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植入式心脏颤器(ICD)可挽救生命,但有时药物或其他办法更有效。虽然心脏节律有时会出现异常,但心脏终生稳定跳动的能力是非常强劲的,它的电路系统亦非常稳定的。当中两个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是:(1)室性心动过速和(2)心室颤动。中止这些节律并恢复正常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用电击:

  • 标签: 心脏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 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节律 心脏除颤器
  • 简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句古老的谚语.不适用于那些因心律失常而安装植入式心脏颤器或者起搏器.并在死后将其带入坟墓的人。目前.很多颤器和起搏器要么跟着它的主人一起火化.要么被取出当作医疗垃圾一样被处理掉.其实.这些昂贵的装置还很有“前途”,这么浪费实在非常可惜.如果被退回到出产装置的公司.研究人员就能够检测它的功能如何、是否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果把它送到专门回收起搏器和颤器的非盈利组织.它会被捐赠给需要它但没有经济能力负担的人。

  • 标签: 心脏除颤器 起搏器 回收 心律失常 医疗垃圾 研究人员
  • 简介:一套精心设计的锻炼方案可起到增强衰竭的心脏功能而使患者离开医院并且获得更长的生存期的作用。这个方案对日益增多的内置有电击颤器的心衰患者适用吗?或者当进行锻炼而心跳加速时,会不会由于锻炼而导致这种内置电击颤器不必要的放电?

  • 标签: 锻炼方案 除颤器 电击 放电 激发 心衰患者
  • 简介: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颤器(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护理
  • 简介:为分析比较氯丙嗪与氯平对心电图(ECG)的影响,对1995年5月~2000年5月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两药者每月查ECG1次常规12导联,进行比较。结果氯丙嗪组(A组)ECG异常较氯平组(B组)多、且较严重,ECG异常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长短、年龄均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氯丙嗪 氯氮平 心电图异常
  • 简介:高科技器械可以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植入型心律转复颤器(简称ICD)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ICD可以监测心脏心律及心率,当检测到心率有稍微异常时,可以释放低能电击矫正异常。另外,ICD还能释放更强的电击,像在胸膛上迅速踢一脚,从而终止可能威胁生命的心律紊乱。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生活 挽救生命 心律紊乱 ICD 高科技
  • 简介:本研究采用12导联同步体表ECG,比较口服氯平(是一种常用的强效抗精神病药)前后的QTd。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电解质紊乱,无异常ECG证据,X线胸透及血脂、血糖检查正常。种族相同、年龄25~55(38±5)岁的病人171例,其中男106例,女65例。受检查者在检查床上静卧10min,统一使用HPM1772AECG机描记12导联同步体表ECG。病人单用氯平开始剂量25mg~50mg/d,逐渐递增,2W内加至治疗量(150mg~400mg/d),服药

  • 标签: 氯氮平 QT间期 离散度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6岁,既往有甲亢病史5年,阵发性房颤间歇服用胺碘酮一年.于2002年8月19日因精神悲伤,突然意识丧失,晕倒在地,口唇发绀小便失禁,5min后送入我院急救中心,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前、后反复电颤10次,恢复窦性心律,频发房早,间歇短阵房颤,T波倒置,Q-T间期440~480ms,为防止再次室颤,于2002年9月7日安置单腔起博复律颤器(ICD),测R波幅度5.7mV,感知灵敏度0.5mV,电极阻抗420Ω,程控诱发室速室颤感知11秒,20J放电一次转复成功,术后半年平稳.于2003年4月~8月间,自感间断4次电击感,ICD程控资料显示:快速房扑,超过设定心率上限频率,误放电(5~10J)4次,均终止.后程控打开,增加QRS宽度识别,减少抗心动过速起博次数,增加放电能量,调整为8、16、20、30、30J能级,同时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5mg/d)控制心室率,至今未再放电.

  • 标签: 复律除颤器 单腔起搏 反复 2002年 放电 突然意识丧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有机农药中毒时心律失常情况。方法685例有机农药中毒者,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床边心电图监护,了解其心律失常类型。结果685例有机农药中毒中664例(97%)发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死亡42例(6.2%),其中25例(3.7%)与心律失常直接有关。痊愈出院前心律失常仅存在52例(7.6%)。中毒期与痊愈期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有机农药中毒后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产生机理与有机农药对心脏毒性,乙酰胆碱蓄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缺氧和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有关。早期认识并处理心律失常可减少死亡率。

  • 标签: 有机磷农药中毒 心律失常 心电图 发病机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具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埋藏式心脏复律颤器(IC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从而评价分析ICD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18例患者置入ICD,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77±15.16)岁,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例。病因诊断包括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门控心血管CT检查明确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其中3例为心肺复苏后2周安置ICD,其余均为伴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伴或不伴晕厥史患者。置入单腔ICD4例,双腔ICD5例,心脏在同步化治疗颤器(CRTD)9例。结果18例心脏性猝死及具有ICD植入适应征的患者进行单腔、双腔及CRTD植入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5h,X线曝光时间19~62min。颤阻抗、起搏阈值、R/A波振幅等参数均达到标准要求,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T-shock)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颤阈值10~20J。并进行2~43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皮囊愈合良好,无电极脱位、囊袋积血、感染、颤风暴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并无死亡。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8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VF,ICD识别及放电转复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一次心房纤颤(AF)发作,被误诊为心室颤动,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通过心动过速起搏(ATP)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所有18例患者,包括3例反复心跳骤停、药物治疗无效、多次心肺复苏成功而植入ICD的患者,随访至今仍然健在。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其疗效远超过包括乙胺碘呋酮在内的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随着猝死防

  • 标签: 致死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肺复苏 女性患者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 简介:目的:观察双丁酰环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病人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于双丁酰环腺苷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于心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4.6%),P〈0.05;无严重副作用。结论:双丁酰环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双丁酰环磷腺苷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环腺苷葡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环腺苷葡胺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患者治疗后的LVEF、CO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环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环磷腺苷葡胺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电颤成功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58例AMI早期(2h内)室颤患者采用非同步电击颤法复律成功后,随机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观察其再通率,并发症,2周内死亡率,并于2周后进行心功能评估。结果:血管再通率81%,无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心功能评估满意。结论:AMI早期(2h内)室颤患者在复苏成功后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电抗休克 心室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导电介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心室颤动(室颤)患者中电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电颤的整体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心脏导管室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浆形电极板上涂导电糊为导电介质的方法进行电颤,观察组用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直接置于颤部位进行电颤,比较两组患者电颤抢救的整体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电颤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60%vs.50%,P>0.05)。观察组电颤平均用时较对照组显著缩短(0.80±0.49minvs.1.86±0.79min),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肤灼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vs.35%,P<0.05),皮肤灼伤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中心局部印记5.0%vs.22.5%,P<0.05)。结论对急诊PCI并发室颤患者,应用生理盐水纱布为电颤导电介质,可显著缩短颤时间、减少皮肤灼伤,电颤成功率相似,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利于室颤的抢救。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室颤动 电除颤 导电介质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和环磷酸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四组,即尼莫地平组、环酰胺组、联合用药组(尼莫地平+环酰胺)及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后4h行再灌注。于缺血后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36h,经大鼠尾静脉缓慢推注给药(将尼莫地平、环酰胺溶于1.5ml等渗盐水中)。尼莫地平组:1mg/kg;环酰胺组:100mg/kg;联合用药组:尼莫地平0.5mg/kg+环酰胺50mg/kg;对照组:等渗盐水1.5ml。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48h计算大鼠存活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的测定。结果尼莫地平组、环酰胺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测定结果:①大鼠存活比例分别为5/12、6/12、8/12及3/12。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39±0.20、4.27±0.67、3.65±0.47及4.67±0.71。尼莫地平组、环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大鼠脑组织血流量分别为(96±23)、(113±39)、(139±44)及(79±41)%。三个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与尼莫地平组、环酰胺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④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61±55)、(183±58)、(104±54)及(384±59)mm3。尼莫地平组、环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环酰胺联合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尼莫地平 环磷酰胺 神经保护药
  • 简介: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62例VSD合并主动脉瓣垂患者,行单纯VSD心内修复术3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9例、主动脉瓣成形术(AVP)1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VSD修补和AVR患者术后3d因室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15岁患者,7年前在外院行VSD修复和AVP,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再次行AVR,术后1周因心衰死亡.余60例均存活.术后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共55例,随访率91.7%.心功能Ⅰ级50例、Ⅱ级5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及学习.1例单纯VSD修复患者出现VSD残余漏,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行AVR,目前已治愈.11例AVP患者中,轻度关闭不全8例(2例为肺动脉瓣下VSD,6例为围膜部VSD);轻-中度关闭不全2例(均为围膜部VSD);中度关闭不全1例(围膜部VSD),于术后5年行AVR后治愈.行全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1例,患者心律转为窦性心律.结论根据主动脉瓣垂的程度,合理处理VSD及主动脉瓣病变,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外科治疗
  • 简介:我们对两例纯静脉途径安置埋藏式自动复律颤器(AICD)的病人作了长期追踪研究,发现AICD能准确地识别室速和室颤,并能成功地进行转律和颤。奎尼丁能有效控制室性心动过速,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故经非开胸途径植入AIC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方法,联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AICD的放电次数。

  • 标签: 埋藏式心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经静脉 随访 室性心动过速 室颤
  • 简介:目的探讨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sisrenalarterystenosis,ARAS)的质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诊断并随访的41例ARAS质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双侧肾动脉狭窄(≥50%)且血清肌酐浓度≥133μomol/L(1.5mg/dL)。结果41例患者的年龄为(68.3±7.7)岁,血清肌酐浓度为(611.8±53.2)μmol/L。有33例(82.5%)病变累及双侧肾动脉,8例(19.5%)为孤立肾的肾动脉狭窄。37(90.2%)例有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的持续时间为(13.7±8.9)年。30例(73.2%)正在吸烟或曾有吸烟史;29例(71.7%)高脂血症;13例(31.7%)糖尿病。并存其他的心血管病变情况:39例(9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2例(53.7%)下肢血管病变,18例(43.9%)有脑卒中病史。11例(26.8%)接受了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随访(18.0±8.6)个月,2例(18%)肾功能好转,2例(18%)恶化,其余7例(64%)肾功能稳定。共14例死亡或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事件组的射血分数(53.0%±13.4%vs61.8%±10.8%,P=0.004)显著低于无事件组,24h尿蛋白定量[(1.2±0.9)g/24hvs(0.7±0.3)g/24h,P〈0.001)显著高于无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血症的老年患者并存有多处其他血管病变时,应注意除外肾动脉狭窄。射血分数较低和24h尿蛋白浓度较高的患者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高。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不全 氮质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