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23例皮肌炎的心电图表现王俐,李玉光,张元春皮肌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肌肉炎性病变,伴有独特的皮肤表现。年近来,心脏受累的发生率在渐渐升高,本文就199o年-1995年所见23例皮肌炎患者心电图表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毛岁一68岁,平...

  • 标签: 皮肌炎 心电图表现 房室传导阻滞 心动过速 平滑肌 左心室肥大
  • 简介:目的:总结三房心临床特点、合并畸形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23例三房心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0.3~38(9.6±10.0)岁。均为左型三房心,其中21例获得手术证实,完全型15例,部分型6例。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8例,电轴偏左1例,电轴正常4例。胸片检查:18例肺血增多。结果: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诊12例(52.2%),10例行心导管确诊4例(40%)。21例中16例(76.2%)合并其它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14例(66.7%)、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28.6%)、肺动脉瓣狭窄3例(14.3%),永存左上腔3例(14.3%)。结论:三房心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畸形发生率较高,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有较高诊断价值。心导管检查对合并畸形诊断率较高,对合并畸形者强调术中探查。

  • 标签: 三房心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血管造影术
  • 简介:糖尿病为世界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糖尿病患者有发生冠心病的广泛基础,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显然高于非糖尿病者,而糖尿病发生心肌梗死时,症状不典型及无痛者占多数。因此及时的发现与防治心肌梗死,对糖尿病的生存至关重要。1资料与方法按WHO标准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23例,其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47~78岁,病程1~22年,均合并心肌梗死。所有病例均有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IC)、血脂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Doppler等

  • 标签: 糖尿病 心肌梗塞 临床分析
  • 简介:“JNC8”给我国临床医生带来不少新的理念,但在高血压用药方面也带来一些困惑。JNC8是根据美国及欧洲RCT研究证据对JNC7中高血压用药方面进行部分修改,虽有参考价值,但不能直接搬来指导我国的临床实践,我国人群及用药特点和欧美国家有明显不同;诊治高血压仍应按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进行。

  • 标签: 欧美国家 防治指南 高血压 临床医生 JNC7 参考价值
  • 作者: 张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脑卒中之首。根据脑出血的部位,分为颅内动脉出血(ICH)和非颅内动脉出血(NICH),两者均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缺失。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新发病例,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的致死率高达30%~40%,患者往往由于延误治疗而留下终身残疾。目前我国对脑出血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主要以急性期脑出血治疗后1周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标准。临床上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估是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将对脑出血分型、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提高人们对脑出血的有进一步了解。

  • 标签: 脑出血;血管破裂;脑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手术结果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造影见主动脉瘤体(或夹层假腔)消失,支架无移位,无发生截瘫;1例术后18h突发脑血管意外抢救无效死亡,总治愈率为95.7%(22/23)。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内漏,其中Ⅰ型内漏3例,Ⅱ型内漏2例,发生率为21.7%(5/23),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17.4%);脑卒中1例,发生率为4.3%(1/23)。随访4个月-60个月,2例失访。随访期间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恶性肿瘤转移,另1例为复发性降主动脉夹层破裂大出血:随访期经复查,5例早期并发内漏者内漏消失,假腔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安全而且有效。

  • 标签: 主动脉 主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血管成形术 经腔
  • 简介:亮点包括具有前景的心脏疾病和卒中预防及治疗新药、设备和手术。去年,在抗心脏疾病和卒中方面取得各种各样进展,有新药、新手术以及现有治疗的改进与新发现益处。1、新药降低一半胆固醇一种每月注射一次或两次的新类别药物,可将有害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减少一半。研究正在进行之中,以明确PCSK9抑制剂是否能预防心脏病发作或提高心脏疾病患者生存期。

  • 标签: 心脏疾病患者 心血管病 心脏病发作 治疗新药 低密度脂蛋白 主动脉瓣替换术
  • 简介:结构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培训;先心病诊疗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辩论:无杂音巨大PDA是否可以进行介入封堵、VSD介入封堵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最长可以观察多久?心脏临床病理研讨会侧重于提高疑难心肌疾病的诊断水平,促进心内科、病理科、放射科等其他多科的沟通与协作。心肌、心包、心内膜论坛以常见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心脏损害及心包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为主,辅以“2011年ACCF/AHA肥厚型心肌病指南”的解读,以及对心肌炎诊断、治疗理念的再梳理。

  • 标签: 心脏病学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介入治疗 学术 会议 国际
  • 简介: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暨亚太心脏大会(GW—ICC&APHC)将于2012年10月11-14日在北京盛大呈献。本届由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组委会、亚太心脏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等联合主办,ACC、ESC、WHF、AHA、APHA、IAS等23个国内外著名心血管学术组织和医院单位联合协办,将是心血管病基础与转化研究、预防与危险控制、冠脉及介入、起搏与心电生理、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与左室功能、影像与诊断、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等国际与地区合作、临床与科研共进的巅峰交流和高端享受。

  • 标签: 心脏病学 会议 国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中华医学会
  • 简介: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钙化,而ESRD患者动脉中膜钙化又与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因此,深入研究ESRD患者血管钙化的机制将有助于对其的防治。有研究表明,高磷血症是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翻。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hlastgrowthfactor23,FGF-23)做为一种调磷因子被发现,它在ESRD患者的血管钙化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血管钙化
  • 简介:心血管基础与转化医学首次与国际最权威的心血管基础研究协会美国BCVS举行联合论坛。邀请美国BCVS主席WalterKoch教授在内的在上述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国际心血管病专家,围绕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病变、心衰病因学与治疗新靶点、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等近年国际心血管领域最新研究热点,报告研究进展、分析国际现状、前沿热点问题、发展趋势,讨论心血管重大疾病相关的发生机制和干预策略。

  • 标签: 国际现状 心脏病学 心血管病专家 线粒体功能障碍 学术 会议
  • 简介:本刊对一些常用的词汇,如CT、MRI、DSA将允许直接使用缩写;对以下常用词汇,可在第1次出现时不标注英文全称,即写出中文全称后,直接用英文缩写。见下表。

  • 标签: 缩略语 英文缩写 常用词汇 MRI DSA
  • 简介:本刊对一些常用的词汇,如CT、MRI、DSA允许直接使用缩写;对以下常用词汇,可在第1次出现时不标注英文全称,即写出中文全称后,直接用英文缩写。见下表。

  • 标签: 缩略语 英文缩写 常用词汇 MRI DSA
  • 简介:目的研究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院内发生的或6小时内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未进行溶栓治疗的原因统计,并对原因进行对策分析。结果1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到达医院就诊,42例接受溶栓治疗,占24.41%。溶栓患者平均到时间(4.00±1.61)小时。发病6小时内就诊的132例脑梗死患者未接受溶栓治疗,其原因有醒后卒中,完成评估后超过时间窗,患方拒绝或犹豫,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年龄不符等。结论加强对醒后卒中的研究,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了解,优化院内卒中流程,更新我国溶栓指南等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溶栓治疗比例。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醒后卒中
  • 简介:目的分析近十年老年住院患者循环系统疾病谱构成、治疗结果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5~2014年我院以循环系统疾病作为出院第一诊断的老年患者病案资料7193例,将老年患者分为4个年龄段,即60~69岁730例,70~79岁1057例,80~89岁3583例,≥90岁1823例;根据出院时间分为2个时间段,即2005~2009年3199例,2010~2014年3994例。按心血管病常用分类法统计疾病谱构成比和治疗结果,分析年龄及不同时期疾病谱构成、顺位及死亡情况。结果7193例老年患者中,总死亡人数182例(2.5%),以80岁以上患者居多,占死亡人数的95.6%。2010~2014年总住院患者平均年龄较2005~2009年明显升高[(84.46±8.91)岁vs(82.38±8.43)岁,P〈0.01]。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各年龄段、不同时期住院和死亡的首位单病种疾病。随着住院患者高龄化趋势的加剧,近5年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呈增长趋势,而因高血压住院和死亡构成顺位下降。结论冠心病是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疾病首位住院和死亡原因。近年来,高龄患者脑血管病的住院和死亡构成比上升应引以重视。

  • 标签: 住院病人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脑血管障碍 死亡率
  • 简介:2014亚太心脏协会年会暨中国心血管医师大会于2014年12月12~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开幕式于12月13日上午举行,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嘉宾包括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中国工程院士王陇德院士、天坛医院王拥军院长等,他们给到会的众多心内科医生做了精彩的讲话。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心脏协会 心血管 年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会议中心
  • 简介:目的:探讨前急救对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14年2月间我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收治的因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85例,探讨前急救不同因素对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全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前急救后,心跳、呼吸恢复者21例(24.7%),患者存活并出院者13例(15.3%)。年龄高于60岁的高电压击伤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有所降低,但与〈60岁组与低电压击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击后至行心肺复苏急救的时间〈5min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最高,且随着施救时间的延长(〈5min,5-11min,11-16min,〉16min),复苏成功率(58.33%比31.58%比8.00%比0%)、出院存活率(58.33%比15.79%比0%比0%)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及早进行心肺复苏等前急救措施,能够有效改善电击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预后。

  • 标签: 电击伤 心脏停搏 急救医疗服务 心肺复苏术