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对老年人腹部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48例老年外科患者接受大、中腹部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研究组补充0.5g·kg-1·d-1的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溶液共5天.于术后第1、6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指标及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临床观察握力水平、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第6天研究组的AKP均值为97.5±34.7U/L,对照组为135.6±53.9U/L,前者较低(P=0.043);IL-2水平研究组为9.5±1.7μg/L,对照组为7.2±2.1μg/L,研究组IL-2水平较高(P=0.035);研究组平均握力为269.3±56.5N,较对照组198.4±86.1N有明显增高(P=0.018).两组的ALT、SB、Alb、BUN及Cr值差异不显著.肛门排气时间研究组为75.8±8.6h,对照组为82.4±9.9h,前者较早(P=0.029).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有9例,无患者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对照组为14例、58.3%,有1名患者死于MOSF,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Fisher精确检验:P=0.018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给予添加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是安全的并有助于改善其临床预后.

  • 标签: 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老年人 腹部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口服药物对老年血压正常高值伴耳鸣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耳鸣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筛选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诊断为老年血压正常高值且病程3个月及以上的耳鸣患者120例,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1.5g/次,3次/d,12d一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耳鸣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并分析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31例,有效48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78.3%;经统计分析发现:疗效与耳鸣持续时间呈负相关,而年龄、耳鸣严重程度与疗效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药物治疗后老年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老年血压正常高值伴耳鸣患者有一定疗效,且对降低血压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耳鸣 治疗 影响因素 松龄血脉康胶囊
  • 简介:目的观察铁纠正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为开展老年入缺铁性贫血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62例(男性16例,女性46例),年龄60-79岁,每日口服一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亚铁,含元素铁8mg),连续服用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贫血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及C反应蛋白测定观察补铁效果,同时进行膳食调查。结果经过6个月干预,老年人血红蛋白水平由112.5g/L上升至114.4g/L,血红蛋白达标率(32.3%)、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浓度、血清铁蛋白达标率(83.9%)基线调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期间老年人能量及有关营养素摄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6个月每日补充8mg铁能有效改善老年人缺铁性贫血。

  • 标签: 铁剂 缺铁性贫血 老年人
  • 简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一种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死亡率很高。其中老人因为心肺功能差,免疫功能低下,应激能力差,其病死率高于青壮年,有报道老年人病死率高达85%,大约为年轻人的2~3倍,故更应引起重视。然而,尽管自1967年首次报道本病以来,国内外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其诱发因素、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遗憾的是,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药物治疗 老年人 急性肺损伤 进行性呼吸困难 免疫功能低下
  • 简介:目的观察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82例年龄85岁及以上高龄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9例)、普罗帕酮组(21例)和索他洛尔(22例)组,分别选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进行复律治疗.结果3组患者服药后48h内有效率分别为96%、35%、1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有效率分别为86%、25%、1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6%、1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胺碘酮严重不良反应多见.结论3种药物中胺碘酮治疗高龄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最佳,但不良反应明显,其他两种药物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 标签: 心房颤动 普罗帕酮 胺碘酮 索他洛尔
  • 简介: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的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年发病率为1~5/10万,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年发病率1t10万,发病以50~70岁居多,平均发病年龄62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MM至今仍被认为是不能治愈的疾病,1960年以前MM的中位生存期小于一年、1960年以后随着MP方案的应用,中位生存期得以延长,但不超过三年,治疗有效率在50%左右,完全缓解率(CR)〈5%。

  • 标签: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药物治疗 浆细胞异常增生 年发病率 中位生存期 靶向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情况及影响因素,以预防老年冠心病(CHD)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2月连续诊治的CHD服用抗栓药物治疗后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7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连续诊治的CHD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调查法观察2组患者基本情况,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测定血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并按照年龄进一步分为2组(60~80岁老年人群和>80岁高龄人群),比较这2组人群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体质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TG、TC和LDL-C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RP为(26.00±12.67)mg/L,高于对照组的(22.20±10.9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酐(Cr)为(97.74±25.49)mg/L,高于对照组的(88.75±21.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80岁、有吸烟史、有消化疾病史、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比例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有吸烟史、有消化疾病史、136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是CHD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吸烟、既往有消化疾病史及存在Hp感染是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CH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治疗CHD同时应积极干预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上消化道出血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比较50rag和10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的差别。方法入选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50mg组35例,100mg组43例。两组患者都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等药物,分别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50mg和100mg。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冠状动脉开通率(根据临床判定),发病30d左室射血分数和死亡率。结果冠状动脉开通率50mg组为77.1%(27例),100mg组为81.4%(35例);30d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8.7±7.2)%,(50.0±7.6)%;30d病死率分别为5.7%(2例),4.7%(2例),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00mg和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对于国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效相似。

  • 标签: 心肌梗塞 纤溶酶原激活剂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