏松防治计划手册,督导个体完成骨质疏松长期防治计划。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女性 知识问卷 防治
  • 简介:目的调查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212例20~85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39岁组,且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渐降低,进入50~6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50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12.1%,女性为46.7%。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 标签: 兰州地区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双能X线吸收仪
  • 简介:目的介绍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综合治疗的疗效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1999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的40例骶骨脊索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3例,复发率为32.5%,其中3例复发2次;发生肺部转移2例,转移发生率为5%。术后5年内共5例死亡,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87.5%。结论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术中化疗、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对降低骶骨脊索瘤的局部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治疗骶骨脊索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骶骨 脊索瘤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了解长沙地区青少年儿童男性与女性不同骨骼部位骨密度(BMD)积累的比较。方法采用DXA骨密度仪测量1322例健康青少年儿童(年龄6~24岁,男性533例,女性789例)正位腰椎、侧位腰椎、髋部和前臂远端各骨骼区域的BMD。结果男性青少年儿童正位腰椎BMD随年龄增长,采用二次回归曲线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其余骨骼部位BMD与女性青少年儿童相似,均是采用s形回归曲线模型拟合优度最佳。大约在16岁之前,女性青少年儿童正位腰椎BMD显著高于男性,18岁后又显著低于男性。在14岁之前,女性青少年儿童侧位腰椎vBMD高于男性,14岁之后两者的vBMD几乎完全相似。其余骨骼部位,大约从12岁开始,男性青少年儿童的BMD逐渐高于女性,且两者的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扩大。结论该研究资料为评价青少年儿童的骨量变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值。青少年儿童不同骨骼部位BMD积累方式存在性别差异,该差异随测量的骨骼部位不同和年龄增长而变化。

  • 标签: 骨密度 骨量积累 比较 青少年儿童
  • 简介:目的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患病率。方法按多级整群随机抽样原则,采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2516名调查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本组POP的患病率为21.5%,其中男性为14.2%,女性为26%,不同性别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69岁组患病率最高,年龄与POP患病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P=0.00);绝经时间与POP的发病有关(P=0.00);与民族间POP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本地区女性的POP患病率比男性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患POP的危险性增高;绝经时间则是POP的危险因素;不同民族间POP患病率有差异。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 患病率
  • 简介:医源性平背综合征是由手术操作而导致的腰椎不可逆性岳凸畸形,从而引起躯干前倾、腰背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973年,Doherty报道了脊柱侧凸后路Harrington系统撑开矫形内固定术后由于腰椎前凸丧失而导致躯干前倾。此后不久,Moe和Denis将该躯干前倾症状定义为平背综合征(ilatbacksyn—drome).此后,越来越多的文献对此进行厂报道,提醒在使用器械撑开腰骶椎时要注意防止出现平背综合征。笔者对医源性平背综合征的病因及其预防综述如下。

  • 标签: 腰椎 脊柱后凸 综述文献
  • 简介:摩固欧综合征(Morquiosyndrome)——粘多糖病第Ⅳ型,此病较少见,复习国内文献报告约20例。我科于1986年收治同胞姐妹二例(见封三图八、九),行双下肢截骨矫形,术后随访8年,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例1:高××,女性,15岁,住院号1051,1986年因左膝疼痛、变形四年,加重半年就诊。检查,一般情况好,智力正常,身高125cm,外貌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脊柱无畸形。双上肢关节松驰,双肘关节可过伸15°。右膝外翻,外翻角30°,左膝轻度内翻,内翻角10°,双膝被

  • 标签: 截骨矫形 肢关节 膝外翻 外翻角 粘多糖病 双肘关节
  • 简介: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SCORE、OSTA、ORAI、OSIRIS)在成都地区绝经后妇女的筛检效果。方法采用诊断性研究,比较腰椎(L1-L4)DXABMD值及上述各险评价工具危险评分,分别计算各量表的敏感度(Sens)、特异度(Spec)、准确度(Accu)。结果当T≤-2.5,SCORE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1.3%、65.5%、70.3%;OSTA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1.6%、75%、80.5%;ORAI的Sens、Spec、Accu分别为93.8%、36.8%、32.2%;OSIRIS的Sens、Spec、Accu分别为80.5%、71.9%、80.5%。结论这些危险评价工具均有一定的筛检效果,在成都地区OSTA及OSIRIS均具有较好的筛检效果,能够较准确的识别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病人,实际操作中,OSTA更简单。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危险评价工具 诊断性研究
  • 简介:为了解中国辽宁省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水平,提高辽宁省地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水平。本文采用美国LuNAR公司骨密度仪对1208例正常人的腰椎、髋骨及全身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腰椎峰值骨量女性在20~29岁。男性骨峰值在30~39岁。股骨颈Ward氏三角区、大粗隆的峰值骨量女性均为20~29。男、女全身骨峰值均为30~39岁,男性全身骨峰值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腰椎、髋部和全身骨密度累积下降率随年龄增长而加快,尤以女性为明显。通过本组正常人骨密度的检测,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 标签: 全身 骨峰值 正常人 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腰椎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