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1985年Cetus公司的Mullis发明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在短时间内在试管中获得数百万特异DNA序列的拷贝,从而很容易地对目的基因进行分析、鉴定以及其它操作。这一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研究领域。PCR的定量实质是核酸的体外扩增,当人们利用技术扩增出大量的特异DNA序列后,还必须对这些PCR产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特别是临床检验中,定量分析PCR产物可以为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等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另外,在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中,经常利用RT-PCR定量检测某一特定的转录mRNA,因此,建立灵敏、准确、重复性好的PCR产物定量检测法是目前PCR及其相关技术研究的特点,电是定量PCR技术的基础。本文将对这一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RT-PCR定量检测 PCR产物 技术进展 分子生物学研究 定量PCR技术 DNA序列
  • 简介:目的研究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与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定量(FQ-PCR)法检测208例疑诊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CVR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HCV.结果208例血清样本中HCVRNA阳性率为81.3%.HCVRNA平均载量为4.63×105Copies/ml.结论FQ-PCR法检测HCVRNA是判定HCV感染的直接证据,是反映病毒复制与传染性的直接指标,有确诊价值与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价值.HCVRNA与抗-HCV具有高度正相关.HCVRNA较抗-HCV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抗-HCV RNA 血清 核酸定量 丙型肝炎病毒 患者
  • 简介: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作定量检测,分析血清HBVDNA水平与疾病程度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探讨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49例,均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17例。男42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DNA定量检测 血清HBV 临床意义 DNA水平 慢性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HBsAg和HBeAg定量在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例急性乙型肝炎和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结果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内科治疗病情痊愈后,HBsAg和HBeAg转阴;在36例接受阿德福韦酯和19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水平下降不明显,而HBeAg则明显下降;治疗48周,阿德福韦酯治疗患者HBVDNA不可测率为47.2%,而恩替卡韦治疗患者为78.9%(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19.4%和26.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6.7%和21.1%(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HBEAG 定量
  • 简介:目的探讨分级心理护理在减轻消化内科住院病人文化休克中的运用。方法: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100例)根据SCL-90评分结果给予分级心理护理。出院时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填写综合医院成年住院病人应激源评定量表、住院病人心理评定量表。结果:实验组对住院应激的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文化休克心理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分级心理护理在减轻消化科病人文化休克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提高病人更有效地适应住院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 标签: 文化休克 分级心理护理 住院应激
  • 简介:比较两种国产不同核酸提取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试剂的检测效能。方法选择经抗病毒治疗且HBVDNA载量在﹤1×10^4IU/ml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6份,采用两种国产HB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平行检测HBVDNA,对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再检测,从定量线性范围、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方面比较两种试剂的差异。结果在36例临床血清中,14份经科华试剂检测的结果为﹤500IU/ml,而圣湘试剂检测的结果仍﹥1.00×10^3IU/ml;对其中获得检测数据的31份标本进行两种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一致性较好(r=0.817,P﹤0.05);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5.6%和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7,P=0.000);对强阳性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后定量检测显示,两种试剂检测水平的平均值与理论水平的线性相关性较好(湖南圣湘r=0.999,上海科华r=0.992),但圣湘所有检测的相对偏差均在±0.3logIU/ml之内,而科华有两次检测的相对偏差超出了±0.3logIU/ml范围,提示圣湘试剂检测结果更稳定,使用纳米磁珠核酸提取法的检测结果较煮沸法更加准确。结论以纳米磁珠为提取核酸方法不仅具有更广的线性范围,同时可显著提高国产HBVDNA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核酸 国产检测试剂盒 效能
  • 简介: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作用于入胃腺癌细胞(SGC-7901),48小时后收集细胞爬片。用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的单抗和免疫组化SABC法及图像分析,发现TGFβ1作用的胃癌细胞EGFR表达量(107.943±0.202)低于对照细胞(114.298±0.47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影响EGFR表达数量有关。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胃癌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前,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拉米夫啶等均未能突破40%~50%的完全应答率。近2年来,我们采用宁波三环研究所的免疫辩症三环三联疗法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我们研究肝活检炎症组织学分级在三环治疗应答的关系。

  • 标签: 慢性乙肝 组织学分级 完全应答率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
  • 简介: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64层螺旋CT对64例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组30例、非出血组34例)及36例正常对照人群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和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进行测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各指标预测EVB的价值。结果肝硬化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8±0.21)cm、(1.45±0.18)cm、(0.53±0.12)cm、(1.21±0.15)cm和(1.26±0.22)cm,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8±0.14)cm、(0.80±0.09)cm、(0.42±0.07)cm、(0.95±0.07)cm和(0.96±0.11)cm,P<0.05];Child-PughC级患者MPV、SPV、LG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2.01±0.20)cm、(1.57±0.10)cm、(0.59±0.11)cm、(1.36±0.09)cm和(1.45±0.12)cm,显著高于Child-PughA级患者[分别为(1.68±0.15)cm、(1.35±0.13)cm、(0.48±0.09)cm、(1.11±0.13)cm和(1.15±0.21)cm,P<0.05];消化道出血患者MPV、SPV、LGV和IHLPV直径分别为(1.78±0.16)cm、(1.54±0.20)cm、(0.62±0.10)cm和(1.28±0.15)cm,显著高于非出血患者[分别为(1.60±0.21)cm、(1.36±0.13)cm、(0.45±0.06)cm和(1.15±0.13)cm,P<0.05];出血患者IHRPV直径[(1.29±0.21)cm]与非出血患者[(1.25±0.2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GV的AUC为0.906。当LGV>0.61cm时,预测EVB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58.8%。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并对预测EVB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64层螺旋CT 门静脉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