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输液微粒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只有1—25μm,也可为50-300μm或更大的颗粒。肉眼只能见到50μm以上的微粒。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是护理技术操作的重中之重,静脉输液技术在临床应用以来,输液方法已发展为多途径、快速度、长留置的趋势,对输注液体的安全性更为重视,不仅要近期无热原反应,也追求远期无反应无微粒、无污染

  • 标签: 静脉输液技术 微粒污染 预防 护理技术操作 临床护理工作 热原反应
  • 简介:氧疗是治疗或辅助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方法.用氧者一般是危重,呼吸功能不全和各种大手术后的病人,他们呼吸道抵抗能力低,创伤大,有报导由输氧污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占82.4%[1].氧气湿化液及输氧装置的污染已得到证实,并引起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及护理专家的重视,因此对其减少带菌量,控制医院内感染有许多探讨.

  • 标签: 输氧装置 污染 监测 控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麻醉途径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用2%利多卡因,分别经鼻腔和咽喉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经不同途径麻醉后,在有效麻醉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效果、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及各时点(麻醉后检查前(T0)、支气管镜进入声门时(T1)检察时(T2)及检查后0.5h(T3)的HR、MAP、SpO2的比对。结果①实验组患者在有效麻醉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达82.5%,显著优于对照组(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不良反应率达19%,对照组为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实验组各时点各项生命体征均比B组平稳,两组在T1时点HR及MA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2时点MAP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鼻腔喷射麻醉优于咽喉部喷雾麻醉。

  • 标签: 麻醉 途径 纤维支气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